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PCR对21份采集于1995年中的云南陇川县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份陇川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7%和3.3%。与A~E参考亚型及部分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属陇川B亚型的14个毒株与包括泰国、缅甸及云南瑞丽在内的B亚型毒株序列十分接近,基因离散率在3.9%~4.5%的范围内;属陇川C亚型的3个毒株则与代表印度毒株的C亚型共享序列及瑞丽C亚型毒株序列十分相似,其基因离散率均为2.5%。以上数据提示,HIV-1在陇川的流行时间不长,且B和C亚型毒株的传入时间相差1年左右。对B亚型毒株V3环序列的分析还发现,位于V3环顶端的四肽序列中GPGQ占64.3%,GPGR则仅占28.6%,且编码其精氨酸(R)的密码子均为CGA而不是AGA。此结果与作者根据早期瑞丽HIV-1毒株序列研究结果得出的推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使用PCR对21份采集于1995年中的云南陇川县HIV-1阳性静脉吸毒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品进行扩增,从17份样品中获得了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核酸片段,并对其C2-V3及邻区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份陇川样品中存在B和C两种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7%和3.3%。与A ̄E参考亚型及部位B和C亚型代表株序列相比较  相似文献   

3.
抗CD4及抗CXCR4抗体阻断HIV—1感染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抗CD4 及抗CXCR4 抗体在阻断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 感染应用中的意义, 本文应用上述两种抗体分别与SupT1 细胞及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共培育, 以封闭HIV- 1 在上述细胞上的受体。然后, 以HIV1 NL43 病毒株感染上述细胞, 通过测定感染细胞上清中HIV- 1 的P24 蛋白含量, 观察上述抗体对HIV- 1 感染细胞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 无论是抗CD4 或抗CXCR4 的抗体单独应用或是两者联合应用, 均可明显地抑制HIV- 1 感染细胞的作用。该结果为今后开拓AIDS的抗体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经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证实周围血单核细胞(PBMC)中存在Borna病毒(BDV)第二开放读码框架(ORFⅡ)基因片段的5例精神病人和3例健康献血者共40个样品进行测序,并与BDV/MDCK(Madin-Darbycanninekidney)标准病毒株比较。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在11个核苷酸位点与文献报道的HE80-1病毒株比较有点变异,但来源于人类的样品与BDV/MDCK株之间无差异。2例情感障碍病人的10个样品在1701位点处出现T→C的转换,3例健康献血者的15个样品在1696位点处出现A→T的转换。提示感染人体的BDVORFⅡ可能存在人类有意义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B1病毒VP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萨奇病毒B组 (CVB)有 6个血清型 (CVB1~ 6 ) ,是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 ,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措施。CVBVP1基因编码其主要中和抗原 ,本研究拟克隆柯萨奇B1病毒 (CVB1)中国分离株的VP1基因并测定其序列 ,以期为我国CVB1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CVB1中国分离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所提供。pMD18 T(TaKaRa公司 )为 2 7kb的TA克隆载体。Vero细胞和JM10 9菌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诊断二室提供。VP1的P…  相似文献   

6.
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例多发性硬化症(MS)脑脊髓液(CSF)细胞及末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V_β基因(V_β1~V_β20)表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经刺激的CSF细胞和PBMC表达广谱V_β基因,经TCGF/IL-2/IL-4短期培养的CSF细胞则表达限制性V_β基因,而经同样培养的PBMC各V_β基因表达的百分率同培养前PBMC相同。说明在MS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为MS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某些高危人群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分布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了25份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全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经nested-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25例HIV-1阳性感染者的PBMC样品中扩增到24份可用于序列测定的HIV-1env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鉴  相似文献   

8.
通通细胞内表达抗HIV-1整合酶单链抗体(IN-sFv)基因,阻断病毒基因组与缩主细胞基因组的整合,进而抑制病毒复制,探讨该基因载体在NIV-1感染基因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用带有IN-sFv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SLXCMV/INsFV转染PA317包装细胞,并用包装后含有目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导SupT1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HIV-1NL4-3病毒株感染表达IN-sFv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同时扩增对抗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人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通过EBV感染转化成B成淋巴细胞细胞株(BLCL),再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CMV蛋白基因pp65导入BLCL,用这种细胞体外刺激同一供者脐带血的CBMC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CTL),经「^51Cr」释放实验(CRA)检测产生的CTL  相似文献   

10.
硫酸酯化箬叶多糖抗HIV-1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硫酸脂化箬液多糖(S-ITPS)抗HIV的机制,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病毒接种前,接种同时及接种后分别在培养细胞(MT-4)中加入硫酸脂化箬叶多糖(S-ITPS),在S-ITPS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1 ̄4周。终点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法),细胞病变(CPE),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及培养上清中的p24抗原滴度9ELISA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药效,分  相似文献   

11.
汉坦病毒A9株M基因片段全长cDNA克隆及其在痘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3个片段扩增Ⅰ型汉坦病毒(野鼠型)中国毒株A9株M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GEM-T载体中。选择个正向插入的TA9IB、TA9CD、TA9EA克隆,选用Cla Ⅰ、EcoR V进行酶切、连接,获得了1个在PGEM-T载体中插入3.6kb的A9株M基因片段cDNA克隆,酶切图谱分析证实插入片段正确。将A9M片段在痘苗病毒/T7噬菌体RNA聚合酶瞬时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用抗汉  相似文献   

12.
在正常个体中Epstein-Bar(EB)病毒是由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所控制,虽不能清除病毒,却对于控制细胞处于潜伏感染状态是必需的。抽取病人血分离淋巴细胞,在实验室制备EB病毒特异性CTL,然后回输到病人体内,具有预防和治疗EB病毒相关疾病的意义。我们将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重组到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pACP中去,与包装质粒Ad8共转染已感染了Ⅱ型腺病毒的293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AAV-LMP,用此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并表达LMP,用高能X线照射灭活,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特异性CTL。以EB病毒转化的类淋巴母细胞作靶细胞与CTL反应,用BLT活性法测定CTL活性。结果表明,4株CTL均能够识别和杀伤对应的靶细胞,并且随着CTL数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上清中BLT活性也增强。  相似文献   

13.
采取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CR),分3个片段扩增I型汉坦病毒(野鼠型)中国毒株A9株M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PGEM-T载体中。选择3个正向插入的TA9IB、TAgCD、TAgEA克隆,选用ClaI、EcoRV进行酶切、连接,获得了1个在PGEM-T载体中插入3.6kb的Ag株M基因片段cDNA克隆,酶切图谱分析证实播入片段正确。将A9M片段在痘苗病毒/T7噬菌体RNA聚合酶瞬时(Transient)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用抗汉坦病毒糖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到很强的特异性荧光,证明AgM基因cDNA能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4.
高度的变异性是人免疫缺陷病毒 1型的 (HIV 1 )显著特征之一 ,也是HIV 1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主要原因和HIV 1疫苗研制的主要障碍。了解体外传代HIV 1基因型别、感染毒力及病毒产量等生物学形状的变异 ,对评估机体内环境在HIV 1变异中的作用及评价体外长期传代HIV 1毒种的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对军事科学院P3实验室保存的HIV 1毒种进行长期传代培养 ,观察CPE ,分析病毒的感染毒力和病毒产量的变异 ,并进行了基因亚型变异鉴定。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及来源 HIV 1ⅢB亚型病毒株引自美国 ,用MT4细…  相似文献   

15.
HIV诱使特异性T细胞受体可变基因产物减少〔英〕BansalAS…/ClinEtPImmunol。-1993,94(1).-17~20HIV感染伴有CD4T细胞数量缺失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近来一些报道指出,同种免疫机制和超抗原活化是HIV感染T细胞...  相似文献   

16.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对成年大白鼠隔-斜带(S-DB)复合体中,含小白蛋白(PV)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并与含胆碱乙酚化酶(ChAT)神经元的观察进行了比较。含PV神经元主要位于内侧隔核(MS)、斜带垂直支(vDB)和斜带水平支(hDB)。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形状和大小在S-DB复合体的各个核区或同一核区都不相同,表明这些神经元具有多样的形态学特征。在整个S-DB复合体中,含PV和含ChAT神经元的比例,各占PV和ChAT阳性反应细胞总数的47/和53/,在MS、vDB和hDB中,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比例分别为38%、54%和59.5%,其余为含ChAT的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D亚型毒株gag,env和t …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HIV-1毒株gag,tat,env基因的序列分析,阐明D亚型HIV-1毒株已在中国出现。方法 从1名四川非洲回国营务人员HIV感染者(SC9 712)淋巴细胞(PBMC)中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PCR方法分别扩增HIV-1的gag基因区,env基因的C2V3区和tat基因的第一外显子。结果 发现SC9 712在gag区,env区和tat区与国际标准D亚型毒株的基因距离最近,其中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双功能抗体和T细胞治疗病毒感染[日]/罔田秀亲//临床免疫。-1994,26(7);-784~788应用具有抗T淋巴细胞受体(TCR)和抗病毒感染细胞(HIV感染细胞)表面抗原的双重功能的抗体(BFA)介导CD8 ̄+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清除HI...  相似文献   

19.
4例婴儿玫瑰疹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脐血淋巴细胞共培养,3例病人标本见有细胞病,其中1株病毒经多次传代和冻存后,仍能产生CPE。该病毒株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见疱疹病毒性颗粒,感染细胞涂片与抗HHV-6单抗产生明显荧光,用该病毒株制备的单抗与HHV-6 Z29株荧光试验呈阳性,表明分离的病毒为HHV-6。  相似文献   

20.
我们着重就协同受体与艾滋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协同受体介导病毒感染细胞HIV 1感染人体后引起进行性的艾滋病病变 ,通常经历三个典型的时期 ,第一为急性感染期 ,表现为病毒血症 ;接着是无症状期 ,此时在淋巴器官中大多可检测出病毒的复制 ;最后是免疫系统破坏 ,伴随病毒血症的再次出现。并产生继发性感染等而导致病人死亡。引起人体艾滋病的HIV 1病毒株有以下几种 :①嗜巨噬细胞HIV 1株 ;②嗜T细胞HIV 1病毒株 ;③部分原代HIV 1分离株是双嗜性的 ,既感染嗜巨噬细胞 ,又感染T细胞[1 3] 。决定HIV 1嗜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