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用于颅脑损伤患者,80年代后期的研究发现,轻-中度低温(28~35℃)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1],主要体现在降低脑的耗氧量、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等方面,是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本研究对2006-2009年我院收治的连续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采用亚低温措施,观察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脑损害时血小板膜黏附分子及孕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原因复杂 ,可能与多种损伤因子 [如黏附分子 (CAM )CD6 2p、CD6 3等 ]造成脑缺血、脑水肿或脑出血有关。近来研究发现孕激素有脑保护作用[1-3 ] ,但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及与损伤因子的关系研究较少。笔者对颅脑损伤后出现严重的继发性脑损害患者血中CD6 2p、CD6 3及孕酮作动态观察 ,探讨它们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39例为本院 2 0 0 0年2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的急性颅脑损伤伴继发性脑损害患者 ,除外有严重的胸、腹及四肢合并伤患者。男 2 9例 ,女10例 ;年龄 16~ 6 0岁 ,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 d.所有患者于入院6 h内,入院后第2,3,4,5,6天动态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GOS评估.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规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能够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结论 早期应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减轻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颅脑创伤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1%,且生存的患者中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国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颅脑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是城镇颅脑创伤的首位原因.其中,与急性酒精中毒相关的交通事故占了不小的比例,在北美交通事故原因的统计资料中,急性酒精中毒占了40%以上[1].神经系统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会发生凋亡,并且凋亡是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神经细胞内存在凋亡和抗凋亡双重信号的激活,其中caspase家族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激活是重要组成部分[2].笔者通过观察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大鼠脑内神经细胞caspase-3的表达和凋亡指数的变化,讨论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颅脑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可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并加重脑的继发性损害.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减轻应激反应,有效保护脑组织.笔者选择我科2009年1月- 2011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对比研究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变化规律,探讨血清皮质醇测定的临床价值及皮质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细胞输注对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行开颅探查患者,对照组20例,输入全血;试验组20例,输入红细胞.监测患者围术期颈静脉球及桡动脉血气,评价其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结果红细胞输入组术毕脑氧摄取率(CEO2)和动脉与颈静脉球氧含量差[C(a-jv)]O2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状况下,单纯红细胞输入不影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7.
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是引起急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两个重要的病理机制。孕酮是一种雌性激素,广泛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治疗。近年来,有许多动物实验表明,孕酮可以减轻创伤性、缺氧性以及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雌性或雄性动物伤后脑水肿,改善动物的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但有关孕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报道极少。笔者就孕酮对急性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患者伤后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在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目前颅脑损伤救治手段不断提高,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1],其原因之一就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2].脑外伤后氧自由基反应增强,是加重脑继发性损害的关键因素[3].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DAI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即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和(或)直线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同时颅脑特殊结构对于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DAI病灶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DAI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即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和(或)直线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同时颅脑特殊结构对于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DAI病灶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DAI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即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和(或)直线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同时颅脑特殊结构对于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DAI病灶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2.
自1912年Levy提出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作用以来,颅脑损伤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相继报道,Byev首先在1947年提出了脑—心综合征(CCS)的概念,把颅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心脑损害称之为CCS,目前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我院2000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67例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急性颅脑外伤的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亚低温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众多学者认为亚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另一组进行常温治疗,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iury,TBI)病理生理变化的深入了解,神经创伤重症监护体系的日臻完善,颅脑创伤的救治工作有了许多改进和提高,但迄今为止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仍高居不下.分析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多为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所致[1].颅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演变有两个过程,首先是瞬间外力对脑的机械性损伤,此为原发性损伤,然后因神经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变化造成更为严重和广泛的继发性损伤,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原有的损伤,继发性损伤是进行性的,几个小时到几天才发展至高峰[2,3].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仍是当今颅脑创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7年于急救室内处理的急性重犁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14例.所选取的患者均因伤情过重,为争取抢救时机,未采取常规脑CT检查而首先采取急救室脑钻孔探查的手术策略.其病死率和重残率均明显下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颅脑损伤使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诱发脑梗死、迟发性血肿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进而二次脑损害,影响患者预后[1].但有研究报道,单纯重型颅脑损伤并不都会导致临床DIC或脑内凝血异常事件的发生[2].把凝血功能作为常规监测指标,将其作为医师评估伤情危重度及预后的参考项目,及时调整凝血功能,预防DIC发生,降低外伤患者病死率.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凝血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笔者对2008年3月- 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1)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组 (下简称阻滞组 ) :34例。 (2 )对照组 :30例。两组在脑梗塞常规用药上相同 ,阻滞组采用气管旁颈 6横突法 ,隔日阻滞 1次 ,共 6次。 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阻滞组总有效率 (88 2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0 % )。结论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创伤较小的侵入性交感神经阻断技术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冗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S100B)的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例无颅脑损伤的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15)和异氟醚组(B组,n=15)。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正常对照组只在术前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记录。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前NSE和S100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格拉斯哥评分越低的口才1术前NSE和S100B也越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NSE和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NSE和S100B均较术前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B含量升高,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泵注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降低血清NSE和S100B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存在意识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目前,临床医师都在使用各种脑保护药物治疗脑功能残疾患者,期望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但是,所使用的大量脑保护药物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