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特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356例胃食管反流病医案患者的一般信息、症状、舌象、脉象、诊断、证候等进行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64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嗳气为主症,常伴纳少、口苦、口干口渴等症;舌色以舌红、舌淡红、舌淡为主;舌形舌质特点为胖大、齿痕;舌苔特点为苔黄、苔薄、苔腻、苔白;脉象以弦、细、滑、数脉为主,沉、弱、缓、涩、濡脉也占一定比例。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临床以吐酸、吞酸、食管瘅、反酸、胃痞、胃脘痛等为常见病名,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气郁结证、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痰热内扰证等为其主要证型。【结论】现代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采用病-症-证结合的辨治模式,以病为参,以症为靶,辨证论治,具有较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这个病名,但根据它的临床症状如眩晕、头胀、头痛、耳鸣、失眠、烦躁等看来,可包括在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中。近几年来个人运用中药治疗本病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一、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一)病因病机从中医对导致发生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来看,一般认为肝、肾、心、脾的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气、火等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的四诊信息,探讨失眠的辨证规律。方法搜集现代中医医案中有关失眠的医案,提取其中医四诊信息,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考察失眠的辨证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93个中医失眠医案,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眠差、烦躁、眩晕、食欲不振、心悸、神疲、乏力为失眠的主要症状;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的主要证型有心火炽盛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肾不交证、胃气不和证、痰热内扰证,每种证型均有简约的辨证要点。结论从现代中医医案得出的失眠辨证规律,可为失眠的辨证规范化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衄,其病位可涉及肝、脾、心、肾、肺等脏,病理多责之火、瘀、虚三种,临床分型为热盛破血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瘀血内阻证等,本文对其运用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的方药运用规律。方法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1990-2010年中所收录的关于中医诊治失眠的文献,对其证型和方药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肝郁气滞、痰火扰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等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失眠证型;安神剂、清热剂、补益剂、和解剂等为常用的方药,且安神药酸枣仁的使用频次在所有药剂中位于首位。结论中医治疗失眠要同时注重心肝和虚实,在运用补益、清热和安神剂的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活血化瘀和疏肝解郁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整理《医案类聚》中明清时期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探究明清时期医家辨治癥瘕积聚的“脉-症-证”分布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依据《医案类聚》中所载明清时期医家治疗癥瘕积聚的医案提取其中脉象、症状及证候要素等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脉-症-证”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对“脉-症-证”三要素进行频数分布、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纳排标准纳入医案203则,分析“脉-症-证”分布规律可知,脉象以弦脉、细脉、数脉、沉脉、迟脉为主;症状以腹胀、胁痛、腹中积块、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为主;证素以气滞、血瘀、痰、寒、湿、热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可知:脉象以弦脉为核心,与紧脉、细脉、沉脉、数脉高度相关。症状以腹胀、腹中积块、胁痛为核心,与腹痛、食欲不振、胁下积块等症状高度相关,其中腹露青筋与腹胀100%关联。证素以气滞与痰为核心,其中气滞与(血瘀-痰-寒)、痰与饮均100%关联。结论 通过“脉-症-证”规律的综合分析可知明清医家辨治癥瘕积聚时,所诊断的脉象以弦脉为核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病位多在肝胆、脾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2007-2016年有关PNS中医证型分布的文献资料,筛选合格文献,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其证型、证素进行统计描述。结果:PNS常见证型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肺肾气虚,其病位要素以肾为主,病性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为主。其中激素治疗PNS足量阶段证型以阴虚火旺为主,减量阶段以气阴两虚为主,维持阶段以脾肾阳虚为主。结论:PNS病位集中在肾,病性以虚为主,且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候表现不同,为其证候规范化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158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调研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感染者出现的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了解不同症状出现的频率,按中医脏腑辨证进行证候分类,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列出不同证候的发生率,并进行病因学分析.结果中医症状依次为:乏力,急躁易怒,口干,情绪低落,咳嗽,健忘,畏寒肢冷,纳呆,自汗,腰膝酸软,失眠,腹泻,脱发,发热;舌象:最多见的是红绛舌和腐腻苔;脉象:多表现为复合脉,其中含弦脉特征的脉象最多,其次是细脉、沉脉、数脉、滑脉、弱脉等.中医证候:以复合证为主,脾虚证最多见,其次是肝虚证、气虚证、阳虚证、湿热内蕴证、心虚证、肝郁气滞证等.结论由卖血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证型以虚证为主,脏腑主要累及肝脾心.  相似文献   

9.
失眠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987年6月至2007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失眠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失眠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证型、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失眠证型45个,痰火扰神、心脾气血虚、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为常见证型,占57.13%;证候病位主要在心和肝,虚证实证病机比例相同.共得方剂104首,补益剂、安神剂、清热剂、和解剂、祛痰剂和理血剂共占80.3%,疏肝解郁方和活血祛瘀方居常用方之列.用药206味,按功能归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安神和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占57.0%,补虚药为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泻实之药也较常用,安神药酸枣仁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失眠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失眠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失眠要从多方面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心肝、虚实并重;对失眠施治在运用补益、安神和清热剂的同时,特别要重视疏肝解郁和活血祛瘀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临床常见证候。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脏躁”,其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因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失调所致。中医认为系七情刺激、病后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所致,久之易致心阴暗耗,心、肝、肾失于滋养、精神刺激、过劳、饮食失调可加重病情或使疾病缠绵。本症按病因可分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权威中医临床各科教材,挖掘中医证素诊断规则,为临床诊疗及证候辨证量表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教材中记录的中医病证数据751条,经证候、证型术语规范化及证素拆解后,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14.1挖掘平台挖掘证候到证素的分类关联规则。结果:共挖掘出证素诊断规则25条,其中,病位证素诊断规则5条,病性证素诊断规则20条。结论:1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咳嗽、月经量少或小腹痛的病位分别对应肾、肝、肺、胞宫;2具有口苦、舌苔黄、尿短黄之一即可诊断有热;具有脉涩、舌紫黯之一可诊断血瘀;有盗汗可诊断阴虚;脉弱、倦怠乏力诊为气虚;症见胸闷、脉滑、舌苔腻诊为痰证。  相似文献   

12.
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抑郁症中医病机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抑郁症群体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通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归纳基本证候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阐述抑郁症的病机规律。结果抑郁症病在心(脑)肝,涉及五脏,以神气郁结为主,实多虚少。实为气郁、痰湿、火热、络阻,虚为气阴不足、血亏,少见阳虚,在心肝多实,在脾肾偏虚。常见6证: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心脾两虚、湿浊中阻,心肝气郁、痰浊阻滞,心肝气郁、经络不和,心肾两亏、气滞络痹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结论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是中医病机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比较客观、真实,可与传统方法互补。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记忆力衰退、黏液性水肿、思维迟钝、行动缓慢、心率慢等症状。甲减症在中医研究中属“虚劳”、“虚损”范畴。该症的基本病机多因肾阳虚或脾阳虚、心阳虚所致。病位多出于肾、脾、心、肝四脏。甲减中医辨证多见于阴阳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痰湿瘀结证,临床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心悸的中医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522例古今医案中患者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5%的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取心悸主要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得到11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可反映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火等病理性质,病位在心、肾、脾、肺、肝等脏腑,可归为心神不宁、阴虚火旺、心阳虚、心血不足、痰火扰心等证型。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心悸证候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任北大  谭令  程发峰  王雪茜 《中医学报》2019,34(9):1885-1888
失眠患者多以某一特定症状起病,或入睡困难,或眠浅易醒,或噩梦纷纭,或早醒伴醒后难以复睡。故临床辨证施治可以起病之主症为纲,辨其"主证",即主要证候,然后分型施治。以入睡困难为纲辨不同病机之心肾不交证;以眠浅易醒为纲辨心胆气虚证和痰热内扰证;以噩梦纷纭为纲辨肝血不足证;以早醒或醒后难以复睡为纲辨肾阴不足证;对于两症或三症相兼或失眠久治无效者,则从活血化瘀论治。失眠病因虽多,不外气血阴阳失和,致神失所养为病,故临证见失眠患者,王庆国教授擅长活用单味药(如人参、酸枣仁、茯苓、琥珀、朱砂等),巧用对药(如半夏、夏枯草;乳香、五味子;熟地黄、肉桂;黄连、肉桂等药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朱文宗教授基于伤寒派腹诊辨治神经性失眠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归纳总结朱文宗教授运用伤寒派腹诊辨治神经性失眠的腹证分型及处方用药,并附加医案一则佐证。[结果]朱教授认为,神经性失眠的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脏腑不调,依据腹诊辨证,可分虚实两类。虚者腹软无力,提示气虚气陷;腹皮灼热,乃阴虚火旺。实者胸胁苦满,肝郁化火;心下悸动,水气上逆;心下痞满,痰阻气滞;心下按痛,痰热交阻;腹部压痛,瘀血内存。结合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随证处方加减,疗效颇佳。所附验案中患者腹软无力,并伴短气乏力、脉细弱无力等气虚表现,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助眠,疗效显著。[结论]朱教授以伤寒派腹诊作为辨证治疗神经性失眠的重要依据,腹诊可操作性强,为辨证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临床卓有成效,其经验值得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要表现为失眠症状的阈下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思路。方法:拟定《不寐的证候分型》调查表,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方法,探讨以失眠为主症的阈下焦虑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通过对111例患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按中医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化火证(31.53%)、心肾不交证(27.95%)、心脾两虚证(19.81%)、痰热扰心证(10.81%)、心胆气虚证(9.90%)。主要伴随症状依次为急躁易怒、口干、心烦、口苦、头晕、健忘、心悸、肢倦神疲等。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层主要分布在41~60岁。结论:失眠为主症的阈下焦虑抑郁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为肝郁化火证、心肾不交证,而且这两类证型的PQSI的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18.
赵建军教授认为,情志因素应是失眠首先考虑的主要病因,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从心肝调治失眠,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使脏腑阴阳归于平衡.并自拟解郁安神方,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临证常随证加减,使心神得养,肝脾肾得调,失眠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孔伯华论治神志病的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孔伯华医集·神志病》中的所有病案,对医案中涉及的症状、病性、方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中涉及的症状有神志失常、失眠、言语失常、烦躁等共24类;病性要素包括气郁、痰湿、热邪和血瘀,共4种;病位主要集中在肝、心、脾等7个脏腑;治则多采用解郁、豁痰、镇肝等共33种;使用的药物有莲子心、旋覆花等共99味。结论:孔伯华认为神志病的主要病机是肝热脾湿、上扰心神;治疗多从肝、心、脾论治,擅于使用镇肝清热、化痰开窍类药物,抓住主要病机,标本兼治,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神志病及相关疾病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一类临床常见多发病,病因虽多,总与阴阳不交相关。本文选取李芮教授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2例,方以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泻火安神,使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安得眠,再配合临证加减,诸症兼顾,从而药到病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