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自2003年~2008年对20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23髋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3名患者进行双侧置换)。对10名脱位严重的患者术前进行骨牵引治疗2周,术中在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功能。术后评估肢体延长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有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个~到72个月,Harrris评分由术前32.9分转为术后85.3分,髋关节疼痛消除。未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失败情况,有两例有坡行,其他患者髋关节恢复正常,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通过手术松解延长,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改善关节功能,使之成为无痛性关节,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24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全髋转换术治疗,收集术前Harris评分、术后X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随访24~36个月.Harris 评分:术前28~65分,术后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效果良好;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假体,术中重建髋臼中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髋关节脱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19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7%;治疗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高位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5例32髋先天性高位髋关节脱位病人于真臼位置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一般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未见感染,全部一期愈合;小转子劈裂者2例,下肢静脉炎1例,股动脉栓塞2例,肢体不等长4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1分上升到82分。结论:先天性高位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对复杂,严格控制术中术后并发症,对其效果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患者,均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CroweⅣ型患者,髋臼假体同样放置于真臼位置,并施行小转子上方截骨。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78个月,平均4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6分转为术后86分,髋关节疼痛消除,功能明显改善,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手术能恢复髋关节正常位置,增加灵活性和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为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供了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间诊治的29位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共行3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9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90 ml,围术期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平均Harris评分术前为39.3分,术后随访为84.3分(P<0.05),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重要方法,术者对该病病理特点的熟练掌握、周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附16例32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于 1996~ 2 0 0 1年对 16例双侧髋病引起疼痛、行走困难的病人 ,用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经平均 3年随访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2 7~ 6 2岁 ,平均 5 0岁。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9例 (Ⅲ期 3例、Ⅳ期 6例 ) ,双侧类风湿性双髋强直 3例 ,双侧骨性髋关节炎 2例 ,成人先天性双髋脱位 1例 ,双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1例。1.2 手术要点 行硬膜外麻醉 ,病人取平卧位 ,双侧髋部垫高约 8cm (分次手术者术侧髋部垫高 )。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改良Smith -P…  相似文献   

9.
10.
先天牲髋关节脱位(CDH)是一种较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国内平均发病率为3.9/1000。其直至成年后出现不可逆性的假臼关节炎,对于疼痛难以忍受或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病例,只有通过全髋置换来解决。因原有畸形复杂,使手术难度较大。我科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对7例10髋成人CDH继发假臼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THR。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例,女5例,男1例;年龄40岁~53岁,平均45.56岁;其中双侧CDH者3例,单钠CDH者4例共10髋行THR。单侧手术时间120分钟~180分钟,输血400ml~800ml,双侧240分钟~300分钟,输血1200ml~2000ml。2临床表现及分型:患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疗效和工作效率,以减少病儿痛苦和家长负担.方法:通过一系列重大改进,简化了手术方法和程序.结果:疗效逐步提高,优良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78.4%提高到80年代末的93.1%,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减少病儿痛苦和家长的经济和精力负担.结论:强力造盖术优于骨盆截骨术.5岁以下脱位不太高的双侧先天性髋脱位可以两侧同时手术.  相似文献   

12.
张胜利  韩一生  杨欣建 《医学争鸣》2005,26(23):2204-2206
0引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是儿童时期原因不明的先天性髋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在欧美约1‰,国内约为0.5‰~2‰.而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多为儿童时期诊断遗漏、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儿童时期髋关节其他疾病如:Legg-Carlve-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的自然转归而发展所致.至成年阶段,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多已相当严重.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的材料、工艺、假体设计及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其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现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Objective To compare gait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metal-on-metal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RHA) and big-femoral-hea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BHA) at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Methods From June 2006 to March 2009,two groups of 30 RHA and  相似文献   

14.
15.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5月—2007年5月24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关节置换情况,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6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60~92分,平均82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在30 mm/h以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期关节置换可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4岁,因“跛行50年,左髋渐进性疼痛6年”于1998年4月13日入院。患者自幼(学龄前)出现左下肢无痛性跛行,能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入院前6年出现左髋疼痛,并逐渐加重,以至不敢下床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查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跛行入病房,左髋主被动活动受限(屈5°、伸0°,内收10°、外展0°)。“4”字试验(+),被动活动时左髋疼痛,明显大转子上移体征,左下肢较右侧短5cm。X片:左股骨颈变短,头变扁,关节间隙变窄,髋臼变浅,骨密度增高,左侧沈通氏线不连续。入院后行左胫骨结节牵引,并在局麻下行内收肌切断,牵引3周后,待股骨头牵引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均采用THA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将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人设为脱位组,未脱位病人设为未脱位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及病历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THA术后脱位25例,脱位率9.40%;2组病人年龄、人工股骨头直径、髋关节手术史、手术失血量、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性别、BMI、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手术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0°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均可增加其脱位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