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136例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黏膜下消融双侧鼻丘、鼻中隔前上部及中、下鼻甲前端,术后随访1年,总结其疗效.结果 136例患者均行一次手术,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93.38%,其中显效98例(72.06%),有效29例(21.32%),无效9例(6.62%).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3月~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显效97例(60.6%),有效45例(28.1%),无效18例(11.3%)。总有效率88.7%。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消融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好,反应轻,方法简便,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9年4月~2020年7月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治疗鼻塞疗效评价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目的评价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下鼻甲肥厚的主观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均为门诊患者。美国Afthrocare等离子低温射频手术系统行下鼻甲消融,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鼻塞程度,t检验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1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后VAS统计学差异显著,1年后满意率100%,1次治疗满意率95%,除1例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是目前下鼻甲肥大消融治疗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及鼻丘等离子低温消融术,其中18例加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法(VAS)比较手术前后鼻塞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本组病例显效率73.3%(22/30),有效率23.3%(7/30),无效率3.3%(1/30);手术前后鼻塞症状的V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7年12月~1999年7月,应用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7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21~46岁,平均31岁。病程2~6年。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1997年修订,海口),其中12例(经CT鼻窦冠状位扫描)伴有鼻息肉、筛窦炎、上颌窦炎;9例伴双下鼻甲肥大而常年鼻塞;6例伴有哮喘病;2例伴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全组病例均经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效果不明显。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作鼻腔粘膜表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射频消融及鼻中隔矫正术与单纯药物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组)和药物(药物组)分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各56例,随访1年,比较其疗效。结果手术组显效36例(64.3%),有效13例(23.2%),无效7例(12.5%),总有效率为87.5%;药物组显效6例(10.7%),有效30例(53.6%),无效20例(35.7%),总有效率64.3%。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应用治疗常年性AR并鼻中隔偏曲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低温消融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低温消融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鼻腔表面麻醉和下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后,应用鼻内镜对35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进行打孔消融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为94.3%(33/35),显效率为85.7%(30/35)。结论:等离子低温消融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射频治疗仪一次性烧切双侧蝶腭神经节、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复发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8例,经随访2年以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计分表评价,对纳入试验的疗效作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为696例,其中治疗组461例,对照组2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射频消融治疗组在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RR=2.95,95%CI(1.94,4.48),P=0.07];在总有效率方面也优于对照组[RR=1.33,95%CI(1.20,1.46),P=0.69]。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但需设计更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咪唑斯汀对中国人群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共纳入17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咪唑斯汀组72例,西替利嗪组69例,安慰剂组36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并与西替利嗪和安慰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d时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均降低,咪唑斯汀组积分降低显著优于西替利嗪组和安慰剂组。视觉模拟标尺症状评分中,治疗7d时鼻塞和鼻痒症状的改善咪唑斯汀组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21d时,咪唑斯汀组积分下降仍高于西替利嗪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例患者试验期间27例发生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与试验有关或可能有关的是乏力、口眼干燥和头痛。咪唑斯汀组发生不良事件10例,肯定有关1例,可能有关4例;西替利嗪组发生不良事件14例,肯定有关1例,可能有关4例;安慰剂组3例。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总体疗效优于西替利嗪,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标准化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4例螨变应原导致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采用集群注射方案,6周达到维持剂量,继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通过鼻部症状总评分、药物用量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在6周左右达到剂量维持阶段,缩短剂量累加阶段疗程60%以上的时间.经过1年集群免疫治疗后,鼻部症状总评分(5.43±1.31)和每日药物用量评分(0.44±0.12)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值均<0.01),总体生活质量和7个分项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值均<0.01).154例中共9例(26次)出现全身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注射例数的5.9%(9/154)和注射针数的0.75%(26/3464).其中Ⅰ级反应10次,Ⅱ级反应12次,Ⅲ级反应4次,无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 is,PAR)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32例)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观察组36例)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PAR,术后随访1年,根据症状和体征记分评定其疗效:≥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59.4%,观察组总有效率9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PAR,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PAR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鼻甲射频消融及聚焦超声2种手术方法对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探索变应性鼻炎可靠的手术辅助治疗方法.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40例和聚焦超声组46例.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变应性鼻炎的各项症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射频消融组治疗前VAS总体评分为(31.35±6.16)分,术后12个月为(14.16±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87.5%;聚焦超声组治疗前VAS总体评分为(32.86±5.45)分,术后12个月为(21.91±8.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为69.6%,低于射频消融组(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与聚焦超声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术后1年内疗效肯定,安全.相对于聚焦超声术,射频消融术具有更持久的疗效,而聚焦超声术更安全和微创,易于被患者接受及反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应性因素在儿童单纯变应性鼻炎(AR)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以期为疾病的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9~2010年确诊的粉尘螨过敏的AR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患儿110例,分析其特应性体质因素,包括个人过敏史、家族变应史、过敏性皮炎史,应用SPSS 11.5软件对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AR患儿中,确诊为CARAS 26例。CARAS与单纯AR患儿在个人过敏史、家族变应史、过敏性皮炎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特应性体质是AR发展为CARAS的高危因素。过敏性皮炎、个人过敏史及家族变应史三因素阳性数越多,AR发展为CARAS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0例接受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组)的资料。2006年对其进行调查随访;取同期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对照组,症状发作时服用抗组胺药物及鼻用激素联合治疗;1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静脉血IL-2、IL-4、IL-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后平均症状、体征积分为(3.88±2.71)分,与治疗前(11.10±1.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清IL-2、IL-4、IL-5测定:对照组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IL-2水平低下,IL-4、IL-5水平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3530次,发生全身反应4例,共6例次,总发生率为0.17%(6/3530);局部反应发生12例,共54例次,总发生率为1.53%(54/3530)。局部及全身反应均较轻。结论:特异性免疫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程度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137例尘螨过敏的患儿,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为两组,"++"、"+++"组为A组(62例),"++++"组为B组(75例),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1年,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尘螨患儿完成1年SLIT,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0.34±1.25)、(2.85±1.47)分,B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1.24±1.55)、(3.74±1.66)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症状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同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分别为(1.37±0.35)、(0.45±0.27)分,B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分别为(1.56±0.42)、(0.52±0.31)分,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药物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可以明显改善不同程度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减少对症药物应用,不同程度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之间免疫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因此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所有不同程度尘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都有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