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61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同期于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组织的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MACC1、c-Met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呈正相关(r=0.683,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CC1蛋白表达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ACC1和c-Met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中MACCI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AR-1在宫颈鳞癌组织(35例)、腺癌组织(25例)及正常组织(20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AR-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P<0.01),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PAR-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癌组织(P<0.01)。结论:PA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放疗通常只限于盆腔,而各期宫颈癌都有一部分病人有盆腔外淋巴结亚临床灶存在。用于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静脉造影、淋巴管造影、淋巴结扫描所获结果有一定差别。近年采用开腹探查术作为侦测盆腔外淋巴结转移的手段,但未定出选择这种手术的标准。本文目的在于找出原发病灶组织学分级和发生盆腔外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本文取材于1972~1980年间Pennsylvania州立大学医疗中心接收的159例未经治疗、属临床Ⅰ_B~Ⅳ_A期、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治疗前作开腹探查术,同时取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5γ2(LN-5γ2)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原位腺癌(AIS)组织、72例宫颈腺癌组织中LN-5γ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LN-5γ2的表达在正常宫颈和AIS组织中定位于细胞浆,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肿瘤间质。LN-5γ2在宫颈腺癌、AIS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9%和57.1%,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进行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间质LN-5γ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脉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间质LN-5γ2表达是影响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5γ2表达可能与宫颈腺癌的发生机制有关,肿瘤间质LN-5γ2表达是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SLNB)用于宫颈癌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1~2013年国内外关于SLNB确定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研究,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 Disc1.4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筛选出文献11篇,患者共581例。最后合并的早期宫颈癌SLNB的敏感度为0.86(95%CI 0.78~0.91),特异度为0.98(95%CI 0.97~0.99)。结论:合并后早期宫颈癌SLNB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其对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牛小红  杨永秀  董金翰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38-840,I0001
目的:探讨ET-1及ETA-R表达在宫颈癌发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非癌变宫颈组织进行ET-1、ETA-R、HPV16/18E6免疫特异性染色。结果:(1)HPV16/18E6阳性率在宫颈癌中占82.3%,对照组宫颈组织中占20%,二组HPV16/18E6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1);(2)HPV阳性宫颈癌组织ET-1、ETA-R阳性表达率100%,而HPV阴性宫颈癌组织ET-1、ETA-R阳性表达率0%,对照组ET-1、ETA-R阳性表达率20%,3组ET-1、ETA-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01);(3)ET-1、ETA-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HPV是否感染与功能性ET-1/ETA-R自分泌环有关,而ET-1/ETA-R自分泌环是肿瘤生长的驱动器,其功能上调可能是HPV感染子宫颈上皮细胞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一种新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手术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24~77岁,孕次为0~10次,产次为0~9次,绝经年龄为30~60岁。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40. 75%)及阴道不规则流血(38. 87%)多见。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率14. 84%(150/1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宫颈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旁浸润、脉管浸润、切缘阳性、累及阴道以及累及子宫下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OR=1. 671)、肿瘤浸润深度 1/2子宫颈全层(OR=4. 452)、宫旁浸润(OR=2. 983)、脉管浸润(OR=4. 306)、肿瘤累及子宫下段(OR=1. 83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肿瘤浸润深度1/2子宫颈全层、宫旁浸润、脉管浸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的患者更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规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10.
IGF-IR在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瑶  娄阁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03-105,I0001
目的:研究宫颈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IR)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IR在46例宫颈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和2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IR蛋白表达率为45.7%(21/46),转移淋巴结组织中阳性率为45.5%(10/22),分别高于良性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中IGF-IR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原发灶中的表达(x~2=5.497,P=0.019)。结论:宫颈癌广泛存在IGF- IR蛋白过表达,检测IGF-IR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并可能为判断宫颈癌生物学行为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晚期卵巢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卵巢癌约50%~70%有淋巴结转移,但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受侵对预后的影响,对首次组织学诊断证实为浸润性的上皮性卵巢癌,FICA3分期Ⅲ~Ⅳ期,年龄<75岁,按照美国东部地区肿瘤协作组的病人体力状况评分为0,1或2,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心脏病史,既往无化疗、放疗史的45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随机临床研究,对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行选择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及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再给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均按标准方式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扩散的主要方式为广泛的腹腔内种植和局部浸润。近10年来淋巴结受累越来越受到重视。卵巢癌腹腔内扩散病灶与淋巴结受累密切相关。1985年FIGO已将淋巴结受累作为卵巢癌的分期依据。为了解整个盆腔淋巴系统受累与其它部位转移的关系,对1980~1993年日本九州大学医院19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进行研究。 均先行手术,术后给予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初次手术包括探查腹腔内器官,腹腔细胞学检查,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如肿瘤累及较广时,行最大限度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的临床分期据术中腹腔内探查结果确定,但不包括腹膜后淋巴结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配对盒基因1(pax1)在子宫颈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pax1蛋白与子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日友好医院2011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1例子宫颈癌、1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对照组)中pax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子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其诊断效能并随访,探讨其与子宫颈鳞癌(SCC)及子宫颈腺癌(AC)预后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的pax1蛋白表达水平(90. 0%)高于CIN(73. 3%)及子宫颈癌(38. 6%),SCC患者pax1蛋白阳性表达率(20. 9%)明显低于AC(70. 0%)及特殊类型子宫颈癌(10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ROC曲线显示,pax1蛋白曲线下面积(AUC)为0. 829,诊断子宫颈癌的灵敏度90. 0%,特异度61. 3%。③pax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脉管浸润有关(P <0. 05)。④SCC患者中pax1蛋白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阴性组(P=0. 0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ⅠA2~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主骶韧带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5家医院2004-2014年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切除术的298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55例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骶韧带浸润率(3.86%)明显低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21.05%)。(2)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主骶韧带浸润呈正相关(r=0.254,P=0.000),盆腔淋巴结阳性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主骶韧带浸润率(13.9%)明显高于盆腔淋巴结阴性者(1.3%)(χ2=55.147,P=0.000)。(3)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主骶韧带浸润灵敏度72.7%、特异度81.0%、阳性预测值13.3%、阴性预测值98.5%。(4)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同(0、1、2、≥3个),主骶韧带整体浸润率明显不同(P=0.000),随着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主骶韧带浸润率明显增高。(5)主骶韧带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同侧性趋势(χ2=31.220,P=0.000)。结论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骶韧带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正相关性和有同侧转移的趋势,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主骶韧带浸润具有阴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凝血功能及组织中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66例宫颈鳞癌患者凝血功能,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中40例新鲜宫颈鳞癌组织中TAFI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均根据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TAFI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6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较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组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1.0642±0.899 mg/L vs 0.6164±0.35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TAFI mRNA和TAFI蛋白相对表达量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较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组显著上调(分别为0.001±0.001、0.710±0.155 vs 0.004±0.009、1.002±0.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TAFI蛋白高表达与血D二聚体水平异常和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宫颈鳞癌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组织中TAFI表达上调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而TAFI蛋白高表达与血D二聚体水平异常和脉管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根治术中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Ⅰ B-ⅡA宫颈癌患者4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对照组25例,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分别行腹膜外及传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鳞癌患者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比较术中、术后情况,术后随访1~3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排尿时间、并发症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所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复发率及卵巢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行腹膜外淋巴结清扫与传统的淋巴结清扫一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EphA2、nm23-H1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鳞癌41例、腺癌9例)、10例慢性宫颈炎、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E-phA2及nm23-H1蛋白表达。并对宫颈癌患者进行8~46月随访,分析EphA2、nm23-H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phA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EphA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且EphA2蛋白表达越强,患者生存率越低;nm23-H1在慢性宫颈炎、C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宫颈癌中EphA2的表达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EphA2表达阳性伴nm23-H1表达阴性的患者预后差。结论EphA2及nm23-H1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两者可望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为研究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IGF-1R、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VEGF-C阳性表达有关(P< 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IGF-1R、VEGF-C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且两者的阳性表达在研究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转移与无转移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的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Ⅰa2期5例,Ⅰb1期21例,Ⅰb2期11例,Ⅱa期3例)的前哨淋巴结中CD83、CD80、CD86的分布及表达进行检测,并与非前哨淋巴结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树突状细胞CD83、CD80、CD86在有转移前哨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的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前哨淋巴结中树突细胞的表达与无转移非前哨淋巴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哨淋巴结肿瘤细胞转移后,改变了淋巴结的微环境,有功能成熟的CD83阳性树突细胞数量的减少且树突细胞共刺激因子CD80、CD86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无转移的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存有正常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Ⅲ期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微波仪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23例Ⅲ期卵巢癌患者。结果NDPK/nm23在人Ⅲ期卵巢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52.17%(12/23),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1.82%(9/1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25%(3/12),差异有显著性(P=0.02);卵巢癌的细胞分化程度越高,nm23的阳性检出率也越高,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m23基因可能在卵巢癌转移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其表达程度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其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