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3,(12):1813-1815
目的:总结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思路及治疗的有效方剂。结果:刘如秀教授主张提高外感热病疗效的关键是把好气分关,控制并消除气分高热表现,将病情完全中断于气分。同时,外感热病后期应频服养阴生津之剂。结论:刘如秀教授治疗外感热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历代名医家不断发展创新了外感热病治疗经验。蒲辅周老中医以善治热病而驰名,薛伯寿教授追随蒲氏十三载,全面继承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的同时有所发挥,认为"外感热病是中医宝库中最为可贵的部分,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外感热病证治过程,脱离外感热病,只治内伤杂病,难以铸就高水平的中医。"近年外感疾病依赖西医已成普遍现象,抗生素滥用等致国民体质下降。然中医治疗外感热病优势仍是西药无法取代,提高外感病辨证论治实为振兴中医之迫切要务。据继承心悟,系统整理总结导师薛伯寿教授外感热病治疗精髓,该篇主要论述薛伯寿教授对外感热病在中医医疗学术体系中地位重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梁华龙 《中医学报》2011,(7):783-785
本文基于《内经》有关热病的论述,以寒热为主线,采取《伤寒论》的实证举例,阐述寒、热病机的离合以及因此所引发的临床证候的异同,旨在引申和发挥热病理论,为今后的热病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用针刺治疗热病的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内经》中就有《刺热》、《热病》等十四篇经文专门对热病的成因、症候分类、传变规律、治疗大法、予后等都作了较系统地论述,尤其在用针刺治疗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所提出的许多原则和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针刺治疗热病的领域内进展十分迅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如赵吉民氏以肝俞、胆俞穴为主,针用泻法治疗黄疸型肝炎400例痊愈394例;郭转氏针取督脉穴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310例有效率达99.1%等,大量资料证明了针刺治疗热病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在临床运用时必须正确地掌握其原则和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故笔者辑先贤所论,结合临床体会,谈谈针刺治疗热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5.
外感热病是多种热性病的总称。近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与治疗,有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有专著论述。笔者在温习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热病的治疗要点试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外感热病的发病机制,阐述伤寒和温病在外感热病中的理论差异及治疗争议,总结寒温并用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意义,为丰富外感热病治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风虽属内伤杂病范畴,但与温病在发病基础、病理因素及证候方面有一定共同之处.本文从历代医家文献论述中风与热病的关系,列举与热病有关的中风分型及治疗方剂,以及从热病理论辨治中风的临床研究.说明温病学理论体系和论治方法可用于中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温病条辨》总结了清代以前热病后调理的宝贵经验。热病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消除热病后遗留下来的阴阳不和、脏腑失调的状态,恢复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清除余邪如清热、除湿、化饮、散寒;补益虚损如滋阴、温阳;调整机体如调和营卫、交通心肾等,对热病后的调理论述详尽,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临床治疗风温肺热病的有效方药,方法:运用已故云南省名老中医李子宽的经验方解表止咳饮,对188例风温肺热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治愈151例,好转3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8.4%,结论:解表止咳饮用于治疗风温肺热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在儿科范畴内,凡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发热疾患,均称为小儿外感热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初步对此证的治疗有些粗浅体会,兹简述如下:一、小儿外感热病的特点:小儿外感热病的特点,可简括为急、快、重、多四字.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斑疹辨证在炎症性皮肤病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学是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一门学科,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立的体系.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一系列治疗方剂,不但在防治急性热病、传染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皮肤病的诊疗中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医热病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开展多元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热病学研究思路与突破重点等方面阐述了内科热病学的研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未来热病学研究的突破重点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以及外感热病的中医药预防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难经·四十五难》记载:"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各医家却不尽相同。笔者通过总结各家之言将热病分为外感热病和内生之热。其中在外感热病中,以八会穴中某一穴为主穴,另外几穴为配穴进行治疗。而在内生之热中则分虚实二证加以区别并配合相应八会穴进行治疗,以此扩大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将外感热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证候,依据阴阳两气的多少、寒热辨证的高低、脏腑发病的部位,归纳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6个阶段,分述各经病变主要症状、脉象、治疗调护及顺传、逆传、直中等传变方式。太阳病多为热病初期,治宜发汗祛邪或调和营卫;阳明病多为热病极期,治宜清热、通腑、祛邪,亦要注意正气的固护;少阳病多为热病中期,治宜益气、祛邪并重;太阴病多为热病后期,治宜温补阳气;少阴病多为热病后期,治宜回阳固脱;厥阴病多为热病晚期,治宜回阳兼清热、救阴兼散寒。  相似文献   

15.
外感热病"三维辨证"的构建基础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维辨证是建立在伤寒六经和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基础之上的外感热病辨证的新模式。通过对外感热病临床病例的调研和证候特点的观察,运用分析推理及归纳演绎的认识方法.从病期、病住和病性3方面对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较为全面地解释和概括了急性外感热病的病理机制及证候类型,构建了外感热病辨证的理论框架和综合模型。然而任何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开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故提出继续开展外感热病病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备外感热病临床常见病证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证候的模糊现象等措施,以使三维辨证日臻完善,从而为外感热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治疗一难治性发热病验案,总结中医治疗热病的三点经验:1、温病与伤寒汇通;2、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辨证结合;3、治疗始终注意顾护胃气.同时对治"甲流","禽流感"等传染性发热病治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伤寒例》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伤寒论.伤寒例》原文为依据,从对外感热病的诊察方法、分类、鉴别、学术渊源、预防治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加以分析探讨。认为《伤寒例》在继承《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等古籍学术思想基础上对外感热病学术理论又有创新,是中医外感热病的总论。  相似文献   

18.
新宣白承气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宣白承气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新宣白承气汤治疗;对照组40例,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新宣白承气汤治疗风温肺热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内经》制定的诊治原则和方法,是后世医家辨证施治的准则和依据,其中对热病的诊治,有望色、调尺、选针类,用专穴等独到之处,还特别强调治疗禁忌。而深入研究这些经验,对于指导热病的治疗大有裨益,本文就《内经》关于热病的诊治特点,略作探讨如下。 一、望色调尺,以定病形 《内经》诊治热病,是以辨证为基础的,最典型的范例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其中列举瞀广、禁鼓僳、如丧神守、逆冲上、躁狂越,胕肿,腹胀……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总结银翘散的药理作用.方法 62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银翘散口服,疗程为3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银翘散的药理作用.结果 62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66.13%,有效16例,占25.8l%,无效5例,占8.06%,总有效率91.94%.结论 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药理研究显示,银翘散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综合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