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持久性及预防效果的队列定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9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转率的定人随访结果。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免疫后的HBsAg阴性者,基HBsAg的年阳转率分别为0.36%和0.036%,前者是后者的10倍。母亲HBsAg阳性儿中14例HBsAg阳转,其中10/14(71%)发生在免疫后2-3岁;12/14(86%)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母亲HBsAg阴性儿共发现3例HBsAg阳转,  相似文献   

2.
对1985年6月到1993年5月期间乙肝疫苗免疫工钠的儿童,进行了一次性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免疫区内接受免疫的儿童,免疫的后第8年抗-HBs阳转率高达79.2%,抗-HB的S/N值≥10.0者高达66.47%,几何平均滴度(GMT)在54.9mIU/ml。HBsAg携带率平均仅为1.12%,较免疫前同龄儿sAg阳性率(17.4%)相比,下降了93.55%。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市南市区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了9年的血清学随访。这些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量为母亲乙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给予三剂20μg,阴性者给予三剂10μg,其中母亲HBsAg阳性者约占6.16%。免疫后1-9年内各次随访的血清HBsAg阳性率在1%以下波动,没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免疫后第9年共检测468例血清,无1例HBsAg阳性,大大低于免疫前本底对照5-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1-9年的HBsAg阳性者年阴转率的定人随访结果。母亲HBsAg阳性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首次检出的84例HBsAg阳性者,动态观察了1-9年,HBsAg年抗HBs,2/10无抗-HBs应答。结论:母婴阻断失败者的HBsAg阳性儿,其HBsAg年阴转率很低,和人群观察结果(1.11%)相似;阴转者80%能够产生抗-HBsAg阳性儿,其HBsAg年阴转率很低,和人群  相似文献   

5.
于1992年在福建省对疾病监测点自然人群中1~9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按照全国肝炎流调抽样方案,应用放射免疫(RIA)试剂盒检测,共调查儿童758人,结果显示未免疫组和免疫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16%和4.79%,抗-HBs阳转率由免疫后第1年的89.29%降低至免疫后第6年的66.67%。表明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长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6年与1988年分别对湘潭市147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c抗原(HBcAg)双一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并进行长期观察。免疫后1年新生儿抗-HBs阳性率88组为80.00%(76/95),86组为67.31%(35/52),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后9年,两组的抗-HBs一率仍无差异。免疫后1年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86组为0  相似文献   

7.
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远后期效果的定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在五省市试点区开始对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的现场实现,现已随访9年。各个观察点新生儿免疫后1-9年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波 0.71-1.66%之间。同免疫前本底资料相比,保护率平均波动在83.10%(第1年)-92.12%(第9年)之间,说明后9年保护率仍持久不衰。抗-H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8.
1994年抽查佛山市1987-1993年出生时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共961例,用国产放射免疫(RIA)药盒检测,结果,免疫儿童的抗-HBs一率由后1年的84.0%降至免疫后7年的69.2%;免疫后1-7年儿童的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16.9%下降至1.35%;保护率达92.0%;抗HBc阳性率由免疫前的40.9%下降至3.6%。表明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免疫后7年仍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佛山市新生儿接种30—10—10μg乙型肝炎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5年,对佛山市1988-1989年出生时接种30-10-10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长期观察。采用放射免疫(RIA)法及国产试剂检测,共有229例被定期随访,1693人次被抽样受检。结果,至免疫后7年,抗-HBs阳性(≥10mI/ml)率由第3年的80.8%下降至60.3%;HBsAg的阳性(S/N≥10.0)率由第3.38%下降至2.53%,此时预防HBsAg阳  相似文献   

10.
肝硬变内HBV 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1-9年的抗-HBs持久性。结果表明,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阴性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一率(S/N≥2.1)等1年分别为93.7%和98.6%,至8-9年已降低为63.6%,而低抗体水平(≥2.1)仍在60%以上。表明国产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原性和持久性是好的。而对1985年的一批疫苗始终进行定量观察,至第10年阳性率还能达到6  相似文献   

12.
用RPHA及EIA法筛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分两组,以60IU/ml1针免疫球蛋白(HBIg)加3针10μg乙型肝炎疫苗为实验组,于出生24小时内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内接种1支HBIg和1支乙肝疫苗,1、6个月时各接种1支10μg乙肝疫苗,用同剂量、同批号、同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6、9个月采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免后6、9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的HBsAg阳转率分别为7.5%、5.3%。保护率为90.4%和93.2%,达到30μg疫苗加200IU/mlHBIg免疫局6个月的保护率(76.5%~92.2%)。两组HBsAg阳转率、保护率、S/N值GMT的差异非常显著,x2=7.52,P<0.01。表明中效价HBIg与乙肝疫苗共同应用,对主动免疫应答无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57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内Pre-S2蛋白和HBsAg、HBcAg,并与63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老年组Pre-S2蛋白总阳性率为75.4%(43/57),非老年组为54.0%(34/63),两组差异显著。老年组Pre-S2蛋白阳性细胞数非常显著地高于非老年组,膜型Pre-S2阳性率93.0%(40/43),Pre-S2与HBsAg符合占91.2%(52/57)。43例Pre-S2蛋白阳性标本中血清HBeAg阳性53.5%(23/43),HBeAb阳性41.9%(18/43)。认为老年慢性乙肝肝内Pre-S2蛋白表达高于非老年的,Pre-S2蛋白免疫反应与HBsAg相似并可能在HBsAg免疫特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2例肝活切组织石蜡切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检测,并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测进行比较,HBV-PCR阳性率为73.8%,高于组织及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9.5%和50.0%)。3例病理形态呈肝炎改变,而血清HBsAg(─)的肝组织中有2例检出HBV-DNA,提示PCR的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83.3%的门脉性肝硬变和87.5%的肝细胞癌组织中HBV-PCR呈阳性,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病与HBV的关系密切。我们还发现肝细胞淤胆患者HBV感染率较高,HBV-DNA及组织HBsAg阳性比例各为6/9和4/8。  相似文献   

15.
乙肝型炎(乙肝)疫苗纳入农村计划免疫后,进行了1-8年免疫效果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1986-1993年出生(1-8岁)的儿童上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7.18%;免疫后1-8岁全体儿童(水免疫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经,由后第1年的97.03%降至第8年的76.92%;明显地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下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11.76%降至2.45%,保护率为7  相似文献   

16.
农村1-7岁易感儿童,按0、3程式接种两针10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进行了10年免疫效果的队列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经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下降,免疫后10年阳性率仍有59.8%;免疫组儿童观察期间HBsAg年阳转率由免疫前的1.3%下降到0.05%,保护率为96.2%;在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下,对照组HBsAg年阳转率为0.41%,也比免疫前降低了68.5%;疫苗组与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动态转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4例婴幼儿时期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HBsAg阳性者的年阴转率很低,为1.04%,HBsAg阳性者年阴转率高低与母亲HBsAg阳性者年阴转率高低与母亲HBsAg是否阳性关系密切,与是否免疫关系为期母亲HBsAg阳性者阴转率稍高。  相似文献   

18.
对湘潭市市区0-10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监测。6次共调查儿时122名,各次调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0.001-1.83%之间,平均HBsAg携带率1.12%,明显低于免疫前现一人群的16.17%,保护率为92.46%。初次免疫后抗-HBs的阳经及几何平均滴度(GMT)高峰值均出现在6-12个月,此后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但7-10岁儿童中仍有5  相似文献   

19.
0.5mol/L HCl处理1h后解离HBsAg-抗HBs免疫复合物,并变性抗HBsAg抗体而对HBsAg免疫反应性无影响,34例临床抗HBs^+血清样品经HCl处理前后,常规ELISA检测HBsAg比较,结果;酸处理前HBsAg阳性率为11.76%,处理后增加至41.18%,实验表明血清样品经酸处理后能明显提高临床乙肝HBsAg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HBV-DNA出现先于血清其它血清学指标理论依据。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乙肝免疫标志物至少一项改变的200例孕产妇、新生儿血清进行PCR扩增,结果有108份标本HBV DNA阳性、总阳性率为54%。其中HBeAg阳性率83.3%(70/84),HBsAg阳性率48%(24/50),HBeAb阳性率10.5%(2/19),HBsAb9.8%(2/22),可见PCR早期诊断,判断其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