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 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胱硫醚γ-裂解酶( CSE)/硫化氢( H2 S)通路在其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10只5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硫氢化钠(外源性H2 S供体)组和DL-炔丙基甘氨酸( PAG,CSE不可逆抑制剂)组。以腹腔注射CVB3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接种当天记为第0天,24 h后每组每日经腹腔分别注射相应干预药物。分别于接种后第4天和第1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处死,留取血清和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炎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2 S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组织CVB3、CSE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定量检测CSE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清和组织H2 S浓度、CSE mRNA、CSE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给予NaHS干预可明显上调H2 S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间质水肿,对病毒CVB3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H2 S和CSE表达,加重心肌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促进CVB3 mRNA的复制。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中,CSE/H2 S通路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给予PAG干预可明显抑制该通路的表达,加重心肌损伤,促进病毒复制,外源性供给硫化氢可对感染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且可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
IL-17在小鼠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不同时期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01);(2)VMC小鼠在2-8周时脾细胞IL-23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6周和8周时脾细胞IL-23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2周和4周时(P<0.01);(3)VMC小鼠在2周时心室肌组织无IL-17表达,4周时心室肌组织IL-17表达最高,6-8周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结论 小鼠CVB心肌炎4周时,心肌组织中出现IL-17表达,同时脾组织IL-17 mRNA以及IL-23 mRNA水平升高,可能与Th17细胞亚群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具有多种神经激素拮抗特性,并拥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特性1.卡维地洛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沣损伤中有抗炎症抗氧化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穿孔素和Fas配体在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穿孔素和Fas配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柯萨奇B3病毒及不含病毒的病毒稀释液经腹腔接种,于接种后7天处死取其心脏。  相似文献   

5.
参冬心宝口服液对柯萨奇病毒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参冬心宝口服液在小鼠体内免疫促进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柯萨奇病毒B3型病毒感染10日龄乳鼠为模型,观察了参冬心宝口服液对病毒感染急性期不同阶段心肌炎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干扰素(IFN)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为研制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口服基因疫苗 ,本文以减毒鼠伤寒杆菌SL72 0 7作载体 ,将表达CVB3VP1基因的pcDNA3 VP1重组质粒转化入该细菌中 ,制备成口服基因疫苗。经口服免疫小鼠后 ,检测其免疫效果 ,并用CVB3攻击小鼠 ,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小鼠经 1次口服免疫后 ,血液中即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 ;病毒攻击后 ,免疫小鼠产生了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孔素(PFP)和Fas配体(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柯萨奇B3病毒(CVB3)及不含病毒的病毒稀释液经腹腔接种,于接种后7天处死,取其心脏。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分子PFP和FasL在心肌浸润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小鼠的心肌组织中均有PFP和FasL抗原阳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则无;(2)RT-PCR检测发现实验组鼠的心肌组织中PFP和FasLmRNA的阳性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和30%(P均<0.01);(3)原位杂交检查显示,实验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可见PFP和FasLmRNA阳性的浸润细胞,而对照组则均未发现。结论CVB3小鼠心肌炎急性期,其心肌浸润细胞中有PFP和FasL表达,提示它们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汉黄芩苷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用CVB3感染BALB/c小鼠构建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取40只BALB/c小鼠将其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VB3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组、CVB3感染后给予汉黄芩苷处理的治疗组以及CVB3感染后同时给予汉黄芩苷和AKT激动剂处理的激动剂组,每组10只。于药物治疗7 d后处死各组小鼠。用HE染色检测前3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用ELISA检测前3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前3组小鼠心脏组织中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全部4组小鼠心肺组织中AKT/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组织内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汉黄芩苷治疗显著降低CVB3病毒诱导的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P<0.05)。CVB3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汉黄芩苷治疗后小鼠...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心肌炎柯萨奇B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ELISA、MacELISA检测26例新生儿心肌炎血清CoxB病毒特异性IgG和IgM,其中1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肠道病毒(EV)-RNA。结果CoxB病毒IgG的阳性检出率为38%,IgM的阳性检出率为54%,EV-RNA的阳性率为50%,三者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了10例母婴血清的CoxB病毒的IgM,提示CoxB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14例做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IgG有4倍滴度改变者6例。  相似文献   

11.
12.
疫苗接种预防小鼠柯萨奇B3m病毒心肌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作者曾发现淋巴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有意义,因此,本研究探讨T细胞单抗对小鼠柯萨基B3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发现淋巴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有意义,因此,本研究探讨T细胞单抗对小鼠柯萨基B_3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柯萨基B_3病毒Nancy株在Vero细胞中增殖,经空斑试验确定感染性(PFU)。大鼠抗小鼠培养上请单抗Lytl(53~7.3)和Lyt2(53~6.7)来自San Diego Salk研究所细胞供应中心。注射前,透析去除NaN_3。选二周龄雄性C_3H/He小鼠。腹腔接种300pfu(0.1ml)  相似文献   

15.
16.
用1:4000甲醛灭活的COXB_(3m)病毒制成疫苗,用以皮下注射BALB/c小鼠,共2次,间隔7天。结果发现,小鼠的血清中和抗体均转阳性,抗体滴度平均为98.49±2.08,而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中和抗体均为阴性,两组差别显著(p<0.001)。第2次疫苗接种后14天,以COXB_(3m)病毒经腹腔攻击小鼠,结果显示,免疫组动物死亡率为10%(1/10),而对照组为70%(7/10),两组差别显著(p<0.005)。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对照组小鼠心肌有灶性坏死和少量小单核细胞浸润,而免疫组动物心脏未见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F-κB蛋白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编号后的45只雄性BALB/c小鼠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ormal组)、病毒性心肌炎组(CVB3组)和NF-κB蛋白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处理组(CVB3+PDTC组),每组各...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均可能引发心肌炎.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细胞(原代Sprague Dawley 大鼠心肌细胞、原代Sprague 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和动物(小鼠、猪、狒狒等)模型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认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机制一直未明了,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动物模型出发:柯萨奇B组病毒在心肌细胞中复制及其所致的免疫病理反应都可能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致病过程。现将该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性心肌炎模型的特征。方法:60只4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只,MCMV腹腔注射)和对照组(24只,3T3细胞裂解液腹腔注射)。在注射后3、7、14、21、28、35、42、49、56、63和70 d,记录心电图,测血清抗心肌β1受体抗体,分批处死小鼠行心肌病理、免疫组化和MCMV DNA检测。结果:实验组心肌炎累积发病25只(25/36,69.4%),死亡4只(4/36,11.1%);心肌炎急性期心肌呈现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灶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慢性期心肌间质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急慢性期心肌炎病理积分均在2分或以下;免疫组化示急性期心肌IL-1β和TNF-α蛋白强阳性表达。实验组心律失常累计发生率达50.0%,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急性期以窦性、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主,慢性期以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为主。实验组3-7 d时心肌组织可检测到MCMV DNA片段,14-70 d时则不能检测到。实验组前5周血清抗β1受体抗体滴度为0,第6-10周明显升高;对照组前7周该抗体滴度为0,第8-10周轻微升高。结论:MCMV心肌炎并不严重,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具有局灶性和散在性特点,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炎早期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直接损伤有关,慢性期病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则可能与抗β1受体抗体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