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与三叶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PHP固定组(26例)及三叶型钢板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Neer评分。结果 LPHP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均少于三叶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Neer评分标准,LPHP组优良率为24/26,三叶型钢板组优良率为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软组织损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36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传统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另68例采用LPHP技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结果136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6~10个月(平均7.6个月)。患者肱骨骨折均愈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各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钢板比较,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稳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5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22例;年龄16~79岁,平均52.4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9例,四部分骨折23例,均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按照Neer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33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4.2%.结论 采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固定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期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23例使用LPHP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平均51.5岁;车祸伤18例,摔伤4例,重物压砸伤1例。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2例。14例植骨,其中6例自体髂骨植骨,7例人工骨植骨,1例自体髂骨加人工骨混合植骨。使用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间17~49个月,平均35.25个月。20例于术后4~7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6与12个月C-M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评分38~100分,平均(79.85±17.23)分,其中优8例,良8例,一般5例,差2例。LPHP加植骨组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单纯LPHP固定组优2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对伴有骨质疏松及骨缺损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与保守疗法对老年肱骨近端Neer 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 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PHP内固定组患者(n=22)行LPHP内固定,保守治疗组患者(n=28)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依照Neer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LPHP内固定组住院时间较保守治疗组长,住院费用多于保守治疗组;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评分优良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褥疮、坠积性肺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保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4%)明显高于LPHP内固定组(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LPHP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 3型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3~85岁,平均57.1±5.8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5例。术后利用Constant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诊10个月~3.5年,平均2.1±0.8年,4例失访,随访期末均顺利愈合。1例出现肱骨头部分坏死,但不影响功能;3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2例保守治疗缓解;1例出现肩关节撞击征。根据Constant评分为优良率89.2%(25/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肱骨髓内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及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9例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37例;年龄54 ~71岁,平均65 7岁.其中采用肱骨髓内钉(髓内钉组)治疗18例,ORIF(ORIF组)治疗12例,MIPPO组(MIPPO组)治疗19例.对患者术前、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49例患者术后均获8~36个月(平均17.8个月)随访.髓内钉组、ORIF组及MIPPO组的切口平均长度分别为(7.1±0.3)cm、(13.7±0.9)cm、(12.1±0.8)cm;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58.3±20.7)mL、(283.3±44.4)mL、(96.3±9.0)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90.5±18.5) min]少于ORIF组[(111.3±16.7)min]和MIPPO组[(112.4±9.9)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方法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但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25例,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3.5±4.1)个月。手术时间(min):锁定钢板组为55.3±23.7,解剖钢板组为73.7±30.3,P0.05。术中出血量(ml):锁定钢板组为189.5±34.5,解剖钢板组为273.2±39.8,P0.05。术后住院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8.3±3.1,解剖钢板组为10.5±4.2,P0.05。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97.2±23.8,解剖钢板组为119.5±34.5,P0.05。肩关节活动度:锁定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23/2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解剖钢板组出现螺钉松动退钉1例,钢板断裂1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固定和加压作用,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愈合快,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术式(MIPPO)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8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6例.均采用肩峰下一横切口和远端纵形切口,间接功能复位后插入LPHP,常规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无一例出现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除2例偶有肩痛外其余均无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术后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优10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89.9%(16/18).结论 MIPPO结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功能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术式(MIPPO)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8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6例.均采用肩峰下一横切口和远端纵形切口,间接功能复位后插入LPHP,常规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无一例出现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除2例偶有肩痛外其余均无肩痛,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术后功能评价采用Neer评分:优10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89.9%(16/18).结论 MIPPO结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功能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常采用钢丝张力带、三叶草钢板、AO传统的T形钢板和髓内钉内固定,但都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于肱骨近端复杂的不稳定骨折及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我们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采用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lockingproximalhumeral plate,LPHP  相似文献   

12.
徐德利  林浩  李驰 《骨科》2012,3(1):24-2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49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2例,四部分骨折17例.结果 术后有47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满意26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有效方法,术中注意保护肱骨内侧软组织链完整和肱骨内侧柱有效支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行LPHP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1例复杂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年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康复方法、内固定取出时间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进行评估。结果31例患者获得10-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5个月。按Neer分型标准: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18例。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平均81.3分,其中优13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6%。按照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术后康复方法对肩关节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不同年龄、受伤机制和内固定取出时间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保护骨折端血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妥善固定,合理处理大、小结节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沈诚纯  连霄  孙洪军  曾云记 《中国骨伤》2018,31(12):1164-1167
目的:观察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3~67岁,平均46岁;左侧5例,右侧10例;Neer 2部分骨折7例,Neer 3部分骨折8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及CT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的情况。临床评价包括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的分析。15例均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术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4~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4~26周,平均19.1周。术后均无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72~94分,平均81分,优2例,良13例。结论:采用经结节间沟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Li JM  Yang ZP  Li X  Yang Q  Feng RJ  Li Z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73-676
目的探讨上胫腓关节切除在胫骨近端骨肉瘤保肢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8月-2004年1月11例累及上胫腓关节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支持下行包括上胫腓关节的胫骨骨肿瘤整块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腓肠肌瓣移位重建伸膝装置及修复软组织缺损。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4~23岁,平均18岁。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结果II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59个月。因肺转移死亡3例,肺转移带瘤存活1例,局部复发1例行截肢术;伤口皮肤坏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腓总神经牵拉损伤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MSTS93评分55%~86%,平均为70%;膝关节活动度0°~120°,平均为85°,伸直延迟均在0°~20°。结论对累及上胫腓关节的胫骨近端骨肉瘤在新辅助化疗支持下积极行包括上胫腓关节的胫骨骨肉瘤整块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满意,但应注意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Zhu YM  Jiang CY  Lu Y  Wang M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385-138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应用锁定型肱骨近端髓内针治疗两部分外科颈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7岁。最终随访时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评价愈合情况,并应用可视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测验(SST)问卷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22例患者骨折均在术后8周内初步愈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感染、肱骨头坏死以及任何与内固定物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患肢主动前屈上举平均为147.8°,主动体侧外旋平均为45.5°,主动内旋平均达T10水平。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平均为1.5。平均ASES评分为81.2,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4,UCLA评分为29.9,SST评分为9.5。18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估为优或良,4例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为差。结论闭合复位、锁定型肱骨近端髓内针固定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外科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国人正常胫骨近端几何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人正常胫骨近端截面线性参数测量新方法,为国产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2例/135膝(男85膝,女50膝)国人正常膝关节,年龄19~82岁,平均47.2岁;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和侧别进行分组;利用原始CT扫描图像资料重建膝关节,并在工作平台上对胫骨进行旋转、切割,测量计算不同截骨高度各截面的相关线性参数。结果测得所有受试者胫骨各截面的横径平均值为(75.03±4.88)mm;距离内外侧平台边缘向中心10%、20%、30%、40%及50%点的前后径分别为36.14、46.41、51.04、49.80、48.41、48.63、47.41、44.14、36.96mm;截面纵横比平均值为0.678;并分析得出胫骨截面横径及各百分点的前后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组和侧别组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人正常胫骨近端的几何形态同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应用西方人设计的胫骨平台假体要考虑到国人的特点和性别差异;设计国人膝关节假体以及进行TKA手术时应该注意到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7月~2006年12月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的5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39例,四部分骨折16例,均为新鲜骨折,所有假体均采用单极骨水泥型假体。结果55例关节活动度:外展平均100°(90°~110°),前屈95°(80°~100°),外旋35°(30°~40°),内旋L2水平(L1-~L3)。采用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对患肩进行综合评分,本组评定结果平均26.2分(23~28分),优(27分以上)41例,良(24-27分)7例,优良率达87.3%。无假体松动、下沉或断柄,无肩袖功能不全、关节不稳、异位骨化、脱位等并发症。结论肱骨头置换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慎重选择适应证和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术后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早期胃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72例近端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38例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LAPG组),34例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LA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中与术后各项指标,并用Visick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并存疾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APG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A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APG组术后Visick评分明显高于LA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指标、手术前后的营养学指标变化、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能够安全的应用于近端早期胃癌的治疗,但应警惕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部常见骨折之一,随着发病率的增加,手术干预比例不断加大,本文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传统和新出现的治疗手段进行分析探究。锁定钢板技术是临床使用最多的方式,但是其螺钉切出、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过高。腓骨移植技术可以弥补钢板无法有效支撑等不足,但也存在手术创伤大、潜在血管破坏发生率高等不足。关节置换是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式之一,学习曲线长、花费高等是其固有缺点。近年出现了肱骨近端支架干预方式,此技术具备固有3D立体结构优势,可以为肱骨头提供有效承重支持,能够为螺钉提供灵活的置入角度。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安全性提供技术选择。全面把握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手段,合理选择干预措施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