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福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主任王深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多位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中经验丰富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与他们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全书共40章,约50万字。全书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涵盖的内容不仅有血栓形成机制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关系的基础理论,还有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总结,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实用骨科杂志》2014,(2):136-136
<正>由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福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主任王深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我国多位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和预防中经验丰富的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与他们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全书共40章,约50万字。全书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涵盖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价和监测提供工具.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理论框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方法收集评价证据,由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初步拟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85%与96.43%,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与0.869,协调系数分别为0.099~0.163,0.096~0.135.结论 构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过程严谨,具有可靠性,权重分配合理,可用于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4.
综述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风险评估、指南应用、药物管理、诊断及复发评估,为进一步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塞症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组动态变化的整体。近几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Wells评分系统、D二聚体、肺通气灌注扫描、CT、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基于对以上检查方法的诊断思路和策略的深入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将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索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通过PubMed检索2013~2017年发表的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的文献,运用BICOMB和图形聚类工具gCLUTO对文献进行关键字词篇矩阵、双向聚类分析,形成主题词聚类曲线图、主题词聚类矩阵及主题词聚类树状图。结果共4 083篇文献纳入分析,抽取出现频次63次的主题词33个,聚类分析获得7个研究热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控制、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性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研究、抗凝药物应用合理性管理、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的相关研究。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抗凝药物的应用,但护理方面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及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电子护理文书录入系统、医院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系统,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于2018年开始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结果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率从2018年的88.00%提高到2020年的99.88%;全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率从0.28%提高至0.44%,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率由2.90%提高到3.95%(均P<0.01);全院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从0.07%下降至0.06%,骨科有症状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由0.17%下降至0.03%(P<0.05,P<0.01)。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促进静脉血栓护理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和品质同质化,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现阶段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防治及预后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生率较高,但老年人对其预防重视程度不够,其临床表现无年轻人明显。对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各种检查手段各有其优缺点,治疗以抗凝为主,但需注意出血风险。结论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高,诊断措施多样,需要分类对待,治疗过程中的利弊尤其需要注意,加强其专门的研究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时最紧迫的目标是预防肺栓塞、降低死亡率,其次是局限血栓范围、减轻症状、预防复发性静脉血栓事件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应该即刻开始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使用或逐渐过渡到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维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复发,但存在出血的风险,因而应根据静脉血栓复发和出血的风险,进行抗凝治疗时限的临床抉择。例如无诱因的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人的静脉血栓复发风险较高。对于继发于一过性危险因素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出血风险较高的病例选择短期抗凝治疗;对无诱因的静脉血栓复发病例或有确认长期存在危险因素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如癌症、抗凝血酶缺乏等,选择长期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也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胸外术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发生率日渐增多,且误诊率和漏诊率高,针对科室大多数病人为恶性肿瘤及高龄患者,术后由于病情、监护、管道等多种因素不能早期下床活动,易于发生DVT的特点,在呼吸科易群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了医护一体化的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管理体系。该体系采用Caprini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表,通过对人院患者的准确评估,筛查高危病人,根据评估结果建立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及记录表,并在病人床头牌设置警示标识,实施分级预防管理。对于非高危病人,采取普通预防措施,并根据病情发展确定是否进行再次评估;对于高危病人,根据科室制定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及管理规范》进行术后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发病率以及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及含量,明确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调查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了解与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相关性。结果:在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1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长期卧床、制动和创伤这两种因素可能是诱导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可能占有较高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依据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技术,制订并实施腹膜癌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于256例腹膜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结果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4例,其中深静脉血栓13例,均为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肺栓塞1例;通过定期随访,截至2022年1月1日,14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膜癌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使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预防规范化,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易漏诊误诊, 已成为全球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医疗问题。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中心静脉置管、反复接受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等因素, 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风险人群。识别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的关键, 然而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烧伤患者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和预防指南, 各国学者仍在积极探索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预防。该文就近年来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相关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将887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2例和观察组4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或髂股段近端静脉, 血栓形成后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DVT与肺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在没有任何治疗的30 d内有相当高的死亡风险, DVT为3%, 肺栓塞为31%。因此, DVT的防治越来越受重视。本刊于2012年发布了"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 2013年发布了"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2021年更是发布了"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以上共识与指南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DVT的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及类型不同, DVT的发生率也不同。近年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红会医院张堃教授研究团队针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列研究, 本期特邀请张堃教授撰写了"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时间、部位规律研究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一文, 重点阐述了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时间与部位规律、药物防治效果评价, 其结论不仅可为创伤骨科医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预防DVT...  相似文献   

18.
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妇产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妇产科手术时应注意预防;临床上对于VTE尤其是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ambolism,PTE)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尤为关键;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抗凝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屈晓玲  王颖  杨婷 《护理学杂志》2021,36(18):10-13
目的 降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膀胱癌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2019年6~11月收治的168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2020年6~11月收治的17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级预防方案,即成立医护联合防治小组,将Caprini评估量表嵌入信息系统形成预警系统,根据风险分级实施分级预防.比较两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术后第3天D-二聚体检测值、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分级预防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11—2023-02手术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等级、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术后住院期间存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患者经过预防性抗凝治疗后未出现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观察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静脉血栓风险等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联合术前功能锻炼能够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等级,同时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