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白附片与白附子在临床上经常混用,现就二者来源、性味、功效、性状鉴别如下. 白附片系附子加工炮制而成,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qeli Debx 的侧根(子根)的加工品.性热,味辛甘、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  相似文献   

2.
白附子是常用中药,《中国药典》90年版规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制白附子是白附子炮制加工后的切片。白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作附子药用。笔者在检查中发现个别药材供应部门将制白附子错写成白附片,使一些药材使用单位辨不清真假,出现了将制白附子当附子用,或将白附片当白附子用的现象。现将制白附子与白附片的性状特征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3.
附子和白附子,均属中药处方正名,只有一字之增减,临床上常见少数医生工作粗心,错将牵正散中的白附子写成白附片;也有司药员办事马虎误把白附于当成附子,两药性味不同,归经殊途,功用有别。误用,轻则不能收效,重则危及生命,故处方司药时,尤当慎之。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母根为乌头,附生者为附子,连生者为侧子,细长者为天雄,两歧者为乌椽。五种药同出一物,因加工方法不同,又称为盐附子、淡附片、黑顺片、炮附片等,加工附子要用清水漂,春冬漂5天,夏秋漂3天,再用甘草煎水,待冷后将附子浸泡1~2日。  相似文献   

4.
1常用有毒药物来源与炮制 附子、川乌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制川乌为川乌的炮制加工/SPAN〉。而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收获的附子,去掉泥沙和须根,即称“泥附子”,因其极易腐烂,需立即加工,按不同工艺可成:盐附子、白附片、黑顺片。  相似文献   

5.
浅谈附子     
附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已载人1977年版中国药典。但是在临床上常将白附子作附子人药。为了正确用药,笔者就附子与白附子的来源、性状、效用加以介绍。1来源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白附子有两种: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连的干燥块茎;关白附系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在商品中有母根和子根之分。2性状2.1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附片(反称黑顺片)和白附片。盐附子:呈圆锥形,长5cm~8cm,直径3cm~4cm,表面灰黑色,粗糙,附有含盐结晶,周围有突起的支根《容称钉角》或支根痕,顶端凹陷,为芽的残迹。…  相似文献   

6.
白附子的来源及功用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历代本草记载均有白附子一药。在《名医别录》中已记载白附子“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在《唐本草》,《海药本草》、《本草纲目》中也均有记载。 首先,白附于非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附子(因炮制方法不同可称为白附片),附于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t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因含乌头碱,有毒。白附片在煎跟时宜先煎30分钟至2小时,以汤液不嘛口为准。其临床功效多用于温肾壮阳。 白附子现多认为应分为关白附、禹白附二种品种,白附子尚可作为商品名。从来源讲关白附是毛茛科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évl)Raipaics的块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而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lganteum Engl的块茎,以河南量最大,品质亦佳:亦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等地。从功用上讲,关白附、禹白附略有异同。关白附因含次乌头碱,毒性较大,又甚燥烈,功偏祛寒湿、止疼痛,适用于中  相似文献   

7.
附子与乌头来源相同,同属一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主产于四川、陕西南部等地,夏季(六月中旬)采挖,切除地上茎叶,洗去泥土,用胆巴水(即盐卤)浸漂半月后,再按不同的规格要求进行加工,由于附子的炮制加工不同,故有盐附片、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熟附片、炮附片、生附片等处方用名。  相似文献   

8.
罗绪和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51-651
<正> 近年来发现有把毛茛科植物北乌头野生草乌Aconitum rusnezoffii Reichb的子块根收购来,经过与熟附片、黑顺片(附子经加工后的药材商品规格名称)相似的加工方法、伪充  相似文献   

9.
附子 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乌头) 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天雄。 基原: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肥大子根。 性味:大热,辛、甘,有毒;生附子有极毒。  相似文献   

10.
正白附片、制白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及制天南星因炮制加工导致一定程度上鉴别的难度,为了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故性状鉴别尤为重要,现将几味毒性中药的性状鉴别介绍如下。1来源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川渝两地临床上多见于白附片。多栽培,以四川江油为道地药材~([1])。  相似文献   

11.
薄层层离检查附片中乌头碱限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附片是由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即附子)加工炮制而成,如加工炮制不当,乌头碱含量过高,服用时就会引起中毒。中国药典1985,1990年版均用薄层层析法检查附片中乌头碱的限量,即将供试液6μl和含乌头碱10μg的对照液分别点样于碱性氧化铝板上,正己烷-醋酸乙酯(1:1)展开,碘化  相似文献   

12.
关白附入药品种及炮制生产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瑞媛  吴莲英 《中药材》1998,21(9):454-455
经过对12个省市及有关单位的调查表明:当前白附入药品种来源有两种,一种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茎,习称关白附;一种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习称禹白附。两种白附子炮制方法不同,关白附以豆腐制为主;禹白附以矾姜制为多见。无统一的炮制工艺及制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  相似文献   

14.
张加英 《河北中医》2008,30(1):84-84
白附子与白附片仅一字之差,如仅从名称上来看极易混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明确区分,以保证药品、调剂符合医师处方用名的准确无误。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制白附子是其加工炮制的饮片[1]。白附片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收载的某些药材,在加工炮制项下对药材的鉴别,非药用部位的处理、炮制操作工艺等方面,理论与实际难以结合,给鉴别、生产、使用、教育等单位的工作,带来似是似非的困难。为此,本文列举若干品名,浅述笔者之我见。 1.白附子(84页) [炮制]项下,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kg,用白矾2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从叙述的炮制工艺流程而言,与姜矾共煮至无  相似文献   

16.
李根林 《陕西中医》2004,25(10):957-959
乌附类是指川乌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 )、草乌 (毛茛科北乌头的块根 )和附子 (毛茛科乌头的子根 )。经对《中华名医方剂大全》l48首治疗痹证方剂统计分析 ,其中 1 1 9首是以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为主立法用药。并以乌附类应用次数最多。而乌附类又属毒烈中药 ,如何使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遇见从业人员把附子、白附子混淆不清,甚至张冠李戴的情况。本文把这两种药物的多个方面,加以整理分类,予以区别,希望对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有所帮助。1别名附子: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白附子: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疗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相似文献   

18.
乌头附子用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头附子乃温中散寒祛风止痛之良药,临床应用广范、因毒性较大,用量较乱故中毒者屡见不鲜。为了启示同道慎重使用,兹谈点有关该类药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供同道参考。一、加工不同,毒性有强有弱乌头有川乌、草乌,附子有盐附子、黑顺片(黑附子)、白附片、天雄片、明附片、淡附片、炮附片之  相似文献   

19.
郭丽丽  唐雪春 《新中医》2011,(11):108-109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20.
几种名称近似“附子”的鉴别赵新艺关键词附子,白附子,香附子,竹节香附,鉴别中药附子及加工品与他药因名称近似容易导致概念混淆而有发生用药错误的可能。本文就数种有“附子”字样的药品进行对比鉴别。1附子(《神农本草经》)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的附生子根,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