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结束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危险因素,为AIS的科学、合理使用支具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3-03-2016-03于我院支具治疗的16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结束支具治疗后随访24个月,以侧凸Cobb进展≥5°诊断为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设为进展组,侧凸Cobb进展5°设为非进展组。调查两组患者初诊年龄、性别、初诊Cobb角等病历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患者结束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IS患者结束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38例,进展率23.17%,平均侧凸Cobb角(6.84±0.87)°,未进展126例,平均侧凸Cobb角(3.77±0.65)°;两组初发Cobb角、顶椎旋转度、站高增长速度、女性初潮年龄、Risser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初发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女性初潮年龄12岁、站高增长速度30 mm/年,均是AIS患者结束支具后侧凸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IS患者结束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发生率较高,初发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站高增长速度30 mm/年、女性初潮年龄12岁均会增加侧凸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男、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的效果,探讨性别因素对支具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7月~2009年7月在我院完成支具治疗的男性AIS患者19例(A组),初诊时平均年龄14.0±2.0岁,平均主弯Cobb角28.8°±5.7°,初始Boston支具治疗6例,Milwaukee支具治疗13例;随机抽取同时期完成支具治疗的女性AIS患者57例(B组),初诊时平均年龄13.0±1.4岁,平均主弯Cobb角29.4°±6.1°,初始Boston支具治疗17例,Milwaukee支具治疗40例。定义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初诊6°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者为侧凸进展。结果:两组初诊时Risser征(P=0.786)、Cobb角(P=0.790)、弯型分布(P=0.350)和应用支具类型分布(P=0.350)等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平均支具治疗时长分别为2.1±0.7年和2.5±0.9年,平均依从性分别为84.4%±7.6%和87.1%±5.7%。A组患者中发生侧凸进展8例(42%),其中需手术治疗者6例(32%);B组中侧凸进展12例(21%),其中需手术治疗者10例(18%)。男性患者侧凸进展比例高于女性,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71)。两组中,生长发育状态低下、侧凸Cobb角大及主胸弯型患者侧凸进展比例高。结论:支具治疗可有效控制多数AIS患者的侧凸进展,女性患者支具治疗效果可能好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支具治疗结束后短期内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完成规范化支具治疗后短期随访的AIS患者84例,其中男4例,女80例。初诊时年龄10~15岁,平均12.8岁;Risser征0~3级,平均1.6级;主弯Cobb角20°~43°,平均29.5°。胸腰双主弯36例,单胸弯22例,单胸腰弯或腰弯26例。所有患者在初诊、复查时均摄佩带支具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分别测定不同时期侧凸Cobb角,记录侧凸类型、Risser征、患者的生理年龄及月经初潮时间,分析去除支具后侧凸的矫正丢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AIS患者支具治疗后主弯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12.4%,其中14例(16.7%)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弯型脊柱侧凸的侧凸矫正率、进展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具治疗结束时主弯Cobb角10°~37°,平均25.5°,明显小于初诊时的29.5°(P0.05),停用支具后6~18个月主弯Cobb角为27.2°,与支具治疗结束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用支具后,有15例(17.6%)患者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弯型脊柱侧凸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进展的患者在支具治疗时主弯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23.3%,明显高于未出现侧凸进展患者的1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支具时不同Cobb角组后期出现侧凸进展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具治疗能够有效控制AIS患者侧凸的进展。在结束支具治疗后短期内随访侧凸矫正基本稳定,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侧凸进展,这种进展与弯型、侧凸的严重程度无关,可能与支具治疗期间侧凸的矫正率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改良色努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30例AIS患者应用改良色努支具进行治疗,其中男5例,女25例,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初次就诊和末次随诊时躯干倾斜角、Cobb角、VAS评分和SRS-22得分。[结果]AIS患者躯干倾斜角治疗前平均为10.0°,改良色努支具治疗后平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P=0.040)。Cobb角治疗前平均为33.7°,治疗后平均为26.2°,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867,P=0.006)。SRS-22量表中自我形象维度得分治疗前平均为3.20,治疗后平均为3.6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714,P=0.009)。改良色努支具治疗前后,AIS患者在VAS评分、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维度得分平均为4.12。[结论]改良色努支具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改善躯干外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atrilin-1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支具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门诊行规范化支具治疗的AI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选对象要求:女性患者;骨骼发育为未成熟状态(Risser征0~3级);月经初潮未至或来潮1.5年以内;标准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侧凸Cobb角为20°~40°;排除了先天性和神经肌源性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侧凸;无已知的可影响骨塑型和钙代谢的病史和药物使用史;初诊前无支具治疗史;接受支具治疗(Boston支具或Milwaukee支具)期间每3个月复诊1次,随访时间超过2年.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则予以剔除:最终随访不足2年;支具治疗过程中依从性(每日实际佩戴时间与建议佩戴时间的比值)较差(<75%);支具治疗期间未按照医嘱自行更换支具.根据患者侧凸类型选择相应的支具进行治疗.记录初次就诊及末次随访的原发弯的Cobb角.支具治疗失败的标准为原发弯增加>5°.选取matrilin-1基因启动子区域位点rs1149048进行PCR-RFLP基因分型.按支具疗效分为治疗失败和治疗成功两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初诊年龄、Risser征、侧凸类型、初诊Cobb角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77例AIS女孩入选并完成本研究.初诊时平均年龄为(13.0±1.5)年,平均主弯Cobb角为29.5°±7.8°.在平均(2.6±0.3)年随访后,平均主弯Cobb角为30.3°±11.9°.支具治疗失败总共19例(24.7%),支具治疗成功58例(75.3%).支具治疗失败组的初诊Cobb角较大(P>0.05).在不同的侧凸类型中,胸腰双主弯的支具治疗失败率最低(19.4%).基因型GG个体支具治疗失败率(66.7%)明显高于基因型为从或AG的个体.结论 通过早期规范化支具治疗,大部分脊柱侧凸进展可得到控制.初诊Cobb角较大及基因型GG的AIS患者支具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前与末次随访肺功能的变化,探讨支具治疗对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支具治疗的4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4人,女性36人;初诊时年龄10~14岁,平均12.2岁,骨骼发育Risser征0~Ⅱ度,平均1.1度;观察支具治疗前、末次随访时主侧凸冠状Cobb角以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平均8个月;支具治疗前主侧凸冠状Cobb角(28.41±6.45)°,末次随访时主侧凸冠状Cobb角(16.21±10.22)°,平均矫正率为43.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具治疗前、末次随访时肺功能指标VC(肺活量)、FEV1(第1 s时间肺活量)、MVV(最大通气量)实测值及占预计值百分率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患者脊柱侧凸的进展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矫正效果;但是对患者近期肺功能可能有消极影响,患者在佩戴支具期间需要加强对肺功能的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骶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为开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筛查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年10月~2012年2月在云南部分地区筛查中确诊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132例患者进行Lenke分型,并予胸腰骶支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obb角。[结果]Lenke1型治疗前后Cobb角平均减小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nke3型治疗前后胸弯Cobb角平均减小5.2°,胸腰弯Cobb角平均减小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nke5型治疗前后Cobb角平均减小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nke6型治疗前后胸弯Cobb角平均减小2.0°,胸腰弯Cobb角平均减小6.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16岁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重点普查对象,胸腰骶支具对减缓或阻止Lenke1型、Lenke3型和Lenke5型畸形具有显著作用,而对Lenke6型没有明显效果,支具治疗对阻止或减缓病情发展不受年龄、性别和分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支具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保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佩戴支具治疗,可以明显减轻AIS患者脊柱侧凸的程度或明显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随着支具治疗技术的发展,佩戴支具治疗AIS已被普遍接受。目前治疗AIS的支具类型有很多种,适应证和疗效也不尽相同,佩戴支具治疗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初诊时骨密度对短期支具治疗期间侧凸畸形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接受规范化支具治疗1年以上的77例10~15岁龄的AIS女性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鉴定初诊骨密度与侧凸进展之间的关联,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初诊骨密度状态是否是影响支具治疗期间侧凸进展的因素.结果 侧凸进展组16例(21%),非进展组61例(79%).进展组患者中以初潮未至、低Risser征、主胸弯、初诊大Cobb角者以及骨密度减低者居多.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除了初潮未至(OR=4.606,P=0.020)、Cobb角31°~45°(OR=3.408,P=0.097)和主胸弯类型(OR=3.414,P=0.090)等因素外,骨密度减低(OR=5.362,P=0.022)也是支具治疗期间侧凸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时较低的骨密度是独立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短期支具疗效的风险因素.分析支具治疗前患者的骨量状态有助于预测支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行支具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initial angle velocity,IAV)和初始矫正率与支具疗效的相关性,探讨IAV对AIS患者支具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行正规支具治疗的女性AIS患者126例,其中胸主弯74例,胸腰弯52例。于患者每次随访拍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片上测量主弯的Cobb角和Risser征。另外记录患者每次随访时的实足年龄、月经状态及身高等资料。根据患者末次随访时Cobb角进展程度分为两组:进展组55例Cobb角进展≥6°;非进展组71例Cobb进展6°。IAV定义为患者支具治疗后第一次随访时的Cobb角进展速率,初始矫正率定义为支具治疗后第一次随访时的Cobb角矫正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逻辑回归分析不同支具疗效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平均初诊年龄12.4±1.6岁;月经年龄12.3±1.2岁;平均初诊身高154.4±9.7cm;初诊Risser征2.1±1.7;平均初诊Cobb角24.4°±6.1°。初诊至第一次随访平均时间间隔4.1±0.6个月;初诊至末次随访平均时间间隔35.9±13.7个月(24~60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29.2°±8.4°。独立样本t检验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初诊年龄、月经年龄、初诊身高、初诊Risser征及初诊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非进展组IAV显著小于进展组(-9.9°±13.8°/年VS 5.2°±12.5°/年,P0.001),而非进展组初始Cobb角矫正率显著大于进展组[(11.6±16.9)%VS(-5.3±16.4)%,P0.001]。逻辑回归分析示支具疗效与IAV(OR=8.451,P=0.004)呈显著相关,而与初始矫正率(OR=2.192,P=0.139)无显著相关。结论: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与AIS患者支具疗效呈显著相关,较高的支具治疗后初始Cobb角进展速率预示较差的支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发育成熟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儿在停止支具治疗后长期随访中的侧凸进展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就诊符合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支具治疗标准的女性AIS患儿130例,初诊年龄11.8±1.4岁(10~14岁)。所有患儿均随访至支具治疗结束后至少2年,且至少具有佩戴支具后初次随访、停止支具治疗时、停止支具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资料。在每次随访时的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并评估侧凸进展超过5°的患儿及比例、侧凸进展度数和进展速率。末次随访时侧凸进展超过5°定义为侧凸进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侧凸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儿的初诊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诊Cobb角、初始矫正率、停止支具治疗年龄。结果:与停止支具治疗时相比,停止支具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进展超过5°的患儿分别为33例(25.4%)、42例(32.3%)、61例(46.9%)和63例(48.5%);侧凸进展度数分别为2.0°±4.4°、3.2°±5.0°、4.9°±5.5°和5.1°±6.9°;侧凸进展速率分别为0.33°±0.71°/月、0.20°±0.41°/月、0.14°±0.29°/月和0.01°±0.19°/月。停止支具治疗后侧凸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儿的初诊年龄、月经初潮年龄、初诊Cobb角、初始矫正率、停止支具治疗时年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停止支具治疗时的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支具治疗的AIS患儿停止支具治疗后仍有较高的侧凸进展风险,停止支具治疗后的6个月内为侧凸进展高风险和高速率期;停止支具治疗时的侧凸Cobb角越大发生侧凸进展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heneau支具佩戴依从性与高侧凸进展风险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者侧凸进展的关系,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Cheneau支具治疗的高侧凸进展风险AIS患者73例,初诊时平均年龄为12.8±1.2岁,平均主弯Cobb角31.4°±6.0°,平均Risser征为0.7±0.8级.所有患者每3~6个月定期复查,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在末次随访时每位患者填写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问卷量表.侧凸进展定义为末次随访Cobb角大于初诊6°以上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Cobb角>45°),其余为非进展.依从定义为患者每天坚持佩戴支具时间≥22h直至随访终止,否则视为不依从.随访结束后根据患者依从性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依从性对患者侧凸进展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0.8年.根据依从性定义,47例(64%)患者被纳入依从组,26例(36%)纳入不依从组.依从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28.9°±11.7°)明显小于不依从组(38.6°±11.6°),有统计学差异(P<0.01).依从组侧凸进展率明显低于不依从组(OR 5.7,95%CI 1.9~16.8,P<0.01).末次随访时不依从组自我形象/外观、精神健康、治疗满意度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依从组(P<0.01);不依从组患者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得分亦明显低于依从组(P<0.01).结论:良好的支具佩戴依从性可降低高侧凸进展风险AIS患者的侧凸进展率,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为AIS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9月~2008年10月门诊或住院的46例AIS患者进行心理学评分,并和同年龄段的50例健康青少年志愿者(对照组)的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男女患者之间以及轻度(10°~40°)、中度(41°~90°)和重度(>90°)脊柱侧凸患者之间评分的差异.评分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推荐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所有量表均由患者及志愿者本人独立完成,由我校心理学教研室进行统一分析.结果:AIS患者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偏执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强迫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男性的SDS和SAS评分与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IS组女性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AIS组女性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与对照组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与对照组男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脊柱侧凸患者(P<0.05),但轻、中度患者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的心理特征为躯体化、敏感、偏执、抑郁和焦虑,女性患者较男性更易发生抑郁和焦虑,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心理异常较中、轻度脊柱侧凸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具治疗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畸形变化情况并分析侧凸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5例接受支具治疗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连续测量记录患者的Cobb角、侧凸类型、月经初潮与否、坐高、站高、Risser分级、顶椎旋转度等。分析初诊时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变化情况,并从上述多项参数中筛选引起侧凸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1个月。初诊年龄10~16岁,平均13.7岁。末次随访时17例(26.15%)患者侧凸进展超过5°,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的患者,侧凸明显进展的百分率较高(P<0.05)。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年身高增长>30mm的患者,是侧凸进展到5°以上的危险因素。结论: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值,顶椎旋转度及身高增长速度是预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的重要因素,借助Risser分级预测侧凸进展并不可靠,初始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年身高增长>30mm的患者,侧凸进展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哈尔滨市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及类型,分析支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对哈尔滨市城乡32所中、小学校6~16岁的24 362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统计患病率情况。根据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大小不同,给予热塑支具治疗(Cobb角20°~40°)。每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析治疗结果。[结果]第一检结果阳性1 240名(5.09%),第二检阳性518名(2.13%),其中497名进行第三检,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Cobb角≥10°者423名,患病率为1.74%。特发性脊柱侧凸116例(Cobb角20°~40°)进行热塑支具治疗,支具治疗病例平均随访38个月,84例(72.4%)治疗有效,32例(27.6%)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Cobb角20°~30°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40°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以便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热塑矫形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侧凸柔软性好,Cobb角较小,则矫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77例骨骼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Milwaukee支具或Boston支具矫正,男15例,女62例;年龄10~15岁,平均12.7岁。胸腰双主弯26例、单胸弯37例、单胸腰弯或腰弯14例。原发弯Cobb角22°~62°,平均35.9°;20°~35°者37例,>35°者40例。Risser征0度38例、Ⅰ度19例、Ⅱ度13例、Ⅲ度7例。每3~6个月定期复查,复查时均摄佩带支具前、后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初次就诊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顶椎旋转度及Risser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60个月,平均30个月。29.9%的病例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进展率最低,但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isser征越小,初诊支具矫正率越大、侧凸进展率越高,且Risser征Ⅰ度组(包括0度)与Ⅱ度组之间、Ⅰ度组与Ⅲ度组之间初诊支具矫正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弯Cobb角20°~35°组的初诊支具矫正率大于Cobb角>35°组(P<0.05);而侧凸进展率低于Cobb角>35°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1例因出现侧凸进展而采用手术矫形,支具治疗使其中13例的手术时间推迟了12~20个月。结论Risser征可作为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矫正成功率的一个指标。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常因体检或出现外观畸形而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青春发育期出现侧凸不同程度的进展.对AIS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Risser分级及初诊时的Cobb角与侧凸的进展情况具有明显相关性[1~3].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的研究数据[2]表明,年龄越小、Risser分级越低、初诊时Cobb角越大的AIS患者,其侧凸进展的风险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Milwaukee支具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AIS患者接受支具规范治疗与非规范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规范治疗组免于手术率及治疗有效率与非规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Milwaukee支具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应提倡早期规范化治疗,切忌非规范使用,昼量避免过早施行终末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色努支具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3~2015年接诊的使用色努支具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68例,其中女64例,男4例;平均年龄(12.9±1.4)岁,平均治疗327 d。根据支具治疗前、穿戴支具时及随访时所拍摄的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患者胸廓横径(thoracic transverse diameter,TTD)、胸廓前后径(thoracic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两侧肩关节高度(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和冠状位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探讨色努支具的治疗效果以及使用支具对患者胸廓发育、双肩平衡及骨盆倾斜的影响。[结果]支具治疗前平均Cobb角(29.4±5.2)°,治疗后减少为(23.4±6.3)°(P0.05)。治疗前胸廓横径(TTD)为(229.4±14.4)mm,支具穿戴时下降至(219.9±16.6)mm(P0.05)。治疗后TTD为(228.6±15.7)mm,明显低于TTD预测值(234.2±14.7)mm(P0.05)。治疗前胸廓前后径(APD)为(81.4±14)mm,支具穿戴时为(79.1±13.5)mm(P0.05)。支具治疗后为(80.7±13.3)mm,同样明显小于预测值(82.4±13.9)mm(P0.05)。支具治疗前双侧肩关节高度差(RSH)为(7±7.4)mm,治疗后RSH为(8.4±7.7)mm(P0.05)。支具治疗前冠状位骨盆倾斜角(PO)为(1.5±2)°,治疗后为(1.4±1.8)°(P0.05)。[结论]色努支具能够有效控制轻度AIS患者的侧凸进展,但会限制胸廓的发育,并影响双肩平衡的风险,尚未发现色努支具加重骨盆倾斜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完成支具治疗或因侧凸进展而行手术治疗的女性AIS患者142例,初诊时平均年龄为(13.1±1.5)岁,平均主弯Cobb角29.6°±5.4°,平均Risser征为(2.0±1.5)级.定义侧凸畸形进展为末次随访Cobb角大于初诊6°以上或治疗期间建议行矫形手术(Cobb 角>45°),其余为非进展.根据侧凸进展或需手术治疗的比率来评估支具治疗效果.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支具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平均支具治疗时间为(2.5±1.0)年.按照侧凸进展的定义,进展组为27例(19%),非进展组115例(81%);手术组病例18例(13%),因支具治疗而避免手术病例124例(87%).卡方检验发现侧凸进展组和手术组中以初诊年龄10.0~12.9岁、月经初潮未至、Risser征0~1级、初诊Cobb角>30°以及胸弯型居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经初潮未至(P=0.000)和胸弯型(P=0.012)是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初诊Cobb角>30°(P=0.022)是支具治疗期间因侧凸进展而需手术治疗的另一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支具治疗可有效控制多数AIS患者的侧凸进展,而生长发育状态、侧凸严重程度和侧凸类型是影响支具疗效的重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utcomes of bracing treatment for girls with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the protocol.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42 girls with AIS who finished standardized bracing treatment from July 2003 to July 2009. These patients had a mean age of 13.1±1.5 years, a mean main curve of 29.6°±5.4°, and a mean Risser grade of 2.0±1.5 before bracing treatment. Curve progression was defined that Cobb angle was greater than 6° compared to bracing initiation or was aggravated to more than 45° (indicative for surgery). The outcomes of bracing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curves of progression or indicative for surgery. Chi-squar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bracing treatment.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bracing treatment averaged 2.5±1.0 years. Twenty-seven girls with curve progression (19%)and 115 girls (81%) with non-progression were found. Final curve which was greater than 45° was found in 18 girls (13%) who need a correction surgery, the remaining 124 girls (87%) had completed bracing treatment and avoided surgery. Chi-squar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curve progression were more common in younger girls with lower Risser grade, with initial larger Cobb angle and with a main thoracic curve patter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found that premenarchal status and a main thoracic curve patter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urve progression despite bracing. While initial Cobb angle which was greater than 30° was the additional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progression requiring surgery. Conclusion Bracing treatment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curve progression in most girls with AIS. The degree of growth maturity, the pattern and grade of curve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 for brac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