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气管导管内置入直径0.9 mm的光纤作为光源,建立一种新的大鼠经口气管插管方法 .方法 SD大鼠40只分2组:(1)气管导管内置入光纤引导下的经口气管插管组(光纤组,n=20),(2)传统光源直视下的经口气管插管组(传统组,n=20).比较2组经口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拔除气管插管后l周的存活率.结果 光纤组的插管时间(36.00±16.43)s、插管次数(1.05±0.22)次、一次插管成功率95%均优于传统组[(86.20±56.48)s,(1.75±1.02)次,60%,P<0.05],但2组大鼠拔管1周后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导管内置光纤引导下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一种创新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能实现快速、有效、准确的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插管型喉罩air-Q和i-gel引导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ir-Q(A组)和i-gel(I组)引导气管插管。记录喉罩置入次数和时间、盲探气管插管次数和时间。若盲探失败,改由纤维光导支气管镜经喉罩引导气道插管。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喉罩,A组和I组喉罩置入时间分别为(19±5)s和(21±6)s,首次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2.5%和77.5%。A组盲探气管插管的总时间显著短于I组[(95±28)s比(113±39)s](P0.05),A组盲探气管插管的总成功率显著大于I组(92.5%比72.5%)(P0.05)。所有盲探失败的病例均成功使用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完成经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结论相比i-gel喉罩,air-Q喉罩盲探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更高,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电子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电子支气管镜组(A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B组),记录两组基础值(哟)、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与T0期比较,两组患者T1期MBP和HR降低,随后在T2期明显升高,到T3期MBP再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例一次插管失败。两组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纤支镜比较,电子镜能明显缩短颈椎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时间和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视可尼喉镜与普通直接喉镜在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需全身麻醉婴幼儿60例(其中新生儿1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0天~3岁,平均年龄1.1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新生儿8例,其余为1个月~3岁患儿。术前处理和麻醉诱导方法相同,Ⅰ组采用视可尼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经口、左侧磨牙入路),Ⅱ组则采用普通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患儿插管时间,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3、5、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HR与收缩压乘积(RPP)、全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于气管插管前和气管插管后5 min采动脉血检测血糖。结果Ⅰ组患儿用视可尼喉镜行气管插管时间虽略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指标:组内各时点比较,两组患儿在诱导和插管时变化过程相似,诱导后至插管前HR、SBP、DBP及RPP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1 min的比插管前的明显增高(P〈0.01)并且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前、诱导后及插管后3、5、10 min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 minⅡ组患儿的HR、SBP、DBP及RPP比Ⅰ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组内、组间,两组患儿插管过程中各时点之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全部病例SpO2无变化。Ⅰ组内有10例困难气道患儿全部一次性插管过程顺利,Ⅱ组内有8例困难气道患儿,其中5例一次性插管过程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可尼喉镜(儿童型)用于小儿气管插管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尤其对声门暴露不理想者更具优势;采用视可尼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可引起与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相似的应激反应,但相比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光导管芯引导气管插管操作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 方法 240例拟行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麻醉前预测是否为困难插管条件,分为光导管芯正常插管组、光导管芯困难插管组、喉镜明视正常插管组和喉镜明视困难插管组,每组60例.光导管芯正常插管组和光导管芯困难插管组用光导管芯引导气管插管,喉镜明视正常插管组和喉镜明视困难插管组在喉镜明视下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 结果光导管芯正常插管组、光导管芯困难插管组、喉镜明视正常插管组和喉镜明视困难插管组的插管成功例数分别为60、60、60和56,喉镜明视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与光导管芯插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光导管芯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行性强、安全性高,可作为常规气管插管技术及困难气道、插管困难时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临床中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对成功率、操作时间、临床表现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留管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0例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100%,插管时间30s~4min,呼吸衰竭均明显改善,留管时间1~9(平均4d),并发症少。结论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安全迅速、易耐受、有效纠正呼吸衰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喉罩 (LMA)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0例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喉罩引导气管插管 .结果 经喉罩引导一次气管插管成功 7例 (70 .0 % ) ,二次成功 3例 (30 .0 % ) .结论 经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光束引导插管术用于困难气道盲插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21)和对照组(B组,n=21)。两组均在麻醉前进行气道评估确定为困难气道,A组采用光束引导插管法,B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法;观察插管前、插管后1、3、5 min两组病人SBP、DBP、HR、RR、SpO2、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等的差异及循环系统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后无明显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插管时间短、插管成功率高;B组病人SBP、DBP、HR明显升高(P〈0.01),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结论:采用光束引导插管法应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可缩短插管的时间,插管时引起心血管应激反应小,循环功能稳定,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罩(LMA)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结果经喉罩引导一次气管插管成功7例(70.0%),二次成功3例(30.0%).结论经喉罩引导气管插管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对垂体瘤肢端肥大并有插管困难的患者应用Bonfils纤维喉镜行气管插管的方法。方法经全麻气管插管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15例,术前先行气道评估,若M allampati评分≥3级或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3.5 cm,三项有一项者被选入。常规麻醉诱导后用Bonfils纤维喉镜插管,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按插入口咽腔、看见会厌、进入声门和置入气管导管的难易度评估插管情况并记录插管时间和失败率,同时随访插管后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结果插管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有增加(P<0.05)。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65.3±10.6)s,有4例(26.7%)患者看见会厌的难易度为一般,2例(13.3%)患者进入声门较困难。除2例患者外所有患者术后无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结论Bonfils纤维喉镜对于插管困难的患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管装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HC可视喉镜在急诊抢救重症颅脑外伤伴颅底骨折患者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急诊抢救室需紧急经口气管插管的重症脑外伤伴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应用可视喉镜(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采用普通直接喉镜(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声门暴露程度、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声门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Ⅰ~Ⅱ级28例(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例(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34.3±6.7)s,短于对照组的(44.5±5.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成功插管26例(86.67%),多于对照组的19例(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视喉镜应用于急诊抢救重症颅脑外伤伴颅底骨折患者紧急气管插管,可以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插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管式喉罩(LMA-ProSeal,PLM)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3组,其中PLM组20例、标准型喉罩(LMA-Classic,CLM)组20例和气管插管无困难的全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困难气道的患者用盲探法随机置入PLM或CLM,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视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惠普监护仪监测诱导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漏气压(Paw)。结果PLM组用盲探法置入喉罩均较顺利,其平均置入时间为(50±5)s,首次插管成功18例(90%),有2例(10%)第2次插管成功,无明显软组织损伤;术毕患者完全清醒通气量满意时,无一例出现躁动,无明显喉痛现象。CLM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6±2)s,首次插管成功16例(80%),第2次插管成功4例(20%)。两组喉罩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M组术毕清醒早期有4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2例主诉喉痛不适。PLM组气道漏气压为(32.5±10.5)cmH2O,CLM组为(25.5±10.5)cmH2O。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为(52±3)s,有1例(5%)第2次插管成功,术毕复苏期有12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8例主诉喉痛不适。对照组于置管后即刻的MAP和HR分别为(121.21±8.65)mmHg、(98.05±8.21)次/分,分别明显高于PLM组(94.38±9.82)mmHg、(81.10±7.56)次/分(P<0.05)。结论PLM应用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管式喉罩(LMA-ProSeal,PLM)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3组,其中PLM组20例、标准型喉罩(LMA-Classic,CLM)组20例和气管插管无困难的全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困难气道的患者用盲探法随机置入PLM或CLM,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视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惠普监护仪监测诱导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漏气压(Paw).结果 PLM组用盲探法置入喉罩均较顺利,其平均置入时间为(50±5)s,首次插管成功18例(90%),有2例(10%)第2次插管成功,无明显软组织损伤;术毕患者完全清醒通气量满意时,无一例出现躁动,无明显喉痛现象.CLM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6±2)s,首次插管成功16例(80%),第2次插管成功4例(20%).两组喉罩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M组术毕清醒早期有4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2例主诉喉痛不适.PLM组气道漏气压为(32.5±10.5)cm H2O,CLM组为(25.5±10.5)cm H2O.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为(52±3)s,有1例(5%)第2次插管成功,术毕复苏期有12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8例主诉喉痛不适.对照组于置管后即刻的MAP和HR分别为(121.21±8.65)mm Hg、(98.05±8.21)次/分,分别明显高于PLM组(94.38±9.82)mm Hg、(81.10±7.56)次/分(P<0.05).结论 PLM应用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 laryngoscope,GSVL)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单纯唇裂婴儿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比较二者的插管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单纯唇裂修复术的婴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月龄4~1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随机采用GS VL(GS组)进行气管插管或Macintosh直接喉镜(MA组)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婴儿镜下Cormack and Lehane分级(C-L分级)情况、声门暴露时间、导管置入时间、插管时间、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以及观察插管过程中婴儿心率变化,并记录是否有插管并发症(口腔、牙齿、牙龈损伤,咽喉部软组织损伤,声音嘶哑等).结果:与MA组相比,GS组能提高声门暴露程度(P<0.05),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P<0.05),但延长了声门暴露时间、导管置入时间和插管时间(P<0.05),两组插管并发症相比无差异(P>0.05).两组婴儿在插管过程中心率都表现为先增快,插管完成之后又恢复到诱导后水平,GS组在暴露声门时、气管插管时、插管后即刻心率较MA组相比明显减慢(P<0.05).结论:在单纯唇裂婴儿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中,GSVL在无助手辅助的情况下能获得更优的镜下C-L分级,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对婴儿刺激小,但会延长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UE可视喉镜在解剖结构异常的困难气道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 ASAII~III级,Mallampati气道分级Ⅲ~IV级,随机分为UE可视喉镜组(A组)和Macintosh直视喉镜组(B组),每组10例。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前(T0)、置入气管导管时min(T1)、置入气管导管后1min(T2)、3min(T3)和5min(T4)的Sp02、HR、SBP及DBP,以及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T1、T2和T3时B组的HR、SBP及DBP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B组患者HR、SBP及DBP高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插管时间显著低于B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 结论 UE可视喉镜可减轻解剖结构异常的困难气道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能有效保障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光棒与插管型喉罩在盲探气管插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年龄48 ~ 7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Mallampatis Ⅰ~Ⅱ级,随机分为光棒组(G组)和插管型喉罩组(H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用药相同.记录两组插管情况及插管时间,于麻醉诱导前3 min (T0)、插管后1 min (T1)、3 min (T2)、5 min(T3)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拔管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80%,二次插管成功率为15%;H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85%,二次插管成功率为12%,两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G组为(40.2±14)s,明显短于H组(72.4±12)s(P<0.05).两组插管后1 min、3 min患者的MAP较诱导前升高,HR较诱导前增快[G组(93±18)、(86±13)mm Hg和(70±15)bpm,H组(90±15)、(88±12)mm Hg和(72±9)bpm,1 mm Hg=0.133 kPa,(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呛咳、咽痛等不良反应两组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光棒与插管型喉罩在盲探气管插管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是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器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麻醉诱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FOB)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并与手控输注(MCI)相比较.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本院24例预计无困难气道,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TCI组及MCI组(每组12例).分别以TCI或M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诱导下行FOB插管.记录诱导期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Narcotrend指数(N1)监测麻醉深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插管评分、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TCI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比MCI组显著缩短[(2.2±0.5)比(5.3±2.3)min,(7.7±3.9)比(12.5±4.5)min,P<0.01].2组插管评分、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血压、心率诱导后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插管后MCI组心率明显低于TCI组(P<0.05).TCI组NI值下降较MCI组快速.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插管过程无记忆.结论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可安全有效用于无全身麻醉诱导禁忌患者FOB气管插管.其中TCI模式较MCI模式,诱导及插管迅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床旁加强可视喉镜培训在困难气道插管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84名急诊抢救室轮转医师随机分为模拟培训组和床旁加强培训组,每组42人。培训前后完成调查问卷,独立完成模拟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和患者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收集培训满意度、插管意愿、插管成功率预期、插管尝试次数、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时间、困难气道评价、插管后评价(导管位置合格率、气囊压力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结果 模拟培训组与床旁加强培训组学员年龄、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床旁加强培训的学员培训满意度为(98.0±1.1)分,优于模拟培训组的(94.7±2.7)分(P<0.01);床旁加强组培训后尝试困难插管意愿为(8.6±0.7)分,高于模拟培训组(6.6±1.3)分(P<0.01);床旁加强培训组预期插管成功率82.0%±5.6%,高于模拟培训组60.3%±11.3%(P<0.01)。在插管过程评价方面,床旁加强培训组与模拟培训组比较,插管尝试次数更少[1.0±0.4 vs 2.0±0.7]、插管成功率更高[39(92.9)vs28(66.7)]、插管总时间更短[38.8±3.3 vs 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无气管内插管麻醉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肺切除术患者228例,其中男118例、女110例,年龄30~76岁。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无插管组(119例)和插管组(109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快速康复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恢复经口饮食时间、通气时间、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类型和基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插管组患者手术时间[120.0(60.0, 150.0)min]、术中出血量[40.0(20.0, 50.0)mL]、术后VAS评分[3.0(3.0, 4.0)分]、术后胸腔引流量[300.0(150.0, 545.0)mL]均低于插管组[130.0(90.0, 175.0)min、50.0(20.0, 100.0)mL、4.0(4.0, 4.0)分、510.0(90.0, 777.5)mL],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1.5(1.0, 2.0)h]、下床活动时间[2.0(2, 2.5)h]和通气时间[1.0(1.0, 1.0)d]早于插管组[4.5(4.0, 5.0)h、12.0(10.0, 12.0)h和1.0(1.0, 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29、-3.278、-8.000、-4.019、-13.310、-13.076和-3.297, P值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78, χ2=2.127、3.648, P值均>0.05)。结论 与插管麻醉相比,无气管内插管麻醉VATS肺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外科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应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8例插管均一次成功,费时30秒至2分钟,平均约1分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痛苦轻,损伤小,风险小,留置时间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