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AD)的预防作用。方法:H2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18 h复制体外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原花青素80 mg/L、40 mg/L、20 mg/L、Tempol 800μmol/L于造模前30 min预处理后,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硫氧还蛋白(Trx)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的丙二醛(MDA)。结果:H2O2100μmol/L诱导PC12细胞损伤后,细胞内Trx浓度和T-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原花青素各剂量组可增高Trx浓度和T-SOD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P<0.05)。结论:原花青素能减轻H2O2引起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Ru)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晶体上皮细胞(HLEC)氧化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Ru(0、25、50、100μmol/L)预处理HLEC 1 h,再加入200μmol/L H2O2,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200μmol/L H2O2组HLEC增殖能力及SOD、GS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DA和A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u预处理组与H2O2组相比,细胞生存率、抗氧化水平明显提高,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Ru通过提高细胞增殖能力保护H2O2引起HLEC的氧化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H2O2预处理的适应性细胞保护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HO-1蛋白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经10μmol/L H2O2预处理90 min后,20、30、50、100μmol/L H2O2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明显下降;10μmol/L H2O2预处理90 min后,PC12细胞HO-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给予10μmol/L的HO-1蛋白特异性阻断剂ZnPP后,可显著阻断10μmol/L H2O2预处理90 min对50μmol/L 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HO-1)介导了H2O2预处理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2O2是否通过调节P38MAPK的活性而诱导PC12细胞凋亡。方法: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和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作用PC12细胞24h后,20~80μmol/L的H2O2可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增加PC12细胞P38磷酸化的水平;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0或20μmol/L)预处理30min可显著减轻40μmol/LH2O2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论:H2O2通过上调P38的活性而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加入亚硒酸钠,使其终浓度为0、0.5、1、5、8、10、20、50和150μg/mL,测定PC12细胞活力,选择不影响PC12细胞生长活性的亚硒酸钠浓度作为干预浓度,然后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H2O2)组和亚硒酸钠保护组(+Na2SeO3+H2O2)组,采用甲基四唑蓝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亚硒酸钠对H2O2氧化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结果 ①0.5μg/mL的亚硒酸钠对PC12细胞无抑制(P>0.05),随着浓度增大对PC12细胞的抑制率也增加(P<0.05).②0.5μg/mL亚硒酸钠可以增强PC12细胞的抗H2O2氧化损伤的能力,提高细胞的生存率(P<0.05).③经H2O2处理后,加入亚硒酸钠保护的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较损伤组细胞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0.5μg/mL的亚硒酸钠对PC12细胞具有抗H2O2氧化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7-二氟甲基金雀异黄素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二氟甲基金雀异黄素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7-二氟甲基金雀异黄素能有效拮抗40.0μmol/L的H2O2孵育24h对PC12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PC1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能减少40.0μmol/L的H2O2诱导的PC12细胞的LDH释放。结论:7-二氟甲基金雀异黄素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 cell,IEC)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H2O2产生.OH攻击制备IEC氧化损伤模型。实验设对照组、H2O2组(2.5 mmol/L)、异丙酚组(异丙酚100μmol/L)。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检测IEC的存活率,测定上清测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LDH、MDA水平明显增高,细胞生存率减少(P<0.01)。异丙酚组与H2O2组相比,LDH漏出显著减少,MDA形成减少,并能提高细胞的细胞生存率(P<0.01)。结论:异丙酚对大鼠IEC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损伤神经元样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的游离Ca2 作用。方法PC12细胞株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随机分为损伤组(I组)和依托咪酯3μmol/L组(E1组)、6μmol/L组(E2组)和15μmol/L组(E3组)。分别加入含标记Ca2 的荧光染色剂Fluo310μmol/L的培养基,37℃孵育30min,置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仪连续扫描,并于开始连续扫描2次后加入100μmol/L H2O2,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Ca2 ]i)的变化。结果I组加入H2O2后,90%的细胞立即有反应,细胞[Ca2 ]i荧光密度即开始增高(P<0.05),并在10s后呈现明显变化(P<0.01),80s达到峰值并呈持续稳定状态。依托咪酯各浓度组在加入H2O2后约10%细胞有反应,但其细胞[Ca2 ]i荧光密度呈现平稳波动。E1和E2组在50s后,细胞[Ca2 ]i荧光密度开始下降(P<0.05),但不呈继续降低趋势。结论依托咪酯通过抑制H2O2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内[Ca2 ]i持续增高,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硬脂酰酪氨酸(NsTyr)预处理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传代的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损伤组(不同浓度H2O2诱导16h)和NsTyr预处理组(不同浓度NsTy预处理30min后加入100μmol/LH2O2诱导16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类(ROS)生成,Westernblotting检测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H2O2(100μmol/L)损伤组比较,5、10μmol/LNsTyr预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凋亡细胞率降低(P〈0.05),细胞内ROS生成减少(P〈0.05,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NsTyr能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又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参与的调控效应及SIRT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CR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TUNEL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中PC12细胞的凋亡;免疫荧光检测PC12细胞中SIRT1的表达与定位;RT-PCR及Wester-blot检测各实验组中SIRT1、Caspase-3的表达。结果 60μmol/LH2O2作用6h后,H2O2组细胞活力可维持在70%以上,与正常对照组及C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120μmol/LH2O2作用下,H2O2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本实验选取60μmol/LH2O2浓度作为后续实验使用浓度。CR处理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较H2O2组显著降低。PC12细胞中SIRT1可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表达,且主要于细胞浆中表达。H2O2作用6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RT1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上升;在CR+H2O2组中,与H2O2组比较,Caspase-3降低,SIRT1表达上升。结论 CR具有抗应激损伤及凋亡的效应,可上调PC12细胞中SIRT1的表达,在H2O2诱导的PC12细胞应激性损伤中CR-SIRT1的调控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H2O2诱导PC12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不同剂量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0.38、0.75、1.5 g/L)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检测细胞内MDA、LDH、SOD含量;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ROS含量。结果 200μmol/L H2O2作用6 h成功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内LDH、MDA、ROS含量增多,SOD含量下降(P0.05);与H2O2模型组相比,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细胞内LDH、MDA、ROS含量降低,SOD含量增加(P0.05)。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修复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茶多酚 (tea polyphenols, TP) 对H2O2 所致大鼠嗜铬细胞 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PC12细胞用 TP 及H2O2 处理,MTT 法观察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 (LDH) 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BrdU 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周期相S期 DNA 合成。 结果 500 μmol/L H2O2作用 PC12 细胞 2 h,细胞出现明显损伤,细胞活力下降,培养上清液中 LDH 量增加,DNA 合成减少;5、10、20 μmol/L TP 预处理可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 LDH 渗漏,提高S期 DNA 合成。 结论 TP 对H2O2所致的 PC12 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鱼藤酮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结果 5.0 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12 h及24 h后,G0/G1期及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P<0.01),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单纯鱼藤酮中毒12 h线粒体膜电位即降低.结论大剂量(5.0 μmol/L)鱼藤酮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细胞周期改变,可能导致PC12细胞生长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高浓度谷氨酸处理PC12细胞以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Fluo-8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离子含量,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在0.01~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Dex浓度依赖性地拮抗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至10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达到正常组的(86.6±2.2)%,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为正常组的1.4±0.1倍,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1μmol/L Dex预处理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抑制胞内活性氧过度生成(P<0.01),降低细胞内Ca2+浓度(P<0.01),稳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结论 Dex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ex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内钙超载,保护线粒体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从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2、3)对PC1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化合物1、2、3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化合物1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2、10和50 μmol/L化合物1给药72 h后可使正常PC12细胞光度密(optical density, OD)值显著升高(P<0.05,P<0.01)。谷氨酸损伤24 h后,0.4、2、50 μmol/L化合物1组,0.4、2、100 μmol/L化合物2组以及2 μmol/L化合物3组OD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48 h后,各剂量化合物1组OD值达到正常组和阳性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0.4、2、50 μmol/L化合物1可显著降低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从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二萜化合物1可显著增强PC12细胞增殖活力,化合物1、2、3可促进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神经细胞增殖、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损伤的作用,其中新化合物——化合物1作用相对最强,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降低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钙超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二氮嗪(diazoxide,DIZ)干预氧化应激对INS-1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Adenosine triphosphate-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 channels)SUR1亚基基因的表达影响。方法将INS-1细胞株分为:①氧化应激组:将50、100、200、400μmol/L H2O2分别加入各瓶细胞中培养3 h;②二氮嗪干预组:加入50μmol/L二氮嗪培养INS-1细胞30 min后,加入400μmol/L H2O2,继续培养3 h;③牛磺酸干预组:加入1 mmol/L牛磺酸培养INS-1细胞30 min后,加入400μmol/L H2O2,继续培养3 h;④空白对照组:不加二氮嗪、牛磺酸及H2O2,其他培养条件相同。MTT检测氧化应激组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各SUR1亚基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处理INS-1细胞3 h与对照组相比较后5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105.27±3.83)%稍升高(P<0.05),200μmol/L组、40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8.66%和51.67%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112.87±9.28)mU/L相比较,50μmol/L H2O2组GSIS量(118.47±10.15)mU/L升高(P<0.05);200μmol/L组(85.79±7.03)mU/L、400μmol/L组(64.59±4.53)mU/L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浓度H2O2培养INS-1细胞3 h后SUR1亚基蛋白的表达50μmol/L组较正常组有升高(P<0.05),100μmol/L H2O2组较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200、400μmol/L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氮嗪干预组SUR1亚基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牛磺酸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浓度H2O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与胰岛素分泌,中、高浓度H2O2抑制细胞增殖与胰岛素分泌,二氮嗪抑制细胞KATP通道SUR1亚基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电子转运抑制ROS的释放,减轻细胞氧化应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过氧化氢 (H2O2) 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构建体外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方法 H2O2分6个浓度梯度处理HUVECs不同时间,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DCFH-DA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筛选H2O2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结果 不同浓度H2O2处理细胞不同时间, 对HUVECs均有损伤作用;400、600、800μmol/L H2O2处理HUVECs 24 h, 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 (P<0.05) , 800μmol/L H2O2作用HUVECs不同时间, 细胞存活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P<0.01) ;各组H2O2处理HUVECs 24 h, 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1 000μmol/L除外, P<0.05) , 坏死率亦显著增加 (100μmol/L除外, P<0.05) ;800μmol/L H2O2处理HUVECs不同时间, 细胞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24 h时达到最高 (P<0.05) , 细胞坏死率亦逐渐增加, 48 h时达到最高 (P<0.05) ;各组H2O2作用HUVECs 24 h, 浓度400μmol/L时, 细胞内ROS水平达到最高 (P<0.01) , 800μmol/L H2O2处理HUVECs, 胞内ROS水平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递增 (P<0.01) .结论800μmol/L H2O2与HUVECs作用24 h可构建体外细胞氧化应激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PC12的细胞周期停滞调节的作用.方法 应用5μmol/L,10μnol/L,20μmol/L和50μmol/L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PC12,用MTT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C12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随着白藜芦醇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10μmol/LRSV使细胞G0/G1期明显延长(P=0.023).而50μmol/LRSV细胞凋亡增加(P<0.005).结论 低浓度的RS、,能够诱导PC12细胞周期停滞而高浓度的RSV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蜕皮甾酮(ecdysterone,ECR)对H2O2作用不同时间诱导PC12毒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MTT(3-4,5-d im ethylth iazolyl-2,5-d iphenyltetrazolium brom ide,MTT)法检测H2O2对PC12的毒性及ECR的保护作用。PC1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acrid ine orange/eth id ium brom ide染色,AO/EB),完整无损的PC12细胞呈绿色,受损或死亡细胞呈橘黄色和红色。结果1、25、50和100μmol.L-1ECR与PC12细胞分别作用6h,12hand 24h时,PC12细胞的MTT吸光值无明显改变;50、100、200μmol.L-1H2O2分别与PC12作用6h,12h,24h时,PC12细胞的MTT吸光值明显降低(P<0.05,P<0.01 andP<0.01);如果用不同浓度的ECR(1、25、50 and100μmol.L-1)预处理PC12细胞0.5 h后,再加入H2O2(100μmol.L-1)并分别作用6h,12h,24h,则PC12细胞的MTT吸光值相对增加(P<0.05 at 50μmol.L-1,P<0.01 at 100μmol.L-1)。AO/EB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CR对H2O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ECR能够相对增加PC12细胞的存活率,对H2O2的PC12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苯乙烯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Hoech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筛选出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H2O2浓度和二苯乙烯苷对凋亡细胞的作用浓度;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ARP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H2O2均能降低细胞增殖率和增加细胞凋亡率,经过二苯乙烯苷作用后,与H2O2组相比,0.1、1μmol/L 二苯乙烯苷组细胞增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0、100μmol/L二苯乙烯苷能够显著性提高细胞增殖率,P<0.01;各TSG组均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凋亡率(P<0.01);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H2O2组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eroxynitrite-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rn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增加,而10μmol/L二苯乙烯苷能减少凋亡细胞中PARP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G能够抗H2O2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AR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