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二苯甲酰莲心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二苯甲酰莲心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3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二苯甲酰莲心碱5mg.kg^1可明显提高乌头碱所致大鼠,哇巴因致豚鼠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心脏停搏用量,延长氯化钙诱发大鼠出现心律失常的时间,缩短窦律恢复时间,提高窦律恢复律,延长死亡时间及降低死亡率,结论:二苯甲酰莲心碱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乙酰基莲心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二乙酰基莲心碱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3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二乙酰基莲心碱5mg  相似文献   

3.
莲心碱衍生物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健  罗顺德  陈怡 《医药导报》2003,22(11):758-760
目的:研究4种莲心碱衍生物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哇巴因、氯化钙、乌头碱3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4种莲心碱衍生物(5 mg•kg 1,iv)均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乌头碱致大鼠发生室性期前收缩(VE)、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心脏停搏(CA)的用量,延长C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生存大鼠的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减少死亡率.结论:4种莲心碱衍生物均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4.
莲心总碱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莲心总碱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乌头碱、毒毛花苷G、氯化钙、氯仿等4种药物诱发的动物心律失常及电刺激诱发家兔心室颤动(室颤)模型,运用在体心电图记录方法,观察莲心总碱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莲心总碱对药物及电刺激诱发的动物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可提高药物引起动物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动过速、室颤的剂量,降低室颤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莲心总碱有较好的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阻滞Na+、Ca2+内流,阻断折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钠抗心律失常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屏  曾秋棠  周彤  汪贵元  张国娟 《贵州医药》2001,25(10):884-886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是否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可能的抗心律失常机制。方法应用哇巴因及乌头碱建立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阿魏酸钠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阿魏酸钠0 6g/kg静脉推注可对抗哇巴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使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时间延长 ,并可提高哇巴因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剂量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但阿魏酸钠不能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结论阿魏酸钠具有对抗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 ,机制可能与其对钾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莲心碱冻干粉针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及一般药理学.方法:采用哇巴因、氯化钙抗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考察不同剂量组的莲心碱冻干粉针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并通过实验考察其对血压、心电、呼吸及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莲心碱冻干粉针按1,2,3 mg· kg -1 给药,均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室性早搏(VE)、室性纤颤(VF)及心脏停搏(CA)时的用量,延长氯化钙(CaCl 2 )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生存大鼠的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减少死亡率.3种剂量的莲心碱冻干粉针均能降低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减慢心律,延长QRS、QT间期,且对呼吸频率和深度及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莲心碱冻干粉针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且能降低血压,对大鼠呼吸、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布吡卡因(Bupivacaine,bup)0.5、1mg/kg iv可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的用量;1mk/kg iv可降低氯化钙致大鼠的室颤率和死亡率,并提高哇巴因致豚鼠心律失常的用量;0.25、0.5mg/kg iv能降低肾上腺素致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5、10mg/kg ip可预防氯仿致小鼠室颤的发生。在麻醉大鼠,bup恒速静注可致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和QRS波增宽。  相似文献   

8.
MCP有对抗氯化钡诱发大白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家兔的心律失常,能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用量、致室颤量和致死量、但对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无影响,不能改善结扎大白鼠冠状动脉造成的缺血性心律失常。有局部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欣  李章文 《药学学报》1986,21(4):241-245
用麻醉大白鼠和豚鼠研究lorcainide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与普鲁卡因胺、异搏定、苯妥英钠和阿托品进行比较。Iv lorcainide 3 mg/kg可对抗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和哇巴因心律失常,但不能对抗氯化钙心律失常。Iv阿托品0.1 mg/kg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强于lorcainide。苯妥英钠iv 20 mg/kg对抗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作用比qorcainide显著;iv异搏定1.25 mg/kg对抗氯化钡心律失常的作用超过loreainide。Iv lorcainide 3 mg/kg提高哇巴因引起豚鼠心律失常所需剂量显著超过异搏定,普鲁卡因胺与苯妥英钠。  相似文献   

10.
在大鼠和豚鼠整体模型上,比较观察了等毒剂量(1/ LD50)的IHC-72、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对乌头碱、哇巴因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缺血心肌室颤阈的影响。IHC-72抗乌头碱致大鼠心脏毒性作用,与利多卡因相当,而比维拉帕米强;IHC-72抗哇巴因致豚鼠心脏毒性作用,与利多卡因相当而比维拉帕米弱;对提高大鼠缺血电室颤阈值的作用,IHC-72比利多卡因及维拉帕米弱;对预防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的心律失常作用,三者作用近似。  相似文献   

11.
吡咯卡因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麻醉大鼠心律失常;能使BaCl_2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动过速转为正常;能提高豚鼠心脏哇巴因中毒的耐受量;并能降低CaCl_2—ACh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50%有效剂量(ED_(50))与利多卡因相近。本实验测得小鼠ip吡咯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140±11mg/kg和143±15mg/kg,但吡咯卡因的急性心脏毒性作用则明显低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2.
卡维地洛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CVD)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并与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PRO) 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氯仿致小鼠室颤(VF) , 哇巴因、乌头碱致豚鼠、大鼠心律失常,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 以及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诱发心律失常等5 种模型。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相比, CVD1 mg·kg-1 显著降低氯仿诱发的小鼠VF 发生率〔18-75 %(3/16) vs81-25% (13/16),P< 0-01〕,此作用与PRO 相似。1 mg·kg-1 CVD 和PRO 均显著提高致室早(VE) , 室速(VT), VF, 心搏停止(CA) 所需哇巴因和乌头碱用量( P<0-01 vs 溶剂对照组) ;CVD 对抗哇巴因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等剂量PRO 显著( P< 0-01 ,CVD vs PRO)。CVD 剂量依赖性地显著缩短iv 肾上腺素40 μg·kg- 1 所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有效减少结扎冠脉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VT,VF,CA 的发生率并缩短VT 的持续时间。结论 CVD 具有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该作用在等剂量时至少与PRO 相近,或强于PRO。CVD的这种作用最终将有益于接受其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3.
王维芝  赵润英 《中国药房》1998,9(4):151-152
磷酸喹哌iv9mg/kg明显降低氯化钙所致小鼠室颤的死亡率;ip18mk/kg对氯仿诱发小白鼠室颤具有保护作用;iv3.4mg/kg明显缩短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iv6.3mg/kg显著增加恒速滴注乌头碱引起麻醉大鼠室性早搏(VE)、定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颤(VF)所需的乌头碱用量;iv5.4mg/kg显著增加恒速滴注哇巴因引起麻醉豚鼠VE、VT和VF所需的哇巴N用量;iv3.4mg/kg对麻醉家兔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CO、MAP呈一过性减少3min内恢复正常,士dp/dtmax、LVE-DP、CI、SI、LVMI均未见明显改变,TPVR也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磷酸喹哌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磷酸喹哌(PQP)9mg·kg~(-1)iv明显降低小鼠室颤的死亡率;PQP 18mg·kg~(-1)ip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具有保护作用;PQP 6.3mg·kg~(-1)ip显著增加恒速(10mg·L~(-1)·min~(-1)滴注乌头碱引起麻醉大鼠室性早搏(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性纤颤(VF)所需的乌头碱用量;PQP5.4 mg·kg~(-1)iv显著增加恒速(50mg·L~(-1)·min~(-1))滴注哇巴因引起麻醉豚鼠VE、VT和VF所需哇巴因用量;PQP3.36mg·kg~(-1)iv明显缩短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室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PQP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鼠PQPLD_(50)iv为93.33 mg·kg~(-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方法:给麻醉大鼠恒速iv刺乌头碱观察ECG变化及ip小剂量刺乌头碱对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iv剂量至2.54±0.06mg·kg-1时,HR显著减慢,P-R间期显著延长,当剂量增至4.12~8.19mg·kg-1时,可分别引起VP、VT、VF及CA等;经ip0.5mg·kg-1时,则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显著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的剂量。结论:小剂量刺乌头碱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大剂量又可诱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4 [对 (1 苯丙三氮唑 )甲基 ]苯丙烯酸钠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  4 [对 (1 苯丙三氮唑 )甲基 ]苯丙烯酸钠 2 5 ,12 5mg·kg-1iv可明显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心脏停搏的用量 ;延缓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 ,缩短持续时间 ,减少出现双相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动物数。结论  4 [对 (1 苯丙三氮唑 )甲基 ]苯丙烯酸钠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7.
Kappa-晒化卡拉胶对实验动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端  杨香媛  韩群  奚蓓蓓  谢佩  林正杰 《药学学报》1992,27(10):725-728
Kappa-硒化卡拉胶是一含硒有机化合物。ip 9 mg·kg-1·d-1×5d或单次ig 35,70,140mg·kg-1能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HA的阈剂量,此作用可与Na2SeO3 1 mg·kg-1·d-1×5d ip比拟.随着Kappa-硒化卡拉胶ig剂量增加,尚可提高乌头碱所致VE,VT和VF的阈剂量。ip 9mg·kg-1·d-1×5 d或ig 70mg·kg-1能提高BaCl2致大鼠或哇巴因致豚鼠HA的阈剂量。对BaCl2致大鼠VF或哇巴因致豚鼠VE的阈剂量,分别在ig70mg·kg-1与140mg·kg-1时有提高,而ipNa2SeO3 1 mg·kg-1·d-1×5d无此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γ氨基丁酸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牛磺酸、普罗帕酮及二者合用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及对麻醉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氯化钡或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 ,以室性双向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发生率及引起室早、室速、室颤的乌头碱剂量为指标 ,观察牛磺酸、普罗帕酮单用及合用对二种模型的影响 ;观察单用及合用对麻醉大鼠心率 (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LVdp/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BaCl2 模型中 ,联合用药组较同剂量单用药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持续时间缩短。乌头碱模型中 ,联合用药组较同剂量单用药组的乌头碱剂量增大。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 ,iv 2mg·kg-1的普罗帕酮对麻醉大鼠心脏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而与iv 5 0mg·kg-1牛磺酸合用时则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结论 牛磺酸和普罗帕酮对BaCl2 及乌头碱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二者合用作用增强 ;小剂量牛磺酸与普罗帕酮合用可克服普罗帕酮的心功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左旋体盐酸非洛普 [levo 1 (2 ,6 二甲基苯氧基 ) 2 (3 ,4 二甲氧基苯乙氨基 )丙烷盐酸盐 ,l DDPH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方法 iv哇巴因、乌头碱或氯化钙制造大鼠、豚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 ;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动作电位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电流 (ICa,L)。结果 l DDPH 5 0mg·kg-1抑制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心律失常以及乌头碱和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 ;l DDPH 3 0 μmol·L-1缩短豚鼠右心室乳头肌细胞 5 0 %动作电位时程 (APD50 )并延长有效不应期 (ERP) (n =6,P <0 0 5 ) ;l DDPH抑制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其IC50 值为 12 9(95 %可信限 :7 0~ 18 8) μmol·L-1(n =5 )。结论 l DDPH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ICa,L、缩短APD50 并延长ERP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