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对中晚期大肠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测病理组织学类型,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相关(P〈0.001),中分化腺癌以脾肾阳虚型为主;低分化腺癌以肝肾阴虚型为主;乳头状腺癌及粘液腺癌以气血两虚型为主。早期实证多于虚证,晚期虚证多于实证。结论:中晚期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中医辨证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大肠癌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便于规范大肠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就近3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病因中正虚是以脾虚、肾虚为主,邪实以热毒、瘀血、湿热为主;辨证分型主要为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瘀毒证;结论:大肠癌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有规律可循,但目前的文献报道难以反应中医辨证治疗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分析10年来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情况,探索证型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1998—2008年间中医辨证施治大肠癌的文献。结果:大肠癌辨证分型中常见的为两证组和,单证次之;虚实辨证中虚证或实证较虚实夹杂多见;证型分布依次为脾肾阳虚、脾虚夹杂、湿热下注、肝肾阴虚、气虚血亏、瘀毒内结、脾虚型、气滞血瘀、湿热蕴毒等9种,其中脾虚这一病机在大肠癌的发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米杰教授认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总属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而肾虚,气化无权,后天失养而脾胃虚,健运失司;标实以湿热为主,兼以瘀毒。正气不足,邪气偏盛,正邪交争,机体抗邪无力,邪盛正衰,由实致虚,虚实夹杂。湿、热、瘀、毒互结致病,贯穿整个病程,涉及肝脾肾三脏,肝经瘀热,脾虚湿停,肾失封藏,肝脾肾三脏俱病,病程日久,肝脾肾及气血阴阳俱虚,湿热瘀血缠绵难去,不断耗伤正气,使虚则更虚,病情迁延难愈。治疗上扶正祛邪为原则,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解毒为治法,标本兼治;以茵陈赤小豆汤加减为主方,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常见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大肠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中医症状和专家经验辨证证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症状学方面,大便下血、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大肠湿热症状、体征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脉细等虚证症状和体征表现也颇为突出。证型统计以大肠湿热证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脾胃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等。且大肠湿热证常与其他证型以复合证型形式出现,表明大肠湿热为大肠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在大肠癌证候类型中发生频率较高,似可作为大肠癌的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6.
梅尼埃病在中医病因方面主要是虚、痰、风、火、瘀,在脏以脾、肝、肾为主.辨证治疗以气血亏虚、痰湿内阻、肝阳上亢、肾阴不足、阳气虚衰、瘀血阻络六个方面结合针灸治疗,临床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南方地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珠三角地区4家三甲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确诊为DN的患者.收集包括人口学一般情况、个人既往病史、四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292例,其中DN分期为Ⅱ期14例,Ⅲ期42例,Ⅳ期210例,Ⅴ期26例,以临床期病例为主.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以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口干、腰脊酸痛最多见,而咽干口燥、肢体麻木、目睛干涩、大便干燥亦常见;以善太息、盗汗潮热最少见.中医证型方面.虚证中,五脏虚依次为肾虚证、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肺虚证;气血阴阳虚证依次为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复合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而肺肾气虚证、阴阳两虚则少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水湿证,气滞证最少见.[结论]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有:虚证中,五脏虚以肾虚证、脾虚证多见;气血阴阳虚证中以阴虚、气虚证多见;复合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多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见.病属本虚标实,虚以气阴两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实则以瘀血内阻为主.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对22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调查,观察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舌象、中医辨证及证候变化。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以气血瘀滞证(34.2%)和湿热蕴结证(28.9%)两类实证为主;术后早期(术后1周)虚性证候明显增加,主要为气血两虚证(17.1%);术后中期(术后1个月)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术后晚期(术后3个月)虚证比例逐渐降低;结论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候演变呈现一定规律,大肠癌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可遵循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标实证和本虚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湿热证与本虚证的关系,以及湿热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本虚证各型分布及交叉分布情况;观察不同原发病中本虚证的分布;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兼夹标实证分布情况;观察湿热证症状分布;观察湿热证、非湿热证中本虚证的分布。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脾肾气虚最常合并脾肾阳虚;标实证中湿热为最常见的证型,可与血瘀兼夹出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最常见证型均为脾肾气虚证;湿热证中出现率高的症状为腰困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口干不思饮;湿热证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标实证中湿热证的发病率最高,并且可以合并各种肾脏病的本虚证,也可以兼夹血瘀证。  相似文献   

10.
对肾科医家治疗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文献的证型和证型因子进行频数分析,发现文献中共涉及证型28种,以脾肾气(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脾虚湿滞5种证型为主;证型因子19种,以阴虚、阳虚、气虚、湿浊、血瘀5种证型因子为主。提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病性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湿热、水气、血瘀、外感、风动、风燥为标,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兼顾脾、肾、肝三脏。  相似文献   

11.
罗凌介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出“肝脾同治”的辨治思路.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发病以湿热毒邪为其致病外因,正气亏损为致病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根据肝病传脾的理论,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证或夹杂肝郁脾虚证.制定“疏肝健脾法”贯穿治疗始终,以慢迁肝方为基础方,临证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郁毒、瘀毒内阻、脾肾双亏、气血亏虚等.国内学者针对其病因病机,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健脾、补益气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治疗癌病是中医的特色,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文献为依据的重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1980--2007年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中涉及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5篇,其中报道重型肝炎辨证分型186种次,整合后实证证型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痰浊内闭、湿热蕴结、瘀热互结、邪在卫(气)分、蒙蔽心窍、湿毒壅盛、热毒内陷,虚证证型排在前6住的分别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竭、阴阳欲脱、肝脾虚弱、肝肾阳虚,虚实夹杂证证型前5住分别为正虚邪陷、湿困脾虚、气虚血瘀、气虚热毒、阳虚水泛:采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病因主要涉及热毒、邪(疫)毒、湿热、痰(湿)、瘀血.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心包、心(脑)等.结论:重型肝炎的证型分布有规律可循,天津会议提出的辨证论治方案远不能涵盖重型肝炎证型分布情况的结论有待商榷,重型肝炎的辩证规范化研究亟待加快、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营养风险状况及二者的关系,为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进行大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肿瘤科及胃肠外科首次入院大肠癌患者14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完成中医证型判定及营养风险筛查,进行分布情况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资料分布情况:男性>女性,老年>中年>青年,结肠癌>直肠癌>结肠癌合并直肠癌,无转移>有转移,体重正常患者>偏胖患者>偏瘦患者>肥胖患者,ALB正常患者>ALB低于正常值下限患者。②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瘀毒内结证较少见;存在营养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存在营养风险患者>暂无营养风险患者;脾虚气滞证、脾肾阳虚证与营养风险呈正相关(OR=3.143,P<0.05;OR=3.453,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为主;结肠癌多见,无转移者居多;BMI正常患者多见,ALB正常患者居多;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瘀毒内结证较少见;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居多,其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为多,中医证型与营养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前瞻性研究,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肝纤维化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关系,以期为以后合理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中医辨证表》,收集WD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对WD患者运用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WD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在247例WD肝纤维化患者中,性别及病程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湿热内蕴证与脾肾阳虚证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肝纤维化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及病程表现无明显差异,在发病年龄上表现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发病年龄上,儿童多以肝肾不足、湿热内蕴为主,青少年以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为主,中年多以脾肾阳虚、湿热内蕴、肝肾不足为主。在病程上,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始终贯穿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早中期尤以实证突出,晚期更是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医证型构成分布主次,为临床治疗提供辨治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网络数据库中西医学期刊,从383篇论文中收集中医治疗大肠癌确诊病例4 543例,对32种证型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比较中医证型的构成比及其差异。结果大肠癌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脾气虚弱型、湿热内蕴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结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中医主要病理机制与脾气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和脾肾阳虚等相关,其证型结构的排列主次可为制定大肠癌中医治疗方案的框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疗对晚期胃癌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在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的中医辨证分型,将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以气血亏虚型、痰湿凝结型以及气滞血瘀型居多,分别占24%、20%、22%,两个化疗周期完成后证型分布虚证以气血两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分别占34%、24%,实证则以痰湿凝结型多见,占16%。其中化疗后脾胃虚寒证增加,气滞血瘀证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以气血亏虚型、痰湿凝结型以及气滞血瘀型居多,化疗后以气血两虚型、脾胃虚寒型及痰湿凝结型多见。研究结果对晚期胃癌的中医诊断、治疗措施选择、指导患者康复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复杂,根据"审证求因",多与肝、脾、肾三脏及气血相关。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有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以及血瘀型等。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从肺论治、针刺治疗等法常收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