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晏翠芳  梁惠慈  祝惠华 《医学信息》2006,19(9):1651-1653
目的 对Colti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对1999~2001年住院的78例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血清做虫媒病毒的检测,发现7例病人Colti-IgM呈阳性反应,对这7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7例病人中4例是婴幼儿;全部在6~9月发病;病前先出现全身症状,继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脑脊液4例正常,3例轻微变化;脑电图3例正常,4例有改变;CT4例正常,3例有改变。6例痊愈,1例有后遗症。结论 Colti病毒性脑炎以婴幼儿为主,可能是广州地区夏秋季脑炎病因之一,临床经过类似一般病毒性脑炎,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获得较高滴度和稳定的Colti病毒抗原,进一步开展Colti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用C6/36细胞培养Colti病毒,于不同时间收获后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病毒经聚乙二醇(PEG)纯化浓缩后抗原分别保存于-20℃和4℃备用。利用该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的Colti病毒抗体。结果 在制备Colti病毒抗原时,以细胞培养3—4周的病毒滴度最高,经PEG纯化浓缩的抗原于-20℃和4℃条件下,保存6个月,其抗原滴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加入甘油的抗原无论在-30℃,还是在4℃下,甚至可保存2年。用这些抗原,检测疑似乙型脑炎或病毒性脑炎患者标本1141份,Colti病毒IgM抗体阳性130例,阳性率为11.4%(130/1141),特别是检测广州市儿童医院患者标本41份,9份Colti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2.0%,其中5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结论 为建立检测Colti病毒抗体及诊断试剂盒提供了较稳定的抗原,Colti病毒可能是引起我国夏、秋季脑炎的又一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ABC-ELISA、HI和2-ME试验检测疑似乙脑病人101例双份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5.25%、40.59%和27.72%。其中经HI和2-ME经典方法确诊的54例患者,用ABC-ELISA检测结果全部阳性,病程一周内阳性率为94.28%,血清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25600,正常人和其他病人血清62份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IgM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 ELISA)对武汉地区1986~1987年128例临床诊断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进行JEV IgM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及阳性、阴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和脑脊液特异性IgM,IgG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41例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抗乙脑病毒(JEV)IgM和IgG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抗JEV-IgM检出率,血清(78.95%)明显高于在脑脊液(64.38%),X2=3.9032,p<0.05,抗JEV-IgM最早检出时间为第3病日血清和第4病日脑脊液。在不同病日,不同年龄组和病情轻、中、重各组之间,抗JEV-IgM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获取患者双份血清(35例)和双份脑脊液(32例),抗JEV-IgG滴度分别有77.14%和46.88%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6.
乙型脑炎抗独特型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脑炎病人标本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脑炎(乙脑)病人标本方法的建立和评估。方法 建立RT-PCR法,了解该方法用于乙脑病毒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并用于临床疑似乙脑病人血清及脑脊液(CSF)标本的检测,并与反向被动血凝抑制实验(RPHI)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该RT-PCR法检测高顺生株(高株)敏感性可达64PFU。共检测临床疑似乙脑病人标本38份,对CSF中乙型脑炎病毒(JEV)  相似文献   

8.
乙型脑炎病毒 (JEV)高顺生株 (高株 )是我国学者于 6 0年代从病人脑内分离到的乙脑病毒野毒株 ,其血凝活性的pH值较宽 ,与其他乙脑毒株不同 ,国内外对高株分子生物学研究尚未开展。我们对高株这两段基因保守区进行了DNA序列分析 ,以初步了解高株与其他乙脑野毒株基因序列的不同 ,为进一步阐明高株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 1 病毒的培养 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虫媒病毒研究室冻存的感染高顺生野毒株的鼠脑在无菌状态下仔细研磨 ,离心取上清 ,10倍稀释后接种单层BHK细胞 ,数天后出现典型细胞…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乙脑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各项生物学性质进行鉴定。方法通过免疫、融合、克隆和筛选等方法制备乙脑单抗,使用ELISA、IFA、中和试验和Westernblot等方法鉴定单抗的敏感性、特异性、种内反应广谱性以及中和活性。结果最终获得3株稳定分泌的乙脑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其滴度均超过106。3株单抗只与乙脑病毒反应,与其他9种虫媒病毒皆不反应。ELISA相加试验证明3株单抗的作用位点非常相近,选择其中的F12.37与10个代表性乙脑病毒株反应,F12.37能够敏感地检测到所有10个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株。F12.37还能够中和乙脑P3株(基因Ⅲ型)和SH03-103株(基因Ⅰ型),保护50%细胞不产生病变的稀释度分别为1∶3.2×105和1∶1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F12.37与乙脑病毒E蛋白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获得了3个高滴度、高特异性的乙脑单克隆细胞株,其中F12.37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种内反应广谱性,能够中和两个基因型乙脑病毒,其作用位点位于乙脑病毒E蛋白。  相似文献   

10.
乙型脑炎病毒致病机理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脑炎是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由于患者症状重,病死率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在对乙型脑炎病毒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热点和主要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香猪实验性乙型脑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乙型脑炎病毒能够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可引起人类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且致死率较高。该病毒免疫逃逸、跨越血脑屏障及其跨种间传播与感染等机制尚不清楚,而反向遗传技术对于阐明乙脑病毒致病分子机理、研制重组病毒疫苗及开发基因工程载体是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就乙脑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状况、限制因素及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利用人肝癌细胞株KN73 建立乙型脑炎 (乙脑 )病毒体外持续性感染模型 ,并探讨乙脑病毒变异株部分性状变异机理 ,通过病毒抑制实验和观察 ,提示该模型体系可为今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提供帮助。人肝癌细胞株KN73 与乙脑病毒野生株 (JaGAr 0 1)均由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惠赠。JaGAr 0 1变异株为JaGAr 0 1株在KN73 细胞中持续感染 3年所得。BHK细胞空斑试验法用于病毒滴定。乙脑病毒野生株感染正常KN73 细胞 ,37℃吸附 90min ,更换培养液直到 90 %细胞出现病变 ,继续培养残存细胞 ,待形成单层细胞后进行细胞传代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信阳市和洛阳市选择<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 ~59岁、≥60岁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分别于2010年5月和11月两次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两市共调查519人,两次共采集和检测有效血液标本1008份,其中男性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9.52%,女性为67.39%,男女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P>0.05).5月,两市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8.66%,11月为61.20%,乙脑流行前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8,P>0.05).信阳市0~14岁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19%,洛阳市为45.03%,两市0~14岁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P>0.05);信阳市≥15岁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8.94%,两市≥15岁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2,P<0.05).两市有乙脑免疫史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6.85%,无乙脑免疫史者为38.35%,有无免疫史者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P <0.05).结论 信阳市和洛阳市≥15岁人群间、有无乙脑免疫史人群间乙脑病毒中和抗体均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信阳市和洛阳市加强0~14岁人群免疫接种,同时关注和探讨洛阳市≥15岁人群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5.
乙型脑炎重组痘苗病毒J3免疫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有日本脑炎病毒(JEV)结构蛋白PrM、E和非结构蛋白NS1、NS2A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J3免疫家兔,能较快地诱生抗JEV抗体,其滴度可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和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此抗血清可被动保护不同毒株JEV的致死性攻击,该保护作用与其中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的BHK_2,细胞为靶细胞,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测定了6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JEV-McAb)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结果表明,2H_4、2F_2、nG_2、mG_9等种特异性及属特异性McAb无介导~(51)Cr释放的活性,而mC_3及2D_2两株亚组特异性McAb可介导ADCC效应;但mC_3和2D_2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也不相同。JEV-McAb的ADCC活性与血凝抑制(HI)、中和(NT)等功能之间无明显的关系,它是JEV-McAb的又一免疫学特征。小鼠感染JEV后,其脾细胞的ADCC活性下降,这可能与JEV的致病性有关。在JEV感染中,ADCC效应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四川省巴中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JEV),确定其基因型别,并分析相关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4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C(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根据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三维结构模拟预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4668只蚊虫标本,主要是骚扰阿蚊和库蚊,分离到6株病毒,经鉴定均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将四川省分离的6个毒株结合我国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PrM区段和E区段氨基酸比较,发现PrM区段在PrM2、64和65位存在基因1型乙脑病毒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差异,E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在E129、222、327和366位点为中国目前分离到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所特有的位点特征.结论 从四川省巴中市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并发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之间PrM、E基因区段存在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8.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蚊标本乙型脑炎病毒核酸片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蚊子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 ,蚊子带毒率的调查是监测自然界乙脑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用常规的生物学方法分离病毒了解蚊带毒率情况 ,该方法工作量大 ,出结果慢 ,费时费力。本研究试图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蚊标本乙脑病毒核酸片段 ,并与常规分离病毒方法进行比较。1997年夏季从辽宁、沈阳、长春等地采集蚊标本约 110 0余只 ,液氮保存。将蚊标本 2 0~ 30只混合为一组 ,常规消毒、研磨、离心后 ,将上清分为两份 ,一份接种C6 36和BHK 2 1,连传 3代 ,观察细胞病变 ,另一份作RT PCR检测。根据文献报道合成位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因3型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为对照,分析我国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E基因区段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子特征.方法 从GenBank中获取相应乙脑病毒株E基因区段核苷酸序列,通过Clustal X(1.81)、DNAStar、GENEDOC(3.2)等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差异分析.以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 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宿主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与SA14-14-2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6%和95%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5%和94%以上.在同一地域、同一宿主类型分离的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非常高.在E基因区段存在10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在结构域Ⅰ(E160)、结构域Ⅱ(E123和E227)和两个未在结构域中的氨基酸位点(E441和E487)等5个位点在部分基因3型乙脑病毒中存在差异.结论 我国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E基因区段同源性高,存在5处基因3型乙脑病毒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差异,但现行减毒活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我国分离的基因3型乙脑病毒野毒株.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分离的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四川省巴中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JEV),确定其基因型别,并分析相关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4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C(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根据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三维结构模拟预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4668只蚊虫标本,主要是骚扰阿蚊和库蚊,分离到6株病毒,经鉴定均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将四川省分离的6个毒株结合我国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PrM区段和E区段氨基酸比较,发现PrM区段在PrM2、64和65位存在基因1型乙脑病毒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差异,E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在E129、222、327和366位点为中国目前分离到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所特有的位点特征.结论 从四川省巴中市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并发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之间PrM、E基因区段存在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