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鲲杰  孟庆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72-1373,1376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位列我国城市最常见恶性肿瘤的第4位,农村最常见恶性肿瘤第5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过程。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启动阶段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位居第五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30%,主要死亡原因是肿瘤浸润和转移,而肝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是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主要屏障。乙酰肝素酶(Hpa)是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切割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硫酸乙酰肝索多聚糖蛋白(HSPG)多糖侧链—硫酸乙酰肝素(HS)的葡萄糖醛酸内切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方法和半定量多重PCR分别检测了 2 4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包括其中 5例原发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2 4例大肠癌肿转移肿瘤组织中检测到 19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为 79 2 %。 5例原发大肠癌均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其中 3例在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也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转移瘤大小、肝内转移灶数目、HBsAg是否伴有肝纤维化无关。在 2 4例转移瘤组织中有 9例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纯合缺失 ,缺失率为37 5 %。 5例原发大肠癌有 2例检测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 ,其中 1例患者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基因的纯合缺失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的意义。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和p16基因异常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可能不是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受基因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并呈阶段性发展。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处于全部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死亡率也上升到第4位[1],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对大肠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药物等的研究显得日益迫切。最新研究显示,Bmi-1基因及端粒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期关系密切,有望成为大肠癌诊断、治疗的新靶点。现将它们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有法  许敬尧 《浙江医学》2001,23(4):218-219
肿瘤转移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除发现一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肿瘤转移外 ,有关肿瘤中新生血管与转移的关系也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与转移的关系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热点。大肠癌肝转移是大肠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文通过对大肠癌间质中MVD的检测 ,分析、探讨其与大肠癌转移尤其是肝转移的相关性 ,为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资料及对肝转移危险度的预测提供一项客观指标。1.一般资料经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大肠癌…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因第3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尽管手术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即使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患者中仍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微小RNAs ( microRNAs或miR-NAs)是一类单链非编码的RNA调控因子,可作为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对miRNA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大肠癌的表达、发生、转移、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iRNA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近年来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据文献报道,在大肠癌向远处转移的过程中,有18%~83%的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而当患者被确诊为大肠癌时,已有20%~40%的人发生了肝转移。在死于大肠癌的患者中有60%~70%的人有肝转移病灶。一般来说,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若不经任何治疗,平均生存期限仅为6~10个月;相反,如对肝转移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达30%~50%,甚至还可获得痊愈的机会。而大肠癌肝转移术后的患者,经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每年约有130万的新发病例,69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是世界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近年来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人口的增加致使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最多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研究发现,肝脏又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常见位置.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为了更好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现就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新辅助化疗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新辅助化疗相关的肝损伤及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和药物选择)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四海  刘琴  刘忠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449-449,498
大肠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因第3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尽管手术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即使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DukesA和DukesB期患者中仍有10%~25%术后5年内复发,因此有学者提出癌细胞的微转移可能是大肠癌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人发病,在西方国家大肠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中国大肠癌的年死亡率为5.30/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5位,大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为人们所关注[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VEGF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VEGF是作用最强,最直接,特异性最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素,现将该领域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妙 《医学综述》2011,17(1):88-90
大肠癌病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于第4位,就诊时有15%~35%的患者已发生转移,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对大肠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肠癌转移相关标志对大肠癌转移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等方面。诸多研究发现,大肠癌转移涉及许多分子机制,大肠癌复发转移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解大肠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既有助于提高大肠癌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又对大肠癌微转移患者的复发、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以期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加孚 《中国医刊》2004,39(12):4-7
大肠癌在西方国家占肿瘤死亡的第二位,发病率为50/10万.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约为20. 6/10 万,占肿瘤死亡的第五位.肝转移是大肠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50%以上的大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约有15%~25%,异时性肝转移为20%左右.了解转移性大肠癌自然病程,使我们在选择不同疗效的治疗方案时,可以此作为基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处于第2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排在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在实体瘤中,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是最先得到阐明的。目前认为,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和多种基因改变协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居全球各种恶性肿瘤第三位。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逐年增加,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复杂过程,包括从肿瘤的原发部位脱离,进入周围的基质,进入循环或淋巴系统,粘附在内皮细胞壁并向血管外迁移及在远处浸润、血管增生,形成新的转移灶。本文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微RNAs、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等几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常见事件。与其他肿瘤的肝转移比较,大肠癌的肝转移有许多特殊性,治疗效果也好于其他肿瘤的肝转移。因此,大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治愈机会,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保证患者长期生存的惟一手段,部分患者甚至可因此治愈。分子靶向药物及门静脉栓塞技术的有效应用,为部分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有望手术成功切除转移病灶的机会。本文针对发表在《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2009年第3期的一篇文章,就大肠癌肝转移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治疗策略及模式,期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索大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据上海肿瘤登记资料,1963年大肠癌的人群发病率为10万分之0.66。到1979年上升为10万分之20.37。在所有恶性肿瘤的排列中位居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预测到本世纪末,人群发病率将增加1.4倍,达到10万分之48.88,仅次于肺癌、胃癌而位列上海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尽管发病率有所上升,但由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大肠癌较之其它恶性肿瘤毒性相对较低,而且由于肿瘤所在位置比较容易手术,所以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在发达的西欧国家是第1、2位常见的内脏恶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5-50/10万,我国大肠癌各地大致为第4-6位常见恶性肿瘤,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报道1988年上海市区大肠癌的发病率为10.3/10万,目前对结肠直肠癌的分期的看法:TNM分期包括:原发性肿瘤、累及区域、远处转移。TNM分期已基本取代了Duke分期法且TNM分期最能预示患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肝脏转移癌是肿瘤临床中经常遇到而又难于处理的问题之一,恶性肿瘤发生肝转移,提示病属晚期,常是肿瘤病人的一个严重情况。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癌,其自然生存期自确诊日计算,平均为2~7月,仅6.6%活过一年。而临床上肝的转移癌却很常见。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48%的病例迟早发生肝转移。据报导,胰腺癌病例中的90%;胃癌屍检病例中的50%;大肠癌初次手术病例中的10%有肝转移。其他常见肿瘤的肝转移率:肺癌30~61.9%,宫颈癌20%,乳腺癌9—40%  相似文献   

20.
最近20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了32倍,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远位转移器官.大肠癌肝转移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所以,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是大肠癌诊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对近5年来大肠癌肝转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