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围产期保健并分娩的54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期体重的增加程度分为体重增加较轻组、体重增加正常组和体重增加超重组,比较三组间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产后出血和剖宫产比例)和新生儿情况(包括低体重儿、巨大儿和胎儿窘迫)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产后出血和剖宫产比例均明显小于C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出现巨大儿和胎儿窘迫比例均明显小于C组产妇,而B组和C组出现低体重儿明显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少和过多均会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将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产妇和新生儿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足月孕妇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嵊州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且正常足月单胎孕妇26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27.9kg/m2)。收集孕妇早、中、晚孕期的体重增加值,分析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期增重分别为15.0kg(12.7,17.7kg)、14.5kg(12.0,17.5kg)和13.0kg(9.0,16.0kg);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230g(3000,3470g)、3330g(3090,3600g)和3437g(3140,3722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早孕期增重分别为1.4kg(0.6,2.3kg)、1.1kg(0.6,2.1kg)和1.1kg(0.4,1.9kg);中孕期增重分别为7.8kg(6.5,9.4)kg、7.5kg(6.0,9.0kg)和6.5kg(4.8,8.1kg);晚孕期增重分别为5.8kg(4.2,7.5kg)、5.7kg(4.2,7.4kg)和5.1kg(3.5,7.0kg);同孕期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表明,除低体重组晚孕期和超重组早孕期以外,其余各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21,P0.05);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8,0.10,P均0.05)。含哑变量的回归结果示,对整个研究群体而言,中孕期增重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18,P0.05);相对于正常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的影响而言,低体重组孕早期增重影响更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5,P0.05),而超重组最小(标准化回归系数差为-0.06,P0.05)。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不同阶段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低体重组早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影响最明显,而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则中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增加最明显。因此,根据孕前BMI制定孕期不同阶段合理增重对于控制新生儿体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有组织、规律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咨询可否预防孕期体重增加超标。方法:设立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抽取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114例为干预组,需要通过严格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咨询;86例为对照组,接受产前常规指导。主要观察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量以及对美国医学会(IOM)指南遵从率的差异;并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不同。结果:干预组孕期体重增加量为13.1±5.7k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2±7.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产程没有进展而施行剖宫产的比例,对照组为45.9%,明显高于干预组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孕期体重增加量为16.5±6.6kg,明显多于经产妇的12.5±5.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IOM指南遵从率、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有组织规律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咨询比常规产前指导更能有效的预防孕期体重增加超标,超重和肥胖孕妇比正常体重孕妇更不易遵从IOM指南,孕期体重符合IOM指南标准的最佳条件是孕前体重指数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孕妇孕晚期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娩、孕前体重指数正常孕妇共计566例。按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分成3组:11.5 kg组,11.5~16.0 kg组,16.0 kg组。产前1周检测各组产妇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收集新生儿资料信息。结果 11.5 kg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与孕妇妊娠晚期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86,P0.01;r=0.214,P=0.011;r=0.241,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88,P0.01;r=-0.229,P0.01;r=-0.273,P0.01)。16 kg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妊娠晚期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1)。11.5~16.0 kg组新生儿身长及出生体重与母体孕晚期血脂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母体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孕晚期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可能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688例足月单胎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别分组,比较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按孕前BMI分组绘制折线图,观察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孕前高体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低体重组与理想体重组(P0.01,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孕期体重增长≥25kg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15kg组及15kg~25kg组(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973)。折线图显示,孕前低体重、理想体重及高体重组中巨大儿发生率曲线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曲线分别相交在孕期增重15~20kg、10~15kg和5~10kg。结论:根据孕前BMI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变化能有效降低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选择性经阴道减为单胎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获得妊娠的患者,其中单胎妊娠2760例,双胎未减胎1258例,三胎未减胎15例,减胎后单胎18例。比较各组的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等。结果:减胎后单胎组与多胎未减胎组比较,早产率、剖宫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降低(P0.05),分娩孕周延长(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P0.05)。单胎妊娠组与减胎后单胎组患者的年龄、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低体重儿出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胎妊娠孕早期实施选择性经阴道减胎术,仅保留一个胎儿,可有效降低母婴早产及剖宫产导致的风险,从而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孕周引产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实施引产的100例GDM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引产时机分为三组,A组29例(孕周37~38周),B组37例(孕周39~40周),C组34例(孕周40周以上)。比较各组血糖水平、引产方式、母体结局、引产后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体重。结果三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 h、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时损伤及产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引产后新生儿结局中巨大儿、RDS发生率及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窒息发生率低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39~40周的引产可明显改善引产后孕妇结局,减少引产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423例进行研究,分析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C组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于A组和B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C组及B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孕期体重增加过高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适当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可改善母婴妊娠结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合理的孕期体重增长值(GWG)范围,并研究GWG与不良妊娠及结局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6640例),选择有良好出生结局的单胎足月无合并症孕妇(4462例),分析其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取增重分布的四分位数为推荐的适宜GWG范围;通过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GWG在推荐范围外与母婴不良妊娠及结局(5464例)之间的关系,并以此验证本推荐范围是否合理。结果:孕前体重过低(BMI18.5 kg/m2)、正常(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孕妇适宜的GWG范围分别为:14.5~21.0 kg、14.0~20.0 kg、12.0~19.0 kg、10.0~16.0 kg。在GWG过高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产程异常、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性高于GWG正常组,采用母亲年龄、孕前BMI、孕周、产次、吸烟史及饮酒史调整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WG过低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高于GWG正常的孕妇,调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过低、正常、超重、肥胖孕妇适宜的GWG范围分别为:14.5~21.0 kg、14.0~20.0 kg、12.0~19.0 kg、10.0~16.0 kg,GWG在此推荐的适宜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出生结局,此推荐范围可作为孕期妇女的体重增重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规律性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组)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150例血糖正常的分娩妇女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首诊(≥28周)时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06)的水平差异,同时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组孕妇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产妇顺产率低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产钳率、剖宫产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体FBG、GSP、HbAIc、CD106检测值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分娩新生儿体重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巨大儿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满37~41周、无并发症及慢性疾病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共1 085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体重标准,所有病例按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标准体重组BMI 18.5~24.9kg/m2、超重组BMI 25~29.9kg/m2、肥胖组BMI≥30kg/m2四个组;孕期体重增加分为低于IOM标准,符合IOM标准,超出IOM标准三组。采用χ2检验法比较各组、各变量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孕前低体重指数孕妇占17.42%,孕前标准体重指数孕妇占72.72%。超重及肥胖孕妇占9.9%,其中1.4%达到肥胖标准。超重及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随孕期体重增加而升高(P0.01)。孕期体重增加符合IOM标准时,仍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孕前BMI的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大幅度的增加(P0.01)。结论随着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的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提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孕前和孕期体重管理有助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妊娠期大鼠在雄激素增高环境下对仔鼠出生体重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影响。方法:大鼠孕期不同时间注射雄激素,观察母代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对子代OGTT的影响。结果:孕期全程给药组(A组)失去生育力,孕前半程给药组(B组)生育力下降大于孕后半程给药组(C组)(P<0.05)。相应仔鼠组:B'组、C'组D12、D23体重分别与相同天数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间D12和D23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与D'组OGTT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高雄激素环境可降低大鼠的生育力。妊娠早期高雄激素造成的生殖毒性作用较强,孕期高雄激素化导致仔鼠体重增加和OGTT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巨大儿与母亲体重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巨大儿与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将102例出生体重≥4000g作为巨大儿,110例出生体重为3999~2500 g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亲孕前体质指数的分布、孕期体重增加及分娩结局.结果巨大儿组母亲孕前高体重(BMI>22)的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25),低体重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孕期体重增加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0.01);巨大儿孕妇的剖宫产率及产时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巨大儿发生与母亲孕前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有关,巨大儿的母儿并发症较高,孕前控制体重及孕期合理营养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孕妇实施孕产期闭环式管理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检的150例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孕妇进行规范孕期保健和产检,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闭环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孕妇产前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期增重、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及产前胎儿体重评估明显小于对照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率、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术率、中转剖宫产术率、产后24 h出血率、产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2.67%、巨大儿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2.00%、5.33%,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孕妇实施孕产期闭环式管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孕期肥胖对阴道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期肥胖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576例,其中早孕期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4有184例,分娩时肥胖(BMI≥27)有152例,观察肥胖与分娩结局的关系。结果:早孕期肥胖孕妇总产程时间、宫口扩张速度、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P<0.05)。分娩时肥胖的产妇总产程时间、宫口扩张速度、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P<0.05)。早孕肥胖者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与<15kg者的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孕期体重增加≥15kg者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体重增加<15kg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P<0.05)。结论:孕期肥胖导致宫口扩张减缓、产程异常和手术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结合孕期体重管理和膳食指导,加强母儿监护后,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围生期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13日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妇产科分娩的53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A组)与同期539例低危孕妇(B组)的围生期结局.将孕产妇与妊娠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后,产科分娩人群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占17.71%,经过妊娠期糖尿病产科高危门诊健康管理,应用胰岛素的孕妇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7.79%.A、B两组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巨大儿、低体重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采用新的诊断标准,结合孕期体重管理和膳食指导,母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妇消炎栓对产妇子宫复旧、产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2017年1—3月数字表法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166例产妇作为治疗组(剖宫产70例、阴道分娩96例)。数字表法选择同期产妇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产后12h开始直肠使用康妇消炎栓早晚各1粒,分别比较各组在子宫复旧、阴道流血及产后疼痛等的疗效。结果剖宫产治疗组术后3d阴道流血量、宫缩疼痛、肛门坠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天宫底下降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3天下降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治疗组产后3d阴道流血量、宫缩疼痛评分、肛门坠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宫底下降高度产后第1、2、3天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大小阴唇肿胀率产后第1天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第2、3天肿胀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是较为理想的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妇女产后2年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合肥市某区妇幼保健站进行产后42天体检的418例妇女为研究人群并建立观察队列,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孕产妇管理档案的方法收集基线资料,于产后42天及6月、12月、18月、24月对其进行连续性随访观察各时点的体重值。结果:418例产妇产后42天、6月、12月、18月、24月恢复至孕前体重率分别为7.42%、15.38%、32.58%、24.89%、27.97%。孕前BMI各组(18.5kg/m2组,18.5kg/m2≤BMI24kg/m2组,≥24kg/m2组)产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3组(孕期增重较少组、孕期增重适中组和孕期增重较多组)妇女产后42天、18月和24月体重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孕期增重影响产后2年体重的变化,根据孕前BMI将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有效促进妇女产后体重恢复到孕前水平并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辅助生育技术(ART)是否会增加双胎妊娠的产科并发症和围产儿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检查及分娩的760例辅助生育受孕双胎孕妇(ART组)和764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对照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RT组孕妇平均年龄(32.7±3.5岁)高于对照组(30.0±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组择期剖宫产率为85.52%,高于对照组(80.09%),其急诊剖宫产导致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先天畸形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T在双胎妊娠中会增加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其他产科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风险,因此,辅助生育受孕双胎孕妇并无预防性减胎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