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42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男 3 0例 ,女 1 2例 ,年龄 3 2~ 70岁 ,平均 53岁 ,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 本组 42例中 3 5例椎动脉发育正常 ,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 4.1mm ,右侧平均 3 .8mm。 7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 ,左侧椎动脉 2例 ,右侧 5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 ,内径 1 .1~ 1 .7mm ,平均 1 .5mm ,为正常椎动脉的 1 / 3~ 1 / 4。 7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 ,药物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面-椎动脉吻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常采用椎动脉重建术治疗颅外段椎动脉闭塞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目前报道的术式,除枕-椎动脉吻合术外,有椎动脉移植术和颈动脉-椎动脉间血管搭桥术[3]。枕-椎动脉吻合术较为理想,但在二者间侧支吻合已经开放情况下不能应用;而动脉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减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后第1、第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入院第3周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好发于中老年人 ,我院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 ,采用蕲蛇酶治疗70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条件 :中老年 ,常伴有动脉管壁硬化及颈椎病。突发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耳鸣等 ,神经系统体征可伴有眼球震颤。排除美尼尔病、小脑疾病、多发性硬化、前庭神经炎、神经官能症等。发作间歇无神经系统体征。X线检查常有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特点。 70例中 ,男 31例 ,女 39例。年龄 4 5~ 75岁 ,平均 5 3岁。病程最长 2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和门诊留观的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前列地尔和川芎嗪治疗,疗程为14天,将两组的治愈、好转与无效例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用药方法简单,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颈部血管神经解剖分布及颈椎生物力学角度详细阐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发展,并深入探讨颈椎失稳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与体液因子释放之间恶性循环的相互作用。作者认为颈椎失稳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推拿间歇性拔伸法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供血的相关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30例 ,分别设治疗A、B、C组和对照D组。做推拿基础手法后 ,3个治疗组分别采用研究手法 ,进行不同力量的拔伸 (A组为体重的 1/ 10、B组为体重的 1/ 7、C组为体重的1/ 5 ) ,对照D组不进行拔伸。结果 :通过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及Vm参数进行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治疗A、B、C组与对照D组比较 ,P <0 0 1,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与治疗A、C组比较 ,P <0 0 1,其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伸力在体重的 1/ 7时 ,临床疗效最好且椎 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杜玲  黎华 《护理学杂志》2005,20(1):11-13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解决其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02例VBI患者进行测定,同时分析性别、年龄、 发作次数、对疾病了解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4项因子分与国 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4项因子与性别、发作次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文化程度、诱 因、社会支持等方面密切相关。结论对VBI患者需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患者的支架成形术或(和)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有后循环缺血症状且经血管造影证实有相关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I〉50%)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行内科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给予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影像学、治疗和随访观察资料。结果共有81例入选本研究,其中男68例,女13例;年龄60~87岁,平均70岁;平均随访28.1个月,81.5%(66/81)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住院及随访期间总卒中发生率为4.9%(4/81),卒中相关死亡率为2.5%(2/81)。本组中有48例(59.3%)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52例次,技术成功率为98.1%,动脉狭窄率由术前(82.4±13.1)%降至(6.4±3.2)%(t=22.4,P=0.00)。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支架成形术或(和)内科药物治疗的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TC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TCD分析马玉龙吴毅文朱永霞陈惠德傅佳作者单位:230031解放军第105医院合肥(马玉龙);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毅文,朱文霞,陈惠德,傅佳)颈椎间盘退变,Luschka关节增生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成为椎基底动脉供...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减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后第1、第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结果 入院第3周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 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椎动脉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迂曲、狭窄、畸形等改变。结果 22例患者(占总数91.7%)椎动脉不同程度地改变。椎动脉平直,一侧变细4例;迂曲,无压迫5例;受压、管腔狭窄11例;闭塞1例;畸形1例。结论 螺旋CT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椎动脉和毗邻结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相似文献   

16.
17.
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狭窄可引起脑缺血、脑卒中,后果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无法改善血管狭窄状况;外科手术治疗因难度大、并发症多而极少采用。血管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病人易接受的优点得到迅速发展。本就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血管成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螺旋CT血管成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应用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 ,对 2 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 ,观察椎动脉的形态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椎动脉平直 ,无压迫 4例 ,其中 2例血管痉挛变细 ;椎动脉迂曲改变 ,无血管受压 5例 ;椎动脉迂曲、狭窄 ,明显受压 10例 ;畸形 1例。结论 认为SCTA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椎-基动脉缺血颅外血管重建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 基动脉缺血或功能不足 (vertebrobasilarischemia/in sufficiency ,VBI)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后脑循环梗死在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 2 0 %~ 30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已用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椎 基动脉狭窄和闭塞 ,至 70年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后来动脉造影、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VBI颅外血管重建技术得到进一步拓展 ,但本病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和分歧。1 椎 基动脉 (VA)的应用解剖VA是锁骨下动脉的第 1分支 ,从第 6颈椎横突进入VA孔上行至寰椎枕骨关节 ,离开寰椎后通过枕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结扎兔左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检测兔颈部血管代偿性血流变化以及脑组织病理改变,来验证VA与脑缺血的关联性。方法建立兔结扎左侧VA模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扎左侧VA前后颈部血管的血流变化情况。利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观察脑部缺血、坏死情况。结果结扎左侧VA后右侧VA的vmax、vmin、平均流速(standard deviation,SD)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高于术前;管径术后大于术前。左右颈总动脉vmax、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高于术前,右侧RI高于术前。右侧颈内动脉vmax、vmin高于术前,左侧颈内动脉PI和RI高于术前。术后脑组织病理无缺血坏死表现。结论结扎兔一侧VA,颈部血管代偿性血流加速、管径变粗,脑组织无缺血坏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VA损伤的认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