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些用口服降糖药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1型糖尿病患者均需使用胰岛素治疗。根据胰岛素的来源不同,可将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两种。动物胰岛素多是从猪或牛的胰腺中提取出来的。由于动物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故病人对动物胰岛素易产生耐药性和过敏反应。人胰岛素是依靠先进的生物合成技术制成的,此种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在化学结构上完全相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过敏是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应用,胰岛素过敏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但仍存在,发生率大约在1%以下[1]。门冬胰岛素是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一种,具有吸收快,作用集中而短,可以餐前立即注射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但仍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现报道我科遇到的门冬胰岛素过敏1例。  相似文献   

3.
李巍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99-99
目的探讨研究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月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及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附6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屈宽顺 《当代医学》2011,17(2):135-135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治疗,全日用量的40%~50%为基础量,其余的为餐前负荷量,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基础量及餐前量;对照组三餐前及睡前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分别按30%、20%、20%、30%分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每日维持胰岛素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疗效好,是灵活方便的胰岛素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预混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为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针对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胰岛素所需剂量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使低血糖发生发生率及胰岛素所需剂量均明显降低,且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娜  刘文慧  李玮 《新疆医学》2013,43(9):131-132
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及部分出现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几乎不可替代。以往临床上出现过敏反应者很少见,胰岛素类似物的广泛应用使过敏反应更加少见,但患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反而会加速病情的进展。针对个别胰岛素过敏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门冬胰岛素与传统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截取我院2012-09~2013-03间收治的共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门冬胰岛素)及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两组均采取4次/d的胰岛素降糖强化方案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三餐前10 min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在晚上10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对照组在三餐前30 min内皮下注射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在晚上10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包括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能更安全地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对胰岛素过敏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及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结果。结果:胰岛素过敏反应多数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丘疹、红晕、瘙痒症状,而表现为全身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者很少。部分人胰岛素过敏患者测得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呈中至重度过敏。1例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治疗后过敏反应明显减轻。结论:胰岛素制剂过敏的局部反应远较全身反应多见;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阳性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有过敏体质的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应使用人胰岛素;对人胰岛素仍发生过敏者可考虑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和Lispro。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应用现况,以便更好地加强专科门诊的健康教育及实践指导工作。方法对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区,于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该市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健康档案的2276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应用胰岛素治疗1358例(59.67%),其中单独用胰岛素的构成比为38.88%,联合口服降糖药为61.12%。在胰岛素应用中78.87%的患者出现过低血糖反应,3个月内出现过低血糖反应占41.75%,单独应用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最高58.14%。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共29例,严重全身过敏反应3例。胰岛素应用初期出现下肢水肿、视物不清,长期应用会增加体重及注射部位脂肪萎缩。结论在门诊开展胰岛素治疗中的风险教育和安全降糖非常重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群体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增加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张雅薇 《中外医疗》2008,27(35):52-52
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Ⅱ型糖尿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治疗中的作用.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中性可溶性胰岛素组(NoR组)及速效胰岛类似物组(InA)组,比较用泵治疗期间平均FBG及平均PBG值、术前控制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体重、低血糖发生率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时的用药量及治疗后C肽-胰岛素的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自愿的方式分成胰岛素类似物组(60例)和人胰岛素组(50例)。所有患者均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辅助治疗,胰岛素类似物组患者皮下注射诺和锐30降血糖,人胰岛素组患者皮下注射诺和灵30R降血糖。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后血浆血糖(PBG)的含量、两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治疗后C肽-胰岛素的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 h血糖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患者胰岛素总用量(P<0.05,P<0.01);胰岛素类似物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人胰岛素组患者(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应用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口服降糖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调查的126份病历中,口服降糖药中阿卡波糖使用频率最高;胰岛素制剂中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频率最高。且2型糖尿病常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联用或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制剂联用,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结论应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并注重药物的联合使用原则,促进降糖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赵小强 《大家健康》2016,(10):66-67
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在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接收的40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0例,A组使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睡前甘精胰岛素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采用持续性胰岛给药治疗,胰岛素选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束后FPG、OGTT 2 h PG、体重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FPG、OGTT 2 h PG、体重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在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疗效稳定持久,值提在临庆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输注和三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早晚2次皮下注射,必要时中餐补充1次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三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输注是较合理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诺和锐在胰岛素泵应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应用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和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R用外置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住院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用诺和灵R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三餐前后血糖、凌晨血糖控制的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三餐前的空腹血糖、三餐后的2h血糖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诺和锐在胰岛素泵中的应用要优于诺和灵R.  相似文献   

1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病程较长,容易出现血糖控制不佳或发生药物性低血糖。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是一种预混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含有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可以在餐前立刻注射,在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同时,能更好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对  相似文献   

17.
佟杰 《当代医学》2022,28(1):141-143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中心收治的T2DM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输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和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睡前血糖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瘙痒、皮疹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43%(1/41),低于对照组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患者不仅可有效控制血糖,同时也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岛素类似物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5例T2DM患者,分别给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基因重组正规人胰岛素加精蛋白锌胰岛素强化治疗9个月,比较A1c平均PG的达标率、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及胰岛素的用量。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的PG、A1c均得到了控制,A1c降低类似物组(-2.89+0.054)%;胰岛素组(-2.324±0.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有更多患者血糖达到控制范围内,两组分别是73.91%和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是18%和22%、两组间体重增加、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似物组和胰岛素组均能有效的降低血糖,类似物组A1c降低更多,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有更好的血糖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类似物三种类型。人胰岛素类似物的结构与人胰岛素相似,也能与胰岛素受体相结合。其实,人胰岛素类似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胰岛素,但由于它有独特的优点而备受临床医生和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人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认识和用好这两种人胰岛素类似物呢?  相似文献   

20.
李宁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3):351-353
目的:比较短效人胰岛素联合中效中性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预混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双时相门冬胰岛素三种胰岛素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120例T2DM,根据不同降糖方案分为强化治疗组、预混胰岛素组、胰岛素类似物组。分别检测空腹、三餐后2h末梢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达标的天数,住院的时间,低血糖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均可使血糖达标,强化治疗组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在三组中最低,但低血糖发生频率较其余两组高,胰岛素类似物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在三组中最低,强化治疗组及胰岛素类似物组住院日均较短。结论:强化治疗适合对血糖控制较严格、要求节省住院日并且能够配合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但要注意低血糖风险;预混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则一种经济简单治疗方案;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是本研究资料中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