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在《内经》中对  相似文献   

2.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辨证是临床论治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历代医家对眩晕证型的分析,有助于正确把握眩晕的病机变化规律,以适应临床治疗需要。现将眩晕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名沿革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对眩晕的记载可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疾亡旋"、"旋有疾王"的记录,"疾旋"即眩晕。在先秦时期的典  相似文献   

3.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  相似文献   

4.
林品章 《河北中医》2003,25(11):828-82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指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亦可以说眩晕是一组综合征 ,因为患者感觉到自身平衡障碍时 ,常伴有自身和 (或 )周围景物旋转感 ,可出现共济失调 ,身体摇摆不稳感觉 ,外周景物倾倒感 ,还有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周身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一系列症状。眩晕在现代医学临床上分为真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两种。真性眩晕是耳源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指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所引起的自身旋转或外周景物旋转的感觉。多见于梅尼埃病或综合征、晕车晕船、耳部其他疾病。一般性眩晕是脑源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指有眩晕样平衡障碍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等症状。导师胡志强教授从事神经内科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于眩晕一病,多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见烦躁、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1])。西医多见于腔隙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7.
<正>正确界定眩晕或非特异性的头晕头晕是一组非特异的症状,包括眩晕、晕厥前、失衡及头重脚轻感4种不同的症状。其中,眩晕是特异性症状,指存在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主要病因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晕厥前是一过性"马上要失去知觉、要晕倒"的感觉,主要病因基本类同于晕厥。失衡主要是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失去平衡控制的感觉,与多种神经系统、内科疾病、精神及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楚云 《新中医》2019,51(8):327-329
<正>1眩晕概述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中医统称为眩晕。《黄帝内经》对眩晕早有记载,将其称为"眩冒",并对病因病机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故民病……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阐明了眩晕的发生涉及"风""虚",与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有关,常由阴虚血燥而致风邪窜扰,导致耳鸣眩晕发生。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不清;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不能站立等。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仆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1]。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较多类似论述,称为"头眩"、"目眩"、"眩冒"、"目瞑"等,本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归纳总结,从五脏出发浅要分析张仲景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李延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对于中老年人眩晕而言,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为其发病基础,瘀血阻滞,脑络不畅是其病理变化。确立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治疗原则,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经临床研究表明,本方在治疗眩晕  相似文献   

12.
<正>1高血压病相当于中医的什么病中医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肝风""中风"范畴。眩晕是指因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头痛是指邪阻清窍,脉络不通,或精血亏损,脑失所养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韩洪喆 《光明中医》2014,(9):1995-1996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眩晕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的,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周围性眩晕最为常见,多数与耳部疾病有关。2002年5月-2012年5月,笔者在学习、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拟"定晕汤",治疗眩晕病84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眩晕是指患者自觉头昏眼花,视物旋转翻覆,不能坐立,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各种类型的眩晕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康  马治国  周喻 《光明中医》2012,27(2):342-343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相似文献   

16.
<正>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现,故统称为眩晕[1]。眩晕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西医认为眩晕可因多种疾病发生,如高血压病、低血糖、低血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贫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2]。眩晕亦是中医常见疾病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有“头眩”“螟眩”“眩冒”等病名。  相似文献   

17.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单纯用针刺治疗重度眩晕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1].杨德钱教授是全国首批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9年,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中对于眩晕的治疗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杨师对于眩晕的治疗提出从肝论治,认为...  相似文献   

19.
浅议眩晕的临床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眩晕。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主观上表现眩晕,客观上其实是一种平衡障碍,  相似文献   

20.
眩晕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润霖  黄忠毅 《新中医》1991,23(11):48-49,51
眩晕乃眩和晕之合称,眩指眼前发黑,晕是头目运转。一般眩晕,系指头脑昏晕而言;若视物旋运,旋转不定,则又称为旋晕,以示有别于一般的眩晕。然眩与晕又常并见,故统称为眩晕或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舟,旋转难停,不可站立,更甚者自觉天地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