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代表之作。《内经》中明确提出了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人体脏腑气血外应四时气候变化而出现盛衰趋向变化的生理病理现象为理论依据,根据季节的不同选取不同穴位的四时针刺方法,并且提出了违背四时针刺的规律可能出现的后果。对现代临床中辨证以及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 :“诸气者 ,皆属于肺”。肺主气 ,是指肺有化生、调节人体宗气、营卫之气、清阳之气等后天之气的功能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 :“肺主气 ,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藏象类》)。《内经》对此论述颇多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主宗气《灵枢·邪客》:“宗气者 ,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肺主宗气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1 主宗气的生成宗气由清气和谷气汇聚而成 ,肺在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 ,自然界清气进入肺脏 ,通过肺肃降透肺进胸 ,正如《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   

3.
浅论《内经》中针刺补泻的量学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内经》对针刺补泻的记载,以针刺补泻的目的、原则、判断、操作到疗效的思路,勾勒《内经》针刺补泻的完整框架,较翔实反映《内经》针刺补泻的整体风貌。通过研究发现,《内经》针刺补泻以调气为根本目的,以调神为核心内涵;在以补虚泻实为针刺补泻总则的基础上重视先补虚后泻实和据二十五种人不同体质补泻;以脉象虚实,皮肤寒热坚软为判断补泻的依据;记载了迎随补泻等7种补泻手法,为后世补泻手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视神心意的变化和调节;以患者感觉、脉象及皮肤温度的变化为针刺补泻施术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内经》对针刺前的准备有多篇论及,不但对施术者提出了一些条件,对患者的要求、季节、气候,月份、时日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见古代医家对此的重视程度。今人非但不遵此法且多有忽略,为此笔者进行了系统整理。1医者之备《内经》针刺准备首先提出的是对施术者的要求,如果医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即使其他条件如何完善,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疗效。1.1针刺之要——贵专医生经过详细诊断,确定病位后,才能施用针刺  相似文献   

6.
<正> 针刺深浅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掌握不当,非但不能治病,反有害于机体。针刺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形体、脉象、针刺部位、病证、四时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相应变更的。本文就这一问题,从《内经》的论述中作一归纳。  相似文献   

7.
从《内经》理论谈音乐疗法的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内经》理论谈音乐疗法的优势曹蓓,王许无(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北京100029)关键词:内经;心理治疗学;音乐疗法1《内经》的心理治疗学思想《内经》认为“形神统一”是生命健康的保证。神,是指以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  相似文献   

8.
《内经》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对后世的启迪与影响现已超出了医学范围 ,许多哲学家、史学家、天文学家、心理学家等纷纷开始了对《内经》的涉猎 ,一种集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天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内经》研究局面已经形成 ,预示着“内经学”将逐步建立。由《内经》庞大的系统和丰富的内容所决定 ,人们对《内经》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层次性的趋势 ,正确认识其多元化和层次性 ,将有助于我们客观总结“内经学”的研究成果 ,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开展对《内经》的研究。1 《内经》研究的多元化  随着科学…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因时针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时制宜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内经》中有关针刺的很多内容部强调了因时针刺的问题,从因时决定宜忌,因时决定取穴,因时决定时机,因时决定深浅,因时决定补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内经》论针刺补泻发挥邱连利甘肃省中医学校(730050)关键词复合手法导气法冷热感中图分类号R245.31补与泻《内经》所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是补泻手法的根本原则。所谓盛,是指邪气旺盛;所谓虚,是指正气衰退。所以,补是补充正气,在于顺其气,或将...  相似文献   

12.
以原文为依据,从形气、病位、季节三个方面探讨了《内经》针刺深浅的原则,并指出钟刺的深浅还应结合疾病的性质来定。  相似文献   

13.
试论针刺有效刺激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刺激量是评判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有效刺激量的含义在原有基础上作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刺激量与有效刺激量的关系。指出有效刺激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患者的敏感度、针刺手法以及有效刺激时间等方面的恰当把握和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试论针刺有效刺激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效刺激量是评判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对有效刺激量的含义在原有基础上作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刺激量与有效刺激量的关系。指出有效刺激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患者的敏感度、针刺手法以及有效刺激时间等方面的恰当把握和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古代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经验总结、升华的结晶,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没有《内经》就没有中医学。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有许多科学而先进的理论,所以不能及时地挖掘、展示、普及,甚或被斥之为“不科学”,是因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医学理论淡忘得太多、太久,甚至见异思迁,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从相关概念、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和防病治病思想等方面,对《内经》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治神思想包括两方面 ,一是说在针刺过程中 ,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 ,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 ,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以神“侯气”、“调气” ,进而“调神”、“调形体”。另一方面病者也须以神御气应针 ,使气随神行。两神相应 ,则正气易复 ,邪气易除。病者神形易调 ,机体阴阳趋向平衡 ,疾病自除。故研究学习针刺手法应注意对《内经》中“治神”思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经>针刺补泻操作内容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内经>中较为系统地描述针刺补泻操作的内容集中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官能><灵枢·终始><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素问·调经论篇>中,在这些篇章中均为补法、泻法成对出现.将上述篇章中针刺补泻操作解析为呼吸、留针时间、出针速度、针孔...  相似文献   

18.
针刺补泻手法首载于《内经》,当前基本概括为迎随补泻、徐疾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呼吸补泻、开合补泻、平补平泻(徐入徐出)等七种,历代医家对其解释说法不一,仅迎随补泻手法的解释就有多种,这势必给临床应用造成一定困难。笔者将这七种手法融入具体临床操作环节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认识,谨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内经》因时针刺理论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季、月象、时辰、运气等方面论述了《内经》因时针刺理论,认为脏腑经络的气血变化与自然界的时间节律变化关系密切,认识《内经》因时针刺理论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刺深浅能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比较全面而详细的记载。这些理论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很好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它。笔者现将《黄帝内经》中有关内容,归纳整理如下。一、针刺深浅要因时而异《灵枢·终始》篇说:“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灵枢·四时气》篇说:“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输,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由此可知,邪气伤人,往往随时令不同而有深浅的差别。针刺治疗亦当随之而应,即春夏二季针刺宜浅,秋冬二季针刺宜深,根据季节时令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