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研究进展——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纪要   总被引:98,自引:1,他引:98  
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于1997年7月20~25日在芬兰首都召开。来自世界132个国家的9500余代表云集赫尔辛基。大会共收到论文2812篇,还组织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等专题卫星会23次。特邀作专题演讲者100余人次,其中包括众多WHO、IDF专家以及世界糖尿病学界的名流。大会学术交流分10部分内容,覆盖了糖尿病的各个方面。现简介如下:一、糖尿病的流行趋势WHO1997年报告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预测至2025年将猛增至2.99亿,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的第5位…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王文 《高血压杂志》2004,12(6):490-491
第六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04-10-15—17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等10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800余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著名专家方圻、刘力生、龚兰生、潘长玉教授等出席了会议。世界高血压联盟举行了地区会议,国内外专家和代表就高血压研究作了精彩的富有意义的学术报告,本文简介其中一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47届血液学年会于2005年12月10—13日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8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包括14个科学专题会议,27个教育会议和20个特别专题会议。大会共收到有创新、有科学价值的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论文5593篇,其中842篇在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另有2960篇论文以壁报的形式交流。现将会议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华北地区肺心病学术会议,由华北地区肺心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委托河北省肺心病防治研究小组、河北省心脑肺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办,于1993年8月28-31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162篇,大会宣读51篇。本次会议交流论文数量较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于2005年3月25—27日在中国苏州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38篇,其中专题报告17篇,大会发言22篇。来自世界各地的传染病、肝病、肝移植、血液净化、生物医学工程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就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诊疗进展、各型人工肝研究进展、人工肝联合肝移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北京国际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于2007年7月14~16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解放军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阿尔弗来德王子医院糖尿病中心、《糖尿病之友》杂志社、《中国糖尿病杂志》社主办,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荷兰、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国内的专家就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专题演讲和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7.
第 12届联合欧洲胃肠疾病周于 2 0 0 4年 9月 2 5— 2 9日在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召开。来自全世界 83个国家和地区的 75 0 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其中来自中国的与会代表有近百位。会议就胃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回顾及展望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基于胃肠道肿瘤排位在欧  相似文献   

8.
第十二届国际甲状腺大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十二届国际甲状腺大会(ITC)于2000年10月22-27日在日本京都举行。参加者一千余名,交流论文七百余篇。我国有32篇论文参加了此次大会交流。  相似文献   

9.
第十三届世界甲状腺大会(13th,International Thyroid Congress,ITC)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本届会议收到论文714篇,分别来自50个国家,巴西以124篇论文位居第一,东道主阿根廷其次(62),美国第三,中国36篇,位居第四。会议正式代表超过1720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于1998年9月13~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70篇,其中大会交流60篇。展示了自1994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成立以来.我国在心律失常、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Obstetric APS Task Force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five general topics within '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 that contained areas of controversy or uncertainty: recurrent early miscarriage (REM), fetal death, delivery <34 weeks for severe preeclampsia or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postpartum care, and long-term implications and care. The Task Force concluded that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women with REM have a high titer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 or lupus anticoagulant (LA) is somewhat controversial,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diagnostic titers required by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riteria for APS. Also, treatment trials involving heparin differ from one another with regard to the patients included and the outcomes achieved. Similarly,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women with fetal death or delivery <34 weeks for severe preeclampsia or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have a high titer of aPL or LA is poorly defined, and there is no level I evidence to guide treatment in either group.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with regard to both REM and fetal death or delivery <34 weeks for severe preeclampsia or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and are outlined below. Postpartum and long-term care in women with APS diagnosed solely for obstetric criteria has been largely guided by expert opinion,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s of these populations would be welcome.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iomedical Geront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