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鼠血清及羊水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方法选择孕10d的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300g。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只。实验组予溶有全反式维甲酸的大豆油(40mg/mL),按照135mg/hg以灌胃方式给药制作骨骼畸形胎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孕20d时处死母鼠,采集母鼠血液,实验组每窝选择骨骼畸形胎鼠4只,对照组每窝随机选取胎鼠4只,抽取胎鼠羊水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测定血液及羊水内FGF2浓度: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胎鼠头臀长,双前肢各段及双后肢的长度。结果实验组胎鼠出现四肢发育不良、脊柱裂、下颌裂等畸形。实验组胎鼠头臀长、双前肢各段及双后肢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母鼠血液及胎鼠羊水内FGF2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24.124±1.271)pg/mL vs(27.451±2.026)pg/mL,(23.918±0.369)pg/mL vs(27.305±2.1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隐.FGF2表茯情况低干骨骼发育正常的大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桉叶油对维甲酸干扰大鼠胚胎植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鼠42只,随机分为6组,FA组正常对照组、溶剂组(花生油+RA)、3个实验组(桉叶油高、中、低剂量+RA)及RA组。溶剂组用花生油2ml/只于孕第7~14天灌胃,每天1次,孕第10天维甲酸40mg/kg灌胃1次。桉叶油3个剂量组分别用300mg/kg、200mg/kg、100mg/kg的桉叶油于孕第7~14天灌胃,每天1次,孕第10天维甲酸40mg/kg灌胃1次。RA组用40mg/kg的维甲酸于孕第10天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给予自由摄食饮水。各组于孕21d早上处死孕鼠,取胚胎,记录孕鼠体重,子宫重,胎盘重。计胚胎植入总数,吸收胎数、活胎数、死胎数。观察胚胎外形,并测量胎鼠体重、身长、尾长。结果正常对照组、桉叶油+RA和溶剂+RA组孕鼠增重、子宫重、胎盘重与RA组比较均无差异;溶剂+RA组的孕鼠的胎盘重较其他各组低,与RA和桉叶油+RA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的活胎率[(97.3±4.6)%]较灌胃维甲酸各组的活胎率高(P0.05),吸收胎率[(2.6±4.6)%]和畸形率(0)较灌胃维甲酸各组低(P0.05),死胎率为0;在灌胃维甲酸各组中,桉叶油高[(79.6±14.5)%]、中[(67.6±30.8)%]剂量组的活胎率较RA[(58.6±26.6)%]组高,但比较无差异;畸胎率[(44.5±41.6)%;(57.5±35.1)%]较RA[(68.1±43.6)%]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胃维甲酸各组的吸收胎率比较无差异。正常对照组的胎鼠体重、身长、尾长均值明显高于灌胃维甲酸各组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均值(P0.05);在灌胃维甲酸各组中,桉叶油各组胎鼠体重、身长的均值明显高于RA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溶剂对照组胎鼠体重、身长、尾长与RA组比较无差异;桉叶油各组胎鼠尾长的均值均高于RA组,但比较无差异。结论维甲酸干扰了大鼠胚胎的植入和发育,桉叶油对RA干扰大鼠胚胎植入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RA引起的胎鼠生长发育迟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小鼠神经管畸形模型中神经系统相关基因(ASH2L,HDAC4,NSPC1与DOK5)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8只E8.5的C57/BL6孕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只),模型组(4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模型组腹腔注射全反式维甲酸;E13.5取胚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小鼠脑和脊髓中ASH2L,HDAC4,NSPC1与DOK5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两组小鼠脑和脊髓中ASH2L,HDAC4,NSPC1与DOK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诱导小鼠出现典型神经管畸形;与对照组相比,全反式维甲酸处理组的致畸胚胎脑和脊髓中,ASH2L HDAC4, NSPC1和DOK5的mRNA表达有所下降(P<0.05);同时这些基因的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 (P<0.05)。结论:ASH2L,HDAC4,NSPC1和DOK5可能是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致神经管畸形的潜在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维甲酸诱导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情况。 方法 选取孕10 d Wistar大鼠,实验组用溶有维甲酸(40mg/ml)的橄榄油,以135 mg/kg经胃管注入给药制作脊柱裂畸形大鼠模型;对照组选取孕10 d Wistar大鼠给等量橄榄油。将实验组及对照组按照孕12、15、17和20 d分为4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分析Caspase-3在对照组、畸形组胎鼠脊髓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结果 脊柱裂大鼠脊髓神经组织中Caspase-3在15 d开始增多,一直持续到20 d胚胎大鼠。其增高情况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胚胎15、17和20 d显性脊柱裂畸形鼠脊髓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维甲酸诱导的脊柱裂胎鼠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发育胎鼠。  相似文献   

5.
维甲酸诱导大鼠产生肛门直肠畸形及其伴发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维甲酸诱导大鼠肛门直肠畸形并探讨维生素A类物与肛门直肠畸形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熟未孕的Wistar大鼠,在妊娠10d时经胃管注入维甲酸,诱导产生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分别在妊娠16、18、20d时剖宫取出胎鼠,进行实体观察、畸形率统计,同时行病理形态学研究.对照组仅给予橄榄油,剖宫时间及观察项目同致畸组.结果维甲酸致畸组共获得胎鼠96只,其中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率81.3%(78/96),显性脊柱裂46.9%(45/96),无尾畸形70.8%(68/96),足畸形37.5%(36/96).对照组剖出74只胎鼠,均未见上述畸形.致畸组与对照组在妊娠16d、18d、20d时身长及体重相应各组数据经t检验统计差异显著(P<0.01),致畸组均较对照组为差.结论维甲酸是一种良好的诱导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的致畸剂,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过量维甲酸通过干扰维生素A酸信号系统影响正常胚胎发生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桉叶油联合维甲酸(RA)对SD胎鼠脑组织转录因子Pax3、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孕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RA组,溶剂对照组(花生油+RA),3个实验组(桉叶油高、中、低剂量+RA)。正常对照组自由摄食饮水,溶剂对照组于孕第7~14天每只花生油2ml灌胃,每天1次,孕第10天40mg/kg RA灌胃1次。桉叶油3个剂量组于孕第7~14天分别桉叶油300、200和100mg/kg灌胃,每天1次,孕第10天40mg/kg RA灌胃1次。RA组于孕第10天40mg/kg RA灌胃1次。各组于孕21天处死孕鼠取胚胎,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胎鼠脑组织的Pax3、Cx43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脑组织Pax3、Cx43 mRNA表达。阿利新蓝和茜素红进行骨骼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椎骨发育,脊柱间隙。结果维甲酸灌胃各组胎鼠椎骨数量异常的胎鼠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维甲酸灌胃各组中,胎鼠椎骨形态异常的异常率和胎鼠椎骨分裂的百分率最低值分别为55%(桉叶油高剂量+RA组)和45.8%(桉叶油低剂量+RA组),较正常对照组高(0)(P0.05)。在维甲酸灌胃各组中,桉叶油各组胎鼠椎骨形态异常的异常率和胎鼠椎骨分裂的百分率最高值分别为62.5%(桉叶油低剂量+RA组)和55.0%(桉叶油高剂量+RA组),较维甲酸组(73.7%,73.7%)和溶剂对照组低(68.2%,63.6%,P0.05)。与正常组胎鼠比较,维甲酸灌胃各组大脑组织的Pax3、Cx4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高(P0.05),在维甲酸灌胃各组中,桉叶油灌胃各组胎鼠脑组织Pax3、Cx4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较单纯RA灌胃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桉叶油对维甲酸引起胎鼠神经管缺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桉叶油拮抗维甲酸上调胎鼠神经组织的Pax3、Cx4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Igf2基因差异性甲基化区域在二(口恶)英致畸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口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TCDD致畸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基因的表达和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s)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经灌胃给予孕10d大鼠10μg/kgTCDD,孕20天剖宫取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鼠妊娠结局,测量两组活胎的顶臀长、体重和胎盘重;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孕20天胎鼠肝脏组织Igf2基因mRNA的表达;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限制酶HpaⅡ酶切-PCR法(HpaⅡ-PCR assay)检测两组胎鼠肝脏Igf2基因DMR1的甲基化程度,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方法检测Igf2基因DMR2的甲基化程度。结果对照组胎鼠均正常;实验组出现死胎及吸收胎,发生率为12.2%,畸形胎发生率为11.6%,活胎顶臀长、体重及胎盘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两组胎鼠肝脏组织Igf2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Igf2mRNA表达的相对量为0.77±0.11,对照组为0.27±0.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肝脏组织Igf2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胎鼠肝脏Igf2基因DMR1的甲基化程度无差异,DMR2甲基化程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期暴露于TCDD可导致大鼠发生死胎、吸收胎、畸形胎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TCDD所致胎鼠发育异常可能与胎鼠肝脏组织Igf2基因DMR2甲基化程度降低引起的Igf2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引产对新生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10只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5只。孕 2 0天给实验组母鼠灌服米非司酮 11 5± 1mg加麻油 1ml引产 ,对照组母鼠灌服麻油 1ml。产后 2 4小时内随机选新生鼠 1只 /窝 ,取右侧大脑顶叶皮质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鼠脑组织可见 :(1)神经细胞肿胀 ,坏死。 (2 )神经毡肿胀 ,局部结构破坏。 (3)突触连续减少 ,间质水肿。 (4)神经胶质细胞肿胀 ,染色质浓染 ,泡沫细胞增多。(5 )毛细血管内皮内线粒体肿胀 ,星形胶质细胞脚板肿胀。结论 米非司酮可造成新生鼠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哮喘模型小鼠辅助性T17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变化,探讨Th17/Treg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清洁级BALB/C雌鼠,鼠龄6周,体质量18~2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0只。哮喘组小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OVA)与氢氧化铝的氯化钠混悬液3次后,给予雾化的OVA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末次激发后24 h处死小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外周血和肺组织中的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组外周血和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8高于对照组[IL-17(124.36±2.14)pg/mL、(21.70±1.02)pg/mL vs(25.98±5.23)pg/mL、(19.95±3.21)pg/mL;IL-18(227.06±24.14)pg/mL、(413.97±32.01)pg/mL vs(120.38±10.32)pg/mL、(238.21±15.33)pg/mL],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低于对照组[IL-10(60.42±24.12)pg/mL、(65.14±15.11)pg/mL vs(61.07±14.36)pg/mL、(104.36±28.16)pg/mL;TGF-β(38.72±12.12)pg/mL、(58.65±24.21)pg/mL vs(30.19±10.16)pg/mL、(121.06±39.12)pg/mL];哮喘组维甲酸相关孤儿素受体γt(RORγt)水平高于对照组[(8.77±2.35)、(4.46±1.05)vs(3.03±1.02)、(3.45±1.25)],肺叉头蛋白3(FoxP3)水平低于对照组[(5.15±1.84)vs(12.35±3.21)];并且外周血和肺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h17/Treg及其主要相关因子在哮喘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菘蓝叶氯仿提取物对环磷酰胺 (CP)引起的胚胎发育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致畸试验 ,观察了受孕母鼠的体重变化 ,活胎率 ,死胎率 ,吸收胎率 ,以及胎鼠的身长、尾长、体重等指标。并用骨骼染色法观察胎鼠有无骨骼畸形。结果 :菘蓝叶氯仿提取物本身对胚胎发育无毒性 ,而对CP引起的胚胎发育障碍有一定的保护性抑制作用。CP +菘蓝叶提取物 1 0 0mg·kg- 1·w- 1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增加胎鼠的活胎率 (增加 5 9.60 % )、降低吸收胎率 (降低 86.91 % )、及胎鼠畸形率的发生 ,也可明显增加胎鼠的身长、尾长和体重等指标。结论 :中药菘蓝具有保护小鼠胚胎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部分学者通过体外器官培养研究认为全反式维甲酸干扰了Smad2/3在腭部的表达,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腭突Smad2/3信号分子在胚鼠腭部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54只C57BL/6J近交系孕鼠随机分为3组,在妊娠10 d,实验组一次性灌胃全反式维甲酸100 mg/kg诱导胚鼠两侧腭突不能在中线融合,建立腭裂畸形动物模型;植物油对照组灌胃10 mL/kg橄榄油,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 结果与结论:在植物油对照组中,从妊娠13 d 18时到妊娠14 d 18时腭间充质细胞中Smad2/3免疫阳性表达逐步增高,至妊娠15 d 8时表达开始出现下降,实验组也表现为这一变化趋势,且同一组间表达较植物油对照组明显;在腭中嵴上皮细胞中,植物油对照组随着腭突的融合,腭中嵴上皮带消失,Smad2/3表达也明显下降,实验组始终未融合,未见明显的Smad2/3阳性细胞。在整个胚腭正常发育和腭裂形成过程中,空白对照组与植物油对照组Smad2/3阳性细胞表达几乎无差异。提示过量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干扰腭中嵴上皮细胞及间充质细胞中Smad2/3信号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小鼠胚腭上皮间充质转化,与腭裂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药理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增殖及细胞骨架微丝的调节作用。方法 rhGM-CSF1000U/mL、IL-4500U/m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加入0.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活细胞计数和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成熟树突状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处理24h后,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细胞骨架微丝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细胞因子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结构。在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全反式维甲酸作用组的树突状细胞的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已经分化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经维甲酸处理后细胞骨架微丝出现重排和分布不均。结论药理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可能通过细胞骨架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发Wistar大鼠马蹄内翻足模型为实验材料,应用蛋白质学技术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病机理。方法按135mg/kg体重经口给予孕10天Wistar大鼠ATRA,孕21天剖检胎鼠,提取畸形鼠和对照鼠脊髓、踝部组织(去除皮肤)及踝部骨骼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质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马蹄内翻足畸形鼠和对照鼠脊髓、踝部骨骼和胫骨后肌群组织xiap、col2α1、tnnt1和ngfr基因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Xiap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进行脊髓、踝部骨骼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经双向电泳发现马蹄内翻足模型胎鼠多种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质谱及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发现Ⅱ型胶原蛋白等16种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逆转录PCR检测进一步证实xiap、col2α1在脊髓、踝部骨骼和胫骨后肌群组织表达下调,tnnt1在踝部骨骼和胫骨后肌群组织表达下调,ngfr在以上组织表达无异常。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Xiap蛋白表达下调。神经、骨骼细胞凋亡发生率是对照组细胞凋亡发生率的5.4和10倍。结论马蹄内翻足大鼠模型踝部组织(去除皮肤)、踝部骨骼及脊髓多种蛋白质存在表达差异。Xiap、Col2α1和sTnT与马蹄内翻足相关,Ngfr与马蹄内翻足无关。ATRA可以诱导脊髓、骨骼凋亡发生率升高,与Xiap表达下调有关,在马蹄内翻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道应用T-bet重组腺病毒(AdT-bet)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A组)、对照病毒组(B组)、PBS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B、C组采用卵蛋白(OVA)、明矾建立哮喘模型,分别于第19天激发前气道内单次应用50μLAdT-bet(108pfu)、AdLacZ、PBS。26d取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细胞成分、IL-4、IL-5、IFNγ浓度,取血测定血浆IgE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GATA-3表达。结果1)A组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EOS)为(0.5±0.2)%明显低于B组(21.2±6.9)%和C组(20.9±6.8)%(P<0.01);2)A组BALF中的IL-4(6.7±3.8)pg/mL和IL-5(12.4±4.9)pg/mL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IL-4(91.4±22.5)pg/mL和IL-5(55.6±10.6)pg/mL]和C组[IL-4(89.8±23.6)pg/mL和IL-5(56.7±11.5)pg/mL](P<0.01),而IFNγ的水平(710±45)pg/mL则明显高于B组(13.1±3.5...  相似文献   

15.
背景:铜宫内节育器是目前中国常用的宫腔内植入避孕三类医疗器械,在长期植入后意外怀孕或停止使用后短期内怀孕的情况下,是否对胚胎或胎儿有影响尚无明确结论。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致畸敏感期尾静脉注射铜宫内节育器浸提液对孕鼠和胎鼠的影响,评价铜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方法:将60只雌性妊娠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从妊娠的第1天开始分别尾静脉注射浸提比例为0.2,0.1,0.05 g/mL的铜宫内节育器浸提液,每日注射量是0.01 mL/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0 d。20 d后处死孕鼠,测量体质量,检查两侧子宫和内脏器官,分离胎鼠,记录子宫与胎鼠质量、黄体数、着床数、死胎、活胎和吸收胎等;记录胎鼠体质量、身长、尾长、枕骨骨化程度及外观、骨骼、内脏的异常情况。结果与结论:高、中、低剂量组的窝数、着床数、活胎数、黄体数、活胎率、死胎率、子宫连胎质量、吸收胎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孕鼠内脏无畸形及异常。高、中、低剂量组胎鼠身长、尾长、体质量、上枕骨骨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胎鼠外观、骨骼、内脏无畸形及异常。表明在致畸敏感期大鼠静脉注射铜宫内节育器浸提液后,未见母体毒性、胚胎生长发育异常及胎鼠畸形及其他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鼠肝脏、胎鼠脑组织结构变化;分析神经肽Y(NPY)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孕15 d SD大鼠,用孕酮及乙炔雌二醇建立孕鼠ICP模型,观察孕鼠肝脏和胎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图像分析检测ICP孕鼠(20例,实验组)及正常孕鼠(20例,对照组)脑组织中NPY的表达及定量。结果 ICP孕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酸(TBA)明显升高;光镜下见部分肝细胞有颗粒样变性和空泡变性。电镜下见肝组织中毛细胆管扩张、微绒毛肿胀,毛细胆管周围肝细胞内见电子致密物沉积。胎鼠脑组织疏松,空泡样变性明显,部分细胞溶解,甚至消失。实验组胎鼠脑组织NPY表达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海马区,免疫阳性细胞被染成棕黄色,免疫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胞质和细胞膜表面。对照组海马区仅少部分细胞膜着色或无免疫着色。胎脑组织NPY的免疫组化结果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NPY平均光密度值(1.0486±0.0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297±0.027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P母鼠肝脏及胎鼠脑组织有明显病变,胎鼠脑组织中的NPY表达升高,可能与胎脑组织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在神经管畸形中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神经管畸形实验组,每组10只。通过胃饲维甲酸建立胚胎大鼠神经管畸形模型,检查了神经管畸形鼠体重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神经管畸形鼠神经管结构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神经管畸形鼠组织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的变化。结果神经管畸形鼠形态偏小,体质量为(0.34±0.45)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3±056)g。胚胎鼠在第9天神经管处于未闭合状态,在第11天已完全闭合。胚胎第9天和11天神经管畸形大鼠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比正常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骨调蛋白在胚胎第9 d神经管畸形大鼠中的表达比正常明显增高(P0.01),但在胚胎第11天的表达与正常相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和骨调蛋白的变化可能与神经管畸形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磷酸化状态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15只小鼠采用冠脉结扎再灌注法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组),另选15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再灌注损伤4h后,处死小鼠,HE染色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取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NF-κB信号通路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两组小鼠外周血和心肌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见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大量浸润.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鼠心肌细胞细胞核中NF-κB水平显著增加,细胞质中p-IκBα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497和17.501,P值均<0.05).观察组小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373.12±25.19)pg/mL比(178.53±16.01)pg/mL,(919.43±29.88)pg/mL比(119.15±18.09)pg/mL,(519.44±20.14)pg/mL比(136.65±12.41)pg/mL,t值分别为25.250、88.735和62.670,P值均<0.05],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100.52±10.23)pg/mL比(19.32±4.87)pg/mL,(159.44±12.43)pg/mL比(34.65±8.33)pg/mL,(159.39±14.29)pg/mL比(20.48±8.32)pg/mL,t值分别为27.757、32.300和32.536,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κB处于激活状态,导致下游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增加了心肌细胞负担.  相似文献   

19.
灵芝孢子降低维甲酸诱导的孕鼠胚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能否促进受维甲酸诱导,而停滞在G0/G1期的胚胎神经管神经上皮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循环,继续增殖和分化,减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方法 于实验对照组和灵芝孢子组小鼠孕期胚胎E17.75d时一次性胃饲全反式维甲酸,造成这两组孕鼠的胚胎出现神经管畸形.然后,给予灵芝孢子组孕鼠胃饲灵芝孢子溶液.在孕期E10.5d时取出两组孕鼠的胚胎,分别计数胚胎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胚胎神经管神经上皮的巢蛋白(nestin)表达情况.应用DNA定量荧光染色和RT-PCR技术检测胚胎神经管依赖细胞周期蛋白激酶2(Cdk2) mRNA和Cdk4 mRNA的转录.结果 灵芝孢子组孕鼠胚胎的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神经管神经上皮细胞表达nestin的百分率也明显大于实验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孕鼠胚胎的神经管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灵芝孢子组,但是实验对照组神经管细胞S期的比例低,低于灵芝孢子组形态正常的胚胎神经管细胞.RT-PCR检测发现,灵芝孢子组孕鼠胚胎神经管细胞能够正常转录Cdk4 mRNA,而实验对照组则低转录Cdk4 mRNA.结论 灵芝孢子能够减少维甲酸诱导的妊娠小鼠孕期E10.5d胚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及在胎儿羊水粪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足月分娩有不同程度羊水粪染新生儿脐血血浆中胃动素浓度,并以34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I度、Ⅱ度、及Ⅲ度羊水粪染组新生儿脐血MTL值分别为300.02±108.76pg/ml、359.35±144.48 pg/ml及382.18±199.02pg/m1,其中Ⅱ度、Ⅲ度较正常新生儿(241.15±59.22pg/m1)及I度污染组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I度污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新生儿窒息组脐血MTL(346.80±148.87pg/ml)略高于窘迫组(324.01±155.17pg/ml),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233.50±83.10pg/m1)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阴道助产组脐血MTL(361.64±172.11 pg/ml)与剖宫产组(259.22±92.37 pg/ml)相比,显著差异(P<0.01),与自然分娩组(276.63±126.94 pg/ml)相比也有差异(P<0.05);自然分娩组略高于剖宫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中胃动素浓度在胎儿宫内缺氧时增高,不仅与羊水粪染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其严重程度有关,推测胃动素可能在羊水粪染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