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枸杞子的名称演化、植物来源、产地、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了本草学考证,并与近现代中药书籍记载进行了比较,为枸杞子的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主流本草调研,梳理瞿麦的药名、来源、性味归经、功用几方面的历史沿革。基于历史文献记载,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本草书籍详细记载了瞿麦穗及叶分别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入药应以地上部分更为合理。本草文献分别根植于“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及“取类比象”的哲学思想,分析详述了瞿麦在夏、秋二季采收更契合其临床疗效的发挥。现代临床很少用到瞿麦疗痈肿、止霍乱等本草文献中记载的作用,该文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药瞿麦提供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沉香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历代本草中记载的沉香进行了药用历史、品种沿革、异名辨析、产地变迁及结香方法等方面的考证。认为沉香自古就包括了瑞香科植物沉香与白木香2个品种,药用历史悠久,异名及商品规格繁多。主产于我国广西、广东(早期多在粤西,明代移植于广东中东部地区)、海南(以白木香为主)及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以沉香为主)。结香方法上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5.
野木瓜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考证,认为古代及现代文献收载的野木瓜原植物主要来源于木通科野木瓜属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和那藤S.obovatifoliola Hayata subsp urophylta,两者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使用时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6.
柴胡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史考证,银柴胡实为北柴胡,明代石竹科银柴胡伪充伞形银州柴胡,至现代讹用为正品。揭示对伪品、习用品、代用品一定要严格区分,药名规范、避免以讹传讹,弄假成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证金礞石的文献记载、名称沿革及原矿物来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在现代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矿物学蚀变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金礞石的方书首见及本草首载文献,明确了金礞石原矿物来源。结论:;金礞石首见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较当前文献观点上溯了200多年;本草首载于《药材学》,亦较当前文献观点有所提前。其原矿物来源应为变质岩类矿物蛭石化黑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8.
山慈菇是一种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等功效 ,目前常用于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但其应用品种自古以来存在着一些混乱现象 ,山慈菇何为正品 ,学术界意见不一 ,鉴于上述情况 ,有必要对山慈菇的品种作进一步探讨。1 考 证山慈菇之名始见于唐代《本草拾遗》,其后各种主要本草均有记载 ,但不甚一致。陈藏器曰 :“慈菇生山中湿地 ,叶似车前 ,根如慈菇”[1] 。此叙述较为简单 ,准确考证为何种植物尚有一定难度 ,但可从“叶似车前”考虑 ,车前纵叶脉明显 ,据此植物特性 ,可认为是兰科或百合科植物是说得通的。据谢氏考证认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共有地榆属植物7种6变种,形态特征相近者有细叶地榆,地榆及其变种长叶地榆、腺地榆、粉花地榆、长蕊地榆。近年来,市场流通地榆药材涉及到地榆属多种植物,细叶地榆、地榆及4个变种包含其中;并且市场流通药材还有赤地榆、紫地榆等与地榆混淆者。不同文献对地榆的加工炮制方法描述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地榆生用较好,有些认为炒用效果最佳。为正本清源、确保地榆药材质量,本文对地榆名称、原植物形态、产地、加工炮制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显示历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地榆应为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和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et Li.,同属其他形态相近植物能否作为地榆药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羚羊角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镇痉明目等功能。用于眩晕、头痛、热病、痉搐,目医内障等症,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赏用。在古代方书中,使用羚羊角的方剂很多,说明羚羊角在古代是常用药物。但近代羚角药源很少,价格昂贵,已成为比较稀有的名贵药材,因而临床处方,受到了一定限制。笔者根据有关史料以及历代诸家本草的记载,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羚羊角的来源古今有异所致。现代所用的羚羊角,色黄白如蜡,长约25~40cm,中下部有10~20个棱节。其原动物  相似文献   

11.
正枸杞子,临床用名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熟果实,主产于宁夏、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其中宁夏中宁地区所产的枸杞子质量最佳~([1])。枸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传统滋补类名贵中药,归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临床可常用于治疗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2])。1枸杞子寒热属性争论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木瓜的本草学研究,表明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木瓜及相似口与现代基本一致,驻基源仅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t)Nakai1种为正品。  相似文献   

14.
藠头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今文献有关藠头的本草考证,认为藠头即是薤(Allium Chinense G.Don)。在我国藠头作为中药薤白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药用历史沿革以及功效与同属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比较有所不同。建议遵循中药用药的基本规律,规范学名,做到基源准确,避免一药多源导致药材名称使用混乱。将藠头即薤作为中药薤白的基源,小根蒜另立中药名,单独收载。  相似文献   

15.
金银花名称本草考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有关记载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因历史变革及地区习惯的不同,金银花的有关名称多且混乱,给本草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将金银花各种名称进行本草学考证,以正本清源、澄清混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金银花各种名称出现的朝代与...  相似文献   

16.
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 ,去杂质晒干 ,捣刺药用 ,另《本草纲目》中说明了苍耳蠹虫的采收加工方式。6 小结与讨论由上述可知 ,苍耳的古籍别名虽然众多 ,但并未流传成常用名。唐代《千金方·食治》是最先使用的药材名“苍耳”或“苍耳子” ,该名沿用至今 ,成为正名。古人药用苍耳与现代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inexWidder)是相一致的。历代本草中记载了苍耳茎叶、苍耳根、苍耳花、苍耳蠹虫、苍耳子油[2 6 ] 的药用价值 ,并指出对苍耳根、茎、叶的采收加工炮制需严格掌握 ,应值得重视予以充分利用 ,从而扩大用…  相似文献   

17.
鸭跖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跖草的本草考证袁加才,李爱华,宋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连云港中药学校实习生)关键词鸭跖草,考证鸭跖草为鸭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L.)全草。临床较为常用,主要具有行水、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治疗水肿、小便不...  相似文献   

18.
19.
紫菀为临床常用止咳平喘药,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医籍并结合近现代研究资料,对紫菀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经考证发现自古正名即为紫菀,别名较多,有青苑、紫茜、紫蒨、返魂草、夜牵牛、紫菀茸、关公须等。基原方面,历代古籍中所述紫菀性状与现代所述紫菀植物的性状、花期、生长习性、用药部位均吻合,推断为同一植物,南朝《本草经集注》首次记载紫菀与白菀异物混用现象,唐朝认为紫菀和白菀功效相同,此时期也混用,后至清代二者逐渐被区分,认为紫菀入血分,白菀入气分,不可混用,宋明时期,人们常以车前草根、旋覆根以赤土染过冒充紫菀,且当时已有伪品误用会产生危害的认知。紫菀的性味记载多为味苦、辛,性温,无毒,也有性平之记载,紫菀功效主治古今差异不大。禁忌方面,古籍记载紫菀畏茵陈,恶天雄、瞿麦、藁本、雷丸、远志,与款冬花相使,现代书籍补充实热者忌服。此外,还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中紫菀的归经、炮制并进行分析,以期为紫菀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后历代本草书籍均有记载。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存在严重的同名异物、名实混淆现象。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笔者对其原植物进行了本草考证。1《吴普本草》[2]、《名医别录》[3]、《本草经集注》[4]中的黄环《吴普本草》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