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07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18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HS组(99例)、锁定钢板组(19例)、髓内固定组(25例)和关节置换组(41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0例,女104例,年龄60~99岁[(72.4±3.9)岁].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型:ⅠA型20例,ⅠB型21例,Ⅱ型75例,Ⅲ型68例.比较四组患者术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获得7 ~ 22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有限负重时间关节置换组较其他三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13%),其中DHS组11例,锁定钢板组6例,髓内固定系统组5例,关节置换组2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不稳定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首选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2.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动力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和人工股骨头置换3种手术方法治疗的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例死亡,其余患者伤121均顺利愈合出院,6个月时内固定组骨折均顺利愈合,均可较自由地活动。其中动力髋螺钉组31例,1例术后1h死于急性肺梗塞,5例出现轻度的骨折端嵌压,9例伴有轻度的髋部疼痛。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25例,4例有轻度~中度的髋内翻,5例出现轻度髋部疼痛。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0例,2例出现轻度髋部疼痛和跛行。结论:以上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条件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受伤前活动能力、全身情况、骨折类型及局部骨质条件,结合各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选择其一,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 ,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在逐步上升。印度新德里某医院骨科急症患者中 1 8是转子间骨折。美国每年有 2 5万股骨上端骨折患者 ,费用达 87亿元 ,占用其医院床位的 30 % ,其中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又略高于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因其接触面大 ,血供丰富 ,骨不连少见 ,也不会发生股骨头坏死。但对于稳定性甚差的粉碎性骨折 ,常因骨质压缩而使内固定失效 ,出现肢体短缩、髋内翻和外旋畸形 ,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又因常伴有严重的内科疾患 ,有的伤前即已卧床不起 ,早期死亡率较高 ,至今仍是骨科临床难题之一。老年人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田丰 《创伤外科杂志》2012,14(3):269-269
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2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12例。术后固定优良率分别为93.7%、94.2%、94.7%,其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分析   总被引:90,自引:6,他引:9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0至2000年,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6例,分别采用牵引,外固定架,多根斯氏针,鹅头钉板,γ钉或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其中237例(55.6%)随访3-5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37例随访病例中,复位及内固定满意率为89.0%(211/237),愈合率为97.55(231/237),功能恢复接近受伤前水平为65.8%(156/237)。并发髋内翻为5.1%(12/237)。结论:大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需手术治疗,应根据全身情况,骨骼质量和骨折类型决定使用何种固定物。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多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尽快恢复功能。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以远至小转子下方5 cm水平区域内的骨折,是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患者平均年龄约为70岁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升高,其股骨转子部又是骨量丢失最严重的部位之一,因此,外伤导致ITF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率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21%,男女比例约为1:3[1],占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并发骨折(ITF、腕部骨折、脊柱骨折)之首[2].  相似文献   

8.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55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90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83.5岁。其中74例患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每例患病2.4种。骨折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和髓内固定。术后6个月6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4%(53/63)。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的发病率高、术前疾病多,充分评估及治疗术前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 (dynamichipscrew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探讨头钉尖顶距 (TAD)与头钉拔出的关系。 方法 我院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9月以 13 5°DHS治疗转子间骨折 163例 (165髋 ) ,患者平均年龄 47岁。术后测量头钉TAD。 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 2年半。 1侧头钉拔出 ,余 164侧骨折顺利愈合 ,愈合时间平均 3 .5个月。 1例头坏死 ,1例慢性感染。头钉TAD平均 3 1mm ,拔出者TAD为 48mm。 结论 DHS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之一。对年轻患者 ,TAD增加与头钉拔出率增高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Ⅳ型骨折术中加用防旋拉加力螺钉。结果25例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5—10月,无切口感染,无髋膝关节功能障碍,2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DHS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断端加压,骨折愈合快等特点,加用防旋拉加力螺钉后可有效防止骨折端的旋转,畸形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并经3~12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1999年至2002年我们对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采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 DHS)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0例,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56~78岁。右侧19例,左侧11例,2例为陈旧性骨折,28例为新鲜骨折。按AO组织Jen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例10例,Ⅳ型7例,Ⅴ型3例。致伤原因:跌伤14例,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  相似文献   

13.
14.
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因该部位肌肉丰富强大,如治疗不当可导致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切割、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各种并发症.我科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转子下骨折3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16~88岁,平均37.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Boyd和Griffin分类[1]: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8例,Ⅳ型2例;其中2例为陈旧性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12例,按Seinshermer分类[2]:Ⅱ型1例,Ⅲ型3例,Ⅳ型6例,V型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8~2009-01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4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整临床资料。结果:骨折处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退钉、髋内翻畸形发生。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1.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通过3枚近端锁定松质骨拉力螺钉,将股骨头颈与股骨上端采用多点固定,可有效控制近端旋转,建立股骨上端支架结构,术中无需预弯钢板,直视下复位较容易,安放方便。尤其对于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锁定螺钉固定有效降低了术后退钉、髋关节内翻、颈干角丢失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愈合42例,死亡3例。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恢复満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35例,对其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手术以后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11例(31.42%)、良18例(51.42%),可4例(11.42%),差2例(5.71%),优良率为82.8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迅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皮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总结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经皮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经验。方法自2003年5月应用DHS经皮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5~80岁,平均71岁,,先将插入克氏针的瞄准器放在髋关节的前方,在C形臂监测下,使克氏针位于股骨头的中央,且瞄准器的股骨部分紧贴股骨的外缘。另将1枚导针经皮沿克氏针指示的方向打入股骨头.在导针下做一小切口,切口长2.8~3,5cm,拧入拉力螺钉。拔出导针将动力髋接骨板沿肌层插入,将导针穿过接骨板的套轴重新插入拉力螺钉内,并按常规方法将套轴套在螺钉的尾部。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0~200ml,无一例需术中输血。结果2例伤口表浅感染,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但无肺栓塞发生。骨折术后3~4个月全部愈合,随访时间9~13个月,3例髋关节伸屈轻度受限,余皆正常。结论经皮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其在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根防腐(10%的甲醛溶液浸泡)股骨标本并随机分配到A、B、C三组中,A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1.1骨折组,B组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31A2.2骨折组,C组为正常无骨折股骨组;每组各5个标本,在力学测试机上测试轴向压缩、扭转、破坏实验。结果三组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组,同时也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扭转刚度比较,C组仍好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其生物力学性能仍不如正常股骨,在固定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和早期活动所需要的生物力学要求,但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不宜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股骨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2例,根据Evans分型:Ⅲ型16例,Ⅳ型10例,Ⅴ型6例.采用LPFP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患髋功能. 结果全部32例患者获得平均12.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84%. 结论 LPFP具有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固定牢靠、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