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胶在中国中药史上拥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名称、原料、功效和炮制方法随时代的变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查阅古代本草著作、医籍、方书,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资料对阿胶的名称由来、原料和功效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经考证可知古籍中对“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阿胶”一词始见于秦汉时期。其炮制方法由古代最简单且常用的炒制和熬制逐渐发展成需运用现代技术炮制的真空法和微波法等。其中蒲黄炒阿胶、蛤粉炒阿胶为使用时间最久、炮制最考究、疗效最突出的炮制方法。该文通过对阿胶的本草考证以及炮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深入了解阿胶提供切实可循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胶为我国特产名贵中药,已有近两千年的药用历史,曾有不少文献报道。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之后历代本草颇多论述,《本草纲目》在卷五十下兽部载有阿胶及黄明胶,并在卷五水部载有“阿井泉”一项。《本草纲目拾遗》在卷九兽部更载有“浙驴皮胶”一项。《药材学》及《中药志》均收载了本品并加以较全的综述。关于阿胶的历史沿革方面1957年王药雨、冉小峰曾在《上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封建皇室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设立了赋税、兵役等制度。以维持其反动统治。其赋税内,有贡赋一项,专用于聚敛嘉谷珍菽、四时果鲜、山珍海错、貂裘美缉,乃至珍禽异兽、金玉玩饰等,以满足其淫逸糜烂的生活。阿胶既为药中珍品,贡奉自当难免。《水经注》载阿井其地“岁尝煮胶以贡天府”,说明阿胶作为贡品始于北魏或更早。唐《元和郡县志》亦有东阿贡阿胶的记载。宋代更录之史册。《宋史·地理志》有“郓州……贡绢、阿胶”,“济州……贡阿胶”的记述。  相似文献   

4.
阿胶即驴皮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的功效.阿胶多用于产后、病后康复,将阿胶用开水或黄酒烊化服用,也可以加入汤剂中烊化冲服,能起到较好的滋养调补作用.临床上阿胶还常用于各种血证的治疗,因本品既能补血又能止血,功效独特,但应把阿胶加工成阿胶珠.通过一定的辅料炮制而成的阿胶珠,一是能祛除阿胶本身的腥味,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入药,煎煮时易提高药效;二是因阿胶性腻,不易粉碎,加工成阿胶珠后能降低其腻滞之性,补而不腻,便于消化吸收,增强滋养而不碍胃的效果;三是根据炒炙辅料的不同,可以帮助增强阿胶某个方面的药理作用,甚至兼备某些新的功效.如《雷公炮炙论》以猪脂为辅料,用猪脂浸炙,以增强本品的滋阴润燥功能;《本草述钩元》主张把阿胶块打碎,用“牡蛎粉炒”,则有平肝散结收敛之效;《本草汇》记载取糯米为辅料,把阿胶与“糯米粉炒成珠”,自然能培补中土,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5.
阿胶为常用中药,又名驴皮胶、东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历代本草颇多论述。陶宏景谓:“出东阿胶故曰阿胶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阿胶之论”。 阿胶来源为马科动物驴(Eguus asinus Lin-naeus)皮熬制成的胶块。有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的功能。可治虚劳咳嗽、肺痿吐血、阴虚血少、心烦失眠、胎动不安、贫血及一切出血性疾病。 猪皮胶来源于猪科动物猪(Sus Scrofa do-  相似文献   

6.
阿胶为中医最常用的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之良药 ,也是畅销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滋补药品。今用阿胶都以驴皮煎煮制成。在市场上尚有用牛皮制的黄明胶、猪皮制的阿胶 ,以及用动物骨等制成的伪品充塞市场。十一世纪的《博济方》中始见“真阿胶”一名。《图经本草》载 :“阿胶 ,以阿县城北井水煮者为真 ,真胶极难得 ,货者多伪。”此处指明所谓真阿胶 ,必须用阿县城北的井水煮而言。对皮的原料有 :“今时方家用黄明胶 ,多是牛皮……阿胶亦用牛皮 ,是二皮可通用 ,但今年皮胶制作不甚精 ,止可胶物 ,故不堪入药。”古代医者为保护药物的…  相似文献   

7.
阿胶产生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杂皮肤入药到以阿胶入药,是药物学发展的一大进步。通过分析否定了《淮南子》有关阿胶的记述;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阿胶之名进行了质疑;对《神农本草经》收录的药用胶名为胶,还是分阿胶、白胶二种,提出疑问,作了考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唐代以前文献,如《肘后方》、《范汪方》、《小品方》、《水经注》等有关胶与阿胶的记述进行了汇集排比。推出阿胶出现在4世纪末、5世纪初,也即东晋末年至南北朝时代。始载阿胶的现存可靠文献是北魏的《水经注》。  相似文献   

8.
阿胶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阿胶的药理研究进行概述 ,为中药阿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信息。方法 :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 ,查阅整理。结果 :阿胶的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 :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 金元时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明代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措施,社会经济很快得以起色,手工业和商业也呈现繁盛景象。明代的经济繁荣,推动了医药学的发展。阿胶作为要药,在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阿胶的效能,为“疗吐血衄血,血  相似文献   

10.
阿胶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阿胶的药理研究进行概述,为中药阿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信息。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阿胶的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1.
阿胶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阿胶以古代用东阿井水熬制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被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赞为“圣药”的阿胶,沿续2000余年声誉不衰。但长期以来有关其发展历史的系统资料缺如。张振平、周广森等同志近年试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现将其所著《阿胶发展史》在本年内分六篇连续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阿胶炮制历史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探讨,并就阿胶的炮制理论进行了现代科学分析。阿胶的炮制方法见于历代文献之中的有25种之多,其中汉代有1种,唐代有5种、宋代有7种,金元3种,明代6种、清代3种。  相似文献   

14.
方珍 《求医问药》2010,(8):44-45
胡桃也叫核桃。《食疗本草》中说,胡桃可“令人肌肤细腻”,认为它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本草纲目》也认为,胡桃可“补‘肾通脑,有益智能”。临床实践证实,神经衰弱及失眠患者若经常将核桃当作零食来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阿胶也叫驴皮胶,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具有滋养心肾、补血安胎、调经止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钙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药卫生事业受到重视,在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号召指引下,政府制订了有利发展祖国医药学的政策,创造了有利祖国医药发展的条件,带来了阿胶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有关阿胶研究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存的各种《本草》,都是本着《唐新修本草》而增删的,这是因为我国在唐末五代时,从古代传来的各种《本草》都已丧失。宋代所修成的《本草》,是以《唐新修本草》为蓝本。不过,宋代的《唐新修本草》  相似文献   

17.
阿胶又称驴皮胶、盆覆胶,为滋阴补血的良药,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在膏方进补时,其主要原料就是阿胶. 关于服用阿胶,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有人认为它是女性用来补血的,是女人的专用品;有人认为《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可强壮的身体的"上品",并强调"久服益气轻身",所以,不论什么体质、患什么病,都可用阿胶滋...  相似文献   

18.
<正> 清代中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我国人口迅猛增长,光绪问增至四亿。人口的增长带来了药品需求最的增多。于是各地渐有阿胶生产出现。最早出现的为“浙驴皮胶”,据乾隆间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近日浙人所造黑驴皮胶,其法一如造阿胶式,用临平宝庄水煎熬而成……与东阿所造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历代众多医药文献中,本草文献著作占很大比例,在各历史时期均有较高学术和文献价值的本草著作问世。从三国时期至宋代代表性的本草文献有《吴普本草》《本草经集经》《本草图注》等,明清至民国出现了大量的实用本草和包含现代医学内涵的新本草,当代更是产生了代表国家级研究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本草著作《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可见江苏省医家在本草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我国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