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讨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指征、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30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43.5岁,病程1周~16年。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22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4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及7例横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无断钉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X线检查提示寰枢椎的解剖关系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18个月,X线及三维CT提示: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螺钉未出现松动、断裂,位置满意。结论在对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有效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固定。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术前行颅骨牵引。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6mm。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34个月随访,平均20.4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时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 2006年7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3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结果37例患者采用Vertex系统固定30例,Axis系统固定7例。寰枢椎完全复位32例,大部分复位5例。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0例次。寰椎和枢椎各置钉74枚,寰椎后弓打孔置钉时5例5处寰椎后弓断裂和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侧块置钉。枢椎置钉时椎动脉损伤2例(早期病例)。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瘫痪加重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年。齿状突骨折愈合30例,畸形愈合7例;寰枢区后表面植骨融合37例,枕寰区后表面有骨痂形成2例。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48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9~56岁,平均45.1岁.本组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共置入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96枚,寰枢椎复位满意,术中无脊髓损伤.术中出血250~900 ml,平均370 ml,手术时间110~2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3例出现椎动脉损伤,3例出现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术后均获随访9~64个月,平均46.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的(7.1±2.8)分改善至术后的(13.3±2.1)分(P<0.05).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为寰枢椎不稳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ans-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rod internal fixation and fusion in treatment of old odontoid fracture combined wit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48 patients with old odontoid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treated with trans-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rod internal fixation and fusion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10.There were 30 males and 18 females,at average age of 45.1 years old(19-56 years).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kull traction preoperatively.Results A total of 192 pedicle screws(96 screws for the atlas and another 96 for the axis)were implanted in all the 48 patients who obtained satisfactory atlantoaxial reduction,with no spinal cord injuries.The operation lasted for average 155 min,with blood loss for average 370 ml.There were three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and three with inferior posterior arch fracture of the atlas during operation.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of 46.6 months(range,9-64 months),which showed bone fusion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with no loosening,displacement,instability or breakage of the screws.The JOA score was improved from preoperative 7.1 ±2.8 to postoperative 13.3 ± 2.1(P < 0.05).Conclusion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侧块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1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 术后X线显爪所有螺钉位置良好,寰枢椎复位满意.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或椎动脉损伤,未出现内置物断裂. 结论 使用寰枢椎椎弓根侧块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0.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1.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2.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3.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4.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5.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6.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19.
1910年,Mixter等[1]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开创了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先河.此后,学者们创建了一系列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按入路分为前路技术和后路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 ickm 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1]: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