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1-9年的HBsAg阳性者年阴转率的定人随访结果。母亲HBsAg阳性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首次检出的84例HBsAg阳性者,动态观察了1-9年,HBsAg年抗HBs,2/10无抗-HBs应答。结论:母婴阻断失败者的HBsAg阳性儿,其HBsAg年阴转率很低,和人群观察结果(1.11%)相似;阴转者80%能够产生抗-HBsAg阳性儿,其HBsAg年阴转率很低,和人群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及预防效果的队列定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9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转率的定人随访结果。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免疫后的HBsAg阴性者,基HBsAg的年阳转率分别为0.36%和0.036%,前者是后者的10倍。母亲HBsAg阳性儿中14例HBsAg阳转,其中10/14(71%)发生在免疫后2-3岁;12/14(86%)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母亲HBsAg阴性儿共发现3例HBsAg阳转,  相似文献   

3.
结合农村计划免疫给新生儿接种3剂10μg惭型肝炎(乙肝)疫苗,对免疫后首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762佝免疫儿童进行了9年系统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抗-HBs阳性率限延长而逐渐下降;由免疫后第1年的82.4-94.4%,降至第9年的60%,期间HBsAg累计阳转4例,人年阳转率为0.09%(4/4252),与免疫前本底相比,保护率为93.1%,并且4例HBsAg阳转儿中2例呈一过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动态转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4例婴幼儿时期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HBsAg阳性者的年阴转率很低,为1.04%,HBsAg阳性者年阴转率高低与母亲HBsAg阳性者年阴转率高低与母亲HBsAg是否阳性关系密切,与是否免疫关系为期母亲HBsAg阳性者阴转率稍高。  相似文献   

5.
1994年抽查佛山市1987-1993年出生时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共961例,用国产放射免疫(RIA)药盒检测,结果,免疫儿童的抗-HBs一率由后1年的84.0%降至免疫后7年的69.2%;免疫后1-7年儿童的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16.9%下降至1.35%;保护率达92.0%;抗HBc阳性率由免疫前的40.9%下降至3.6%。表明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免疫后7年仍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6年与1988年分别对湘潭市147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c抗原(HBcAg)双一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并进行长期观察。免疫后1年新生儿抗-HBs阳性率88组为80.00%(76/95),86组为67.31%(35/52),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后9年,两组的抗-HBs一率仍无差异。免疫后1年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86组为0  相似文献   

7.
对1985年6月到1993年5月期间乙肝疫苗免疫工钠的儿童,进行了一次性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免疫区内接受免疫的儿童,免疫的后第8年抗-HBs阳转率高达79.2%,抗-HB的S/N值≥10.0者高达66.47%,几何平均滴度(GMT)在54.9mIU/ml。HBsAg携带率平均仅为1.12%,较免疫前同龄儿sAg阳性率(17.4%)相比,下降了93.55%。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佛山市新生儿接种30—10—10μg乙型肝炎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5年,对佛山市1988-1989年出生时接种30-10-10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长期观察。采用放射免疫(RIA)法及国产试剂检测,共有229例被定期随访,1693人次被抽样受检。结果,至免疫后7年,抗-HBs阳性(≥10mI/ml)率由第3年的80.8%下降至60.3%;HBsAg的阳性(S/N≥10.0)率由第3.38%下降至2.53%,此时预防HBsAg阳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992年8月至1993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136对新生儿的脐动脉血及其母亲的静脉血进行了乙肝两对半调查。母亲HBsAg阴性者,其所生新生儿脐动脉血HBsAg阴性者34人,抗-HBs阳性者5人,其余阳性者只有9人,其阳性率为18%,且不能排除母亲怀孕后期有感染者。而母亲HBsAg阳性及HBeAg阳性、抗HBs阳性、抗HBc、抗HBe阳性者86人,其所生新生儿脐动脉血HBsAg阴性者只有9人,抗-HBs阳性者17人,其余阳性者人数共有60人,其阳性发生率为70%,因此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在宫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亲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所生婴儿为观察对象。分10μg×3、20μg×3和30μg×3三组,每组又分联合组(乙肝疫苗加HBIG)和单苗组(单用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肌内注射。20μg和30μg两组12月龄时联合组和单苗组HBsAg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但联合组抗-HBs阳性率和GMT均较单苗组为高。10μg×3联合组12月龄时HBsAs感染率和30μg×3单苗组相仿,用此法免疫,价格低廉,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1.
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后期效果的定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五省市试点区开始对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的现场实现,现已随访9年。各个观察点新生儿免疫后1-9年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波 0.71-1.66%之间。同免疫前本底资料相比,保护率平均波动在83.10%(第1年)-92.12%(第9年)之间,说明后9年保护率仍持久不衰。抗-H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2.
农村1-7岁易感儿童,按0、3程式接种两针10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进行了10年免疫效果的队列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经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下降,免疫后10年阳性率仍有59.8%;免疫组儿童观察期间HBsAg年阳转率由免疫前的1.3%下降到0.05%,保护率为96.2%;在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下,对照组HBsAg年阳转率为0.41%,也比免疫前降低了68.5%;疫苗组与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1-9年的抗-HBs持久性。结果表明,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阴性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一率(S/N≥2.1)等1年分别为93.7%和98.6%,至8-9年已降低为63.6%,而低抗体水平(≥2.1)仍在60%以上。表明国产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原性和持久性是好的。而对1985年的一批疫苗始终进行定量观察,至第10年阳性率还能达到6  相似文献   

14.
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对121例母亲是HBV无症状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生后24小时之内采周围静脉血监测HBV标志物与母亲HBV标志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HBsAg、HBeAg、HBcAb有一项阳性者88例,HBV感染率为727%(88/121)。母亲HBsAg、HBeAb、HBcAb三项均阳性者24例,所生新生儿HBV一项阳性者22例,感染率为916%(22/24)。提示母婴垂直传播是新生儿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母亲,其新生儿HBV感染率最高,阻断HBV母婴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V血清标志之间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方法对61例慢性肝炎和47例肝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g)、相关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相关e抗体(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VDNA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0.50%和50.00%;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5.40%和7.14%;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和40.00%;HBsAg阴性、/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22.22%;在血清学指标全阴性时,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实验提示:无论是肝炎或肝癌,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单独HBsAg阳性时,HBV有一定程度的复制;HBV复制在肝癌细胞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转基因细胞(CHO-C28)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50例,观察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随访12个月,在36例母亲为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婴儿中仅1例为HBsAg阳性,其余婴儿均有保护性抗体,预防保护率为96.2%。14例母亲单独HBsAg阳性的所有婴儿抗HBs均阳转,保护率达100%。抗HBs阳性的婴儿均具有较高抗体水平,抗HBsGMT为11.156×105~13.134×105mIU/L。说明CHO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近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于1992年在福建省对疾病监测点自然人群中1~9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按照全国肝炎流调抽样方案,应用放射免疫(RIA)试剂盒检测,共调查儿童758人,结果显示未免疫组和免疫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16%和4.79%,抗-HBs阳转率由免疫后第1年的89.29%降低至免疫后第6年的66.67%。表明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57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内Pre-S2蛋白和HBsAg、HBcAg,并与63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老年组Pre-S2蛋白总阳性率为75.4%(43/57),非老年组为54.0%(34/63),两组差异显著。老年组Pre-S2蛋白阳性细胞数非常显著地高于非老年组,膜型Pre-S2阳性率93.0%(40/43),Pre-S2与HBsAg符合占91.2%(52/57)。43例Pre-S2蛋白阳性标本中血清HBeAg阳性53.5%(23/43),HBeAb阳性41.9%(18/43)。认为老年慢性乙肝肝内Pre-S2蛋白表达高于非老年的,Pre-S2蛋白免疫反应与HBsAg相似并可能在HBsAg免疫特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乙肝型炎(乙肝)疫苗纳入农村计划免疫后,进行了1-8年免疫效果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1986-1993年出生(1-8岁)的儿童上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7.18%;免疫后1-8岁全体儿童(水免疫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经,由后第1年的97.03%降至第8年的76.92%;明显地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下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11.76%降至2.45%,保护率为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其减少急性乙肝转慢率的效果。方法 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300 万U,肌内注射,隔日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19 名急性乙肝病人,对治疗后未产生抗HBs 者,加用乙肝疫苗(30 μg,肌内注射,每周注射1 次,连用3 周);对照组为病情相似的15 例病人,服用一般保肝药物。结果 治疗组18 例(95-0% ,1819)HBsAg 阴转,但均未产生抗HBs,再用乙肝疫苗后,17 例(94-0% ,1719) 产生抗HBs。24~240 周随访期间,18 例HBsAg 阴转者无复发;1 例HBsAg 未阴转者,至随访结束时仍为阳性。对照组8 例(53-0 % ,815)HBsAg 阴转,同时,87-5 %(78)的病例产生抗HBs,另7 例HBsAg 未阴转者,在24 ~240 周的随访期间,仅1 例HBsAg阴转,余6 例HBsAg 持续阳性。结论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发病8 周后HBsAg 仍未阴转者,采用干扰素合用乙肝疫苗,对防止转慢及HBsAg 阴转后抗HBs 的产生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