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茱萸提取物抑制野百合碱所致右心室肥厚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吴茱萸提取物(evodiae,EV)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建立大鼠右室肥厚模型.连续灌胃EV 18 d,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厚指数、肺重/体重,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的改变,观察EV的防治作用.结果 大鼠注射MCT后18 d,心室收缩压、右室肥厚指数显著增加(P<0.01),肺小动脉肌层增厚,管腔狭窄.连续灌胃EV 50~200 mg 18 d,右心室收缩压、右心室肥厚指数肺重/体重明显降低(P<0.05),明显减轻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重构.结论 EV对 MCT引起的大鼠右心室肥厚产生明显的防治作用,该作用与减轻肺动脉重构,降低肺动脉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汉华  林小梅  刘映峰 《新中医》2014,46(3):190-19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野百合碱(MCT)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MCT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MCT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 mL,每天1次,连续20天;治疗组以川芎嗪80 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20天。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α-SM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的mPAP低于MCT组(P0.01);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的mPAP、RVHI较MCT组降低(P0.01);MCT组肺血管PCNA及α-SMA表达较治疗组、对照组增加。结论:川芎嗪可降低MCT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减轻大鼠肺动脉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EGCG(40 mg·kg-1)组和阳性药卡托普利(25 mg·kg-1)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野百合碱诱导制备右心肥厚大鼠模型,24 h后各组分别ig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 d,观察EGCG对模型大鼠右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室质量指数(RVMI),右心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对右室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VHI,RVMI明显增高(P0.05),其右心室组织NO,i NOS,IL-1β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EGCG(40 mg·kg-1)组RVHI,RVMI明显降低(P0.05),右室心肌组织的NO,i NOS,IL-1β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EGCG能有效抑制MCT诱导的大鼠右心室肥厚,其作用途径与其降低右心室心肌组织i NOS表达和NO过多产生及降低IL-1β及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茶多酚组。缺氧前茶多酚组大鼠每日予茶多酚[20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缺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随后茶多酚组和缺氧组大鼠置于常压低氧舱内间断缺氧4周(8 h/d,6 d/w)。4周后比较各组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比较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凋亡情况。结果:缺氧组大鼠的m PAP、RVHI及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且PASMCs凋亡明显减少(P<0.01);茶多酚组m PAP及RVHI与缺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减轻,而PASMCs凋亡明显增加(P<0.05)。结论:茶多酚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改善右心室肥厚,具有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芝麻素(Ses)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8只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组、Ses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每组12只.MCT(60 mg·kg-1)皮下注射诱导PH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右颈外静脉插管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大鼠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并称重,剥离大鼠胫骨并测量其长度,计算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胶原沉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色法测定肺动脉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动脉collagen Ⅰ,NOX2及NOX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Ses连续给药4周后能明显降低MCT诱导的PH大鼠RVSP及mPAP,减轻RV/(LV+S)及RV/胫骨长度的比值,降低肺动脉α-SMA,collagen Ⅰ表达、减轻肺血管及右心室重构.同时,Ses还能明显抑制肺动脉NOX2及NOX4的表达,降低其MDA含量及提高T-AOC水平.结论:Ses能够缓解MCT诱导的PH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X2及NOX4的表达、进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40、80、120 mg·kg-1)。将小鼠置于氧浓度恒定为10%的常压低氧舱中持续饲养4周建立PAH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采用HE染色法评估肺小动脉病理性重构;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骨膜素(Periost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mPAP、RVSP、RVHI均显著升高(P<0.01);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组织间隙变小,血管周围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有血管重塑表现,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苦豆碱对野百合碱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野百合碱60 mg/kg皮下注射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模型建立后开始灌胃给予大鼠苦豆碱,持续21 d。在实验终点时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小动脉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SOD、MDA、GSH-Px、T-AOC、CA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ADPH氧化酶2(NOX2)、NOX4蛋白表达。结果苦豆碱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mPAP、RVHI,逆转其肺小动脉病理变化,降低其MDA及NOX2、NOX4表达,提高SOD、GSH-Px、T-AOC、CAT水平。结论苦豆碱可对抗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丹参对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丹参(SMB)对野百合碱(MCT)所致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保护。[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AH组、SMB组。PAH组和SMB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建立PAH模型,于制模后3周SMB组开始给予腹腔注射SMB[(200 mg/(kg·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观察大鼠肺小动脉病理改变。[结果]SMB组肺小动脉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与外径的比值、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与PAH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能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从而修复野百合碱诱导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和远后效应。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细菌感染法制作COPD模型8周,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灌胃至第20周。于第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计算右心肥大指数(RVHI)和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第20、32周时,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RVHI均低于模型组(P<0.01);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大鼠RVHI较氨茶碱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第20、32周时,模型组大鼠肌节长度较对照组缩短(P<0.05),补肺健脾组较模型组增长(P<0.01)。第20、32周时,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细胞因子表达高于其余各组(P<0.01);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大鼠内皮素-1(ET-1)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右心室重构并有明显远后效应,其中以补肺健脾方和补肺益肾方尤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因子κB(PPAR-γ/NF-κB)信号通路探讨肺心汤(黄芪、桃仁、红花、葶苈子、赤芍等)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地那非组(0.025 g·kg-1)及肺心汤低、中、高剂量组(11.7、23.4、46.8 g·kg-1)。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野百合碱溶液(60 mg·kg-1)构建PAH大鼠模型。造模1 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8 d。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HI)、肺动脉加速时间(PAAT)、肺动脉射血时间(PET)、三尖瓣环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IDd)和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小动脉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肺动脉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吴莱萸提取物(evodiae,EV)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mRNA(ERK-1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建立大鼠右室肥大模型.灌胃给药18d,观察大鼠体质量及一般状态,测定右室肥大指数、右室相对质量和肺质量/体质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心室肥大标志基因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mRNA的表达、ERK-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V 50,100,200 mg/kg均使右室肥大指数、右室相对质量和肺质量/体质量显著降低,ANF,ERK-1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EV能明显改善MCT引起的大鼠右心室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藏药唐古特青兰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连续缺氧4 w,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测定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平均颈动脉压(m 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光镜观察大鼠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唐古特青兰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m PAP、RVHI及肺组织MDA含量,明显改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显著升高肺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唐古特青兰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藏药唐古特青兰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连续缺氧4 w,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测定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平均颈动脉压(m 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光镜观察大鼠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唐古特青兰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m PAP、RVHI及肺组织MDA含量,明显改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显著升高肺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唐古特青兰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府逐瘀汤对肺血管重构大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血管重构大鼠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影响,为肺络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预防组、血府逐瘀汤治疗组、血府逐瘀汤预防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和血府逐瘀汤治疗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每组9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mg/kg)复制肺血管重构模型,血府逐瘀汤预防组和血府逐瘀汤预防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造模第2天起给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组和血府逐瘀汤治疗组的硝苯地平对照组造模第15天起给药,直至实验第28天采集组织标本,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S),右下肺叶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石蜡切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右心肥厚指数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各治疗组右心肥厚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小动脉管壁变厚、管腔变小,管壁内胶原纤维明显增加(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肺小动脉管壁变薄,管腔变大,管壁内胶原纤维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减轻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胶原纤维在肺小动脉的表达有关,研究肺血管重构可以为肺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部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何飞  徐俭朴  周群  洪辉华  刘莎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308-309,317,28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XFZYT)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血管重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预防组、血府逐瘀汤治疗组、硝苯地平预防组、硝苯地平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mg/kg)复制肺血管重构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能使肺小动脉管壁有不同程度变薄、管腔变大(P<0.05~0.01);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度下降,Caspase-3蛋白阳性率升高(P<0.05~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祛痰法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复方组、法舒地尔组。采用MCT腹腔注射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肺动脉压力,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动脉组织ROCKⅠ、ROCK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右心肥大指数(RVHI)、肺动脉压力、肺血管增殖程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中药复方组、法舒地尔组大鼠RVHI、肺动脉压力、肺血管壁厚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ROCKⅠ、ROCKⅡ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或P<0.01);中药复方组、法舒地尔组ROCKⅠ、ROCK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中药复方组与法舒地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祛痰法对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疗效,可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管重构,其机制与调节Rho激酶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帅  芦山  郭森 《辽宁中医杂志》2022,(7):197-201+224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erarin, Pur)对肺动脉高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ur组(200 mg/kg)和Pur+DATP(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模型组、Pur组和Pur+DATP组小鼠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模型,对照组小鼠在常规环境饲养,每周称量体质量。末次给药后2 h检测小鼠心功能和肺动脉血流变化,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 HE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肺血管纤维化情况,试剂盒检测肺组织SOD、MDA、GSH-Px、CAT和T-AOC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Jagged-1、Notch-3、Hes-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状态较差,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右心室功能减弱,RVHI值升高,肺小动脉重构和胶原纤维沉积明显,肺组织SOD、GSH-Px、CAT和T-AOC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Jagged-1、Notch-3、Hes-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七龙天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湿质量(wW)、右心肥厚指数(RV/LV+S)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以野百合碱(MCT)腹腔注射复制PAH模型,选择硝苯吡啶为阳性对照药,以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称取wW,测算RV/LV+S.结果 七龙天和硝苯吡啶均能降低PAH大鼠的mPAP、wW及RV/LV+S的水平.七龙天中、高剂量组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组.结论 七龙天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动物的肺动脉压,可减轻肺渗出,部分逆转右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模型组,TG 20 mg/(kg·d)、40 mg/(kg·d)、60 mg/(kg·d)剂量组,各组动物均给药18 d。测定各组大鼠的右室肥厚指数(RVHI)、右心重/体重(RVW/BW);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Real time RT-PCR检测心肌组织ERK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MKP-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TG预防给药均使RVHI、RV/BW表达明显降低,改善超微结构损伤,降低心肌组织ERK1mRNA和提高MKP-1蛋白质的表达。结论:TG能明显改善MCT诱导的大鼠右心室肥厚,其抗心肌肥厚作用至少与抑制ERK1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肺动脉结构重建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MCT组)、槲皮素预防组(预防组)和槲皮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0只。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占动脉外径(ED)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WA)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平滑肌细胞抗体(α-SMA)的表达。结果:野百合碱组50mg/kg,再以生理盐水2ml/d每日灌胃一次,共20天,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再以生理盐水2ml/d每日灌胃一次,共20天)、预防组(MCT 50mg/kg,同时给予槲皮素100mg/kg每日灌胃一次,共20天)和治疗组(MCT 50mg/kg饲养20天后,以槲皮素100mg/kg每日灌胃一次,共20天)相比,mPAP、WT%、WA%、PCNA阳性率显著升高及PCNA、α-SMA的表达显著增多。结论:槲皮素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肺血管中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肺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