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蛋白表达情况,探讨GST-π蛋白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窦炎、胃窦溃疡及胃窦癌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与免疫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对GST-π蛋白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表达进行检测;吉姆萨(Giemsa)染色检测GC组织Hp感染情况。结果 1GST-π蛋白在G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85%,P〈0.05);2与其它组织相对比,GST-π蛋白在G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P〈0.05);3与阴性组织相对比,GC阳性组织GST-π蛋白表达更高(P〈0.05)。结论 GST-π蛋白与GC的发生具有相关性,Hp感染可能促进GST-π表达更多,两者对于临床上GC的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萎缩性胃窦炎黏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Hp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组织切片亚甲蓝染色镜检确诊有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共166例,给予三联疗法治疗Hp,随访3~4年后行胃镜检查,其中Hp阴性作为根治组,Hp阳性作为Hp未根除组,根据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p根治组较Hp未根除组在胃窦黏膜萎缩及肠化均明显减轻。结论根除Hp可减轻胃黏膜的萎缩和肠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D44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各25例中CD44蛋白的表达,并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5种疾病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平均阳性率为50.4%,CD44蛋白表达平均总阳性率为42.4%。随着胃黏膜癌变过程的加重,Hp感染及CD44的阳性表达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Hp感染率与CD44的阳性率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441、0.445、0.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胃黏膜病变过程可诱导有细胞增殖特性的CD44蛋白的表达。CD44可作为胃癌前病变早期生物学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Runx3、Smad4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unx3、Smad4蛋白在56例胃腺癌组织(胃腺癌组)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分析其与胃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1)胃腺癌组织中Runx3和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44.6%,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和87.5%,2种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与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和Runx3的表达与胃腺癌不同分化程度有关,高中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P<0.05);(2)Runx3与Smad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6 4,P<0.05).结论 Runx3、Smad4的低表达与胃腺癌的发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莹太  刘玉仁 《安徽医学》2014,(11):1585-158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龄人群胃黏膜癌变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胃黏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33例,胃癌45例。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选取病变组织行W-S染色检测病变组织Hp感染情况。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胃癌组Hp感染例数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例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胃黏膜中Hp感染密度分布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同组Hp感染阳性患者生长抑素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参与了胃黏膜癌变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使得c-myc表达增加、P27甲基化及p53的失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4种不同胃黏膜病变的标本14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HSP27的表达及Hp感染情况,并分析HSP27的表达与Hp关系.结果 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织中,HSP27的表达率(44.0%、60.0%、74.3%、94.0%)和Hp感染率(24.0%、43.3%、51.4%、72.0%)依次逐渐增加.胃癌中Hp阳性组HSP27的表达率高于阴性组(100.0% vs 78.6%,P<0.05),HSP27的表达率与Hp感染之间呈正相关(r=0.526,P<0.05).结论 HSP27和Hp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HSP27及Hp可为胃癌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与miR-2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1-01/2012-01月求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活检其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纳入诊断为胃窦癌的患者91例,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95例。两组患者均行13 C呼气试验,明确Hp感染情况。胃窦癌患者转外科行手术根治,术中留取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miR-2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为79.12%,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组的6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miR-21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感染Hp的胃癌患者miR-21表达水平较Hp阴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Hp感染、miR-21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口服萎胃汤治疗前后,胃窦病变组织中Lgr5蛋白、E-cad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60例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60例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萎胃汤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通过电子胃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胃黏膜镜下变化,内镜组织活检术获取胃窦黏膜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治疗前后胃窦黏膜组织Lgr5蛋白、E-cad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1)胃镜下观察胃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治疗前胃窦黏膜呈现粗糙、水肿红白相间及花斑样充血的表现,治疗后胃窦黏膜表现接近正常对照组胃窦黏膜。(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组Lgr5蛋白呈高表达(P0.01),E-cad蛋白呈低表达(P0.01);治疗后治疗组Lgr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并均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具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胃窦病变黏膜Lgr5蛋白和上调E-cad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赵平  龚均  耿娟  管海涛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424-1427,154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东亚型Cag A阳性Hp感染率及与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探索Hp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和胃癌(GCA)患者胃体、胃窦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变化,及Hp、东亚型Cag A阳性Hp感染率。结果 CSG、CAG、GCA患者胃体、胃窦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Hp阳性者胃体、胃窦组织中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者(P0.05)。东亚型Cag A阳性者Cyclin D1表达明显高于东亚型Cag A阴性者(P0.05)。结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Cyclin D1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Cag A阳性Hp感染导致Cyclin D1过量表达,使细胞周期调节紊乱,有助于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胃癌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庆宪  严格  陈忆诺 《上海医学》2002,25(9):572-574
目的 研究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患者 ,其Hp毒力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表达。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和活检取得的胃黏膜标本做组织病理检查 ,根据所得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完全型 /不完全型、大肠 /小肠化生为癌前状态组 (82例 )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为癌前病变组 (2 5例 ) ,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3 0例 )。用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测定Hp的CagA、VacA因子。结果 癌前状态组和癌前病变组中 ,CagA、VacA因子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CagA、VacA因子与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戴永平  周建良  柯孔亮 《浙江医学》2009,31(7):913-915,921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组织及胃癌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0例胃黏膜多阶段病变组织中hTERT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结果hTERT阳性率及Hp感染率慢性浅表性胃炎为0%(0/25)、20.0%(5/25),萎缩性胃炎为15.6%(7/45)、44.4%(20/45),轻-中度异型增生为500%(6/12)、58.3%(7/12),重度异型增生为55.6%(5/9)、6617%(6/9),胃癌为692%(27/39)、74.4%(29/39)。被检标本hTERT阳性率及Hp感染率均随病变加重而增高(均P〈0.01)。Hp阳性患者hTERT阳性率为55.2%,Hp阴性患者hTERT阳性率为14.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hTERT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阶段,Hp感染可能通过激活胃黏膜上皮细胞端粒酶,使hTERT高表达,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从而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 Hpcag A基因感染状况 ,探讨Hpcag 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 Warthin- Starry银染和原位 PCR方法 ,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4 0例和胃癌 (CG) 35例的胃粘膜 Hp及cag A基因感染状况 .观察非癌患者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 .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 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6 2 % ,0 %和 5 4 % ;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2 0 % ,5 0 % ,2 9%和 4 6 % ,萎缩性胃炎、癌旁组 cag 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 cag A+组较 cag A-组、Hp+组较 Hp-组显著增多 (P<0 .0 1) ,且 cag A+组还较 Hp+组明显增多 (P<0 .0 5 ) .结论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 cag A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 cag A菌株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说明 Hpcag A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糸密切  相似文献   

13.
周长玉  高歌  董英 《吉林医学》2001,22(6):328-329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抑癌基因 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 ,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86例Bcl- 2、p16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2 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 4例萎缩性胃炎、12例浅表性胃炎 ,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 12例 (12 / 2 0 ,6 0 % )。Bcl-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P <0 0 5 )。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p16阳性表达率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p16基因表达低下 ,Bcl- 2蛋白表达增加 ,Hp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fi,HP)感染胃粘膜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抑癌基因P53表达,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感染,COX-2表达检测选择免疫组化S-P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结果:HP阳性感染率、COX-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HP感染与COX-2、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OX-2、P53是HP感染胃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参与了胃癌变的全过程。COX-2、P53蛋白可用为筛选胃癌高危癌前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胃癌中抑癌基因p16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探讨Hp感染与抑 基因p16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7例原发性胃癌,54例慢性胃炎和15例对照组病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Hp感染,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及良性病变中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中Hp感染率为49.1%,胃癌,慢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各型胃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P16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胃癌组与慢性胃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P<0.01,P<0.01),Hp感染与p16基因过度表达相关(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16异常表达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Hp感染及COX-2的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环氧化酶2(COX 2)的表达及Hp与COX 2协同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2例COX 2表达情况,选择20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其中包括18例异型增生及12例肠上皮化生)、12例浅表性胃炎,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 染色检测Hp 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 感染12例(12/20,60%)。COX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及胃癌中COX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 。结论:Hp菌株感染可上调胃癌组织中COX 2的表达, Hp感染和COX 2过度表达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ERK1/2和Ki-67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黏膜活检标本124例,其中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21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23例和胃癌36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RK1/2和Ki-67蛋白在不同胃黏膜活检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ERK1/2在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窦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和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均为阴性,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Ki-67在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中为阴性表达,在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和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表达分别为66.67%、79.1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为83.33%,而在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阳性表达为56.52%,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Ki-67蛋白与P-ERK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ERK1/2蛋白可能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Ki-67蛋白与P-ERK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整合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免疫组化和Giemsa染色法检测Hp;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20%、癌旁粘膜为16.7%、异性增生为20%、肠上皮化生粘膜为10%、萎缩性胃炎为10%,浅表性胃炎未发现有mtDNA序列整合。胃粘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在Hp^ 组为21.1%显著高于Hp^-组(5.3%);在cagA^ Hp感染组(24.4%)显著高于cagA^-Hp感染组(7.4%)。结论 ①胃粘膜细胞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②胃粘膜mtDNA序列整合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胃粘膜癌前病变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后胃粘膜前病变中bax蛋白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83例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67%、45.45%、70.00%、56.25%,bax蛋白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Hp感染者bax蛋白表达率为64.28%,显著高于未感染者的29.62%(P<0.01)。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0.21%及33.33%(P<0.01)。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bax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结论 Hp感染对bax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影响,bax基因对胃粘膜相皮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Hp感染可促进bax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Hp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及上述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8例慢性胃炎胃窦及胃体组织中TGF-β1、Smad3、CTGF的表达情况。幽门螺杆菌经13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结果 TGF-β1和CTGF在萎缩性胃窦炎中Hp阳性及阴性患者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萎缩与萎缩性胃炎患者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CTGF随着萎缩程度的加重阳性细胞数增多。Smad3在非萎缩与萎缩组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体部,TGF-β1、Smad3、CTGF主要表达于固有腺细胞中,在萎缩性胃体炎中可见间质中CTGF,TGF-β1及Smad3表达增多。结论 TGF-β1和CTGF可能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Hp感染促进及加剧了萎缩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