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就诊初期正确削断RA治疗难易与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文对经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的RA患者44例,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难治性RA16例及非难治性RA28例两组,对初诊时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结果存临床表现方面,难治性RA晨僵稍高于对照组,病变累及的关节平均数大于非难治性RA组。难治组RA的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及肌痛着明显高于非难治性RA组,而肩关节,颞颌关节受累却少于非难治性RA组。在实验率指标方面,ESR、RF、CRP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难治性RA出现Hb下降、WBC上升者,均高于非难治性RA组。PLT升高者,却低于非难冶性RA组。结论在就诊时遇到关节累及较多,手MP、手PIP、跖趾关节受累,结合Hb下降,PLT增高不明显的活动性RA,应该按照难治性RA治疗,加大慢作用抗风湿药的剂量,联合应用慢作用药,选用治疗难治性RA有效的慢作用控制病情药物,如爱若华、环磷酰胺等,或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以尽快缓解病情,减轻病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女性多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RA初发症状出现在60岁以后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ly rheumatoid arthritis,ERA)。为探讨ERA的临床特点,收集我院ERA患者33例,与同期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on—eldly rheumatoid arthritis,NERA)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7例年龄≥65岁的老年RA(ERA)及55例非老年RA(NERA)的临床症状和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NERA组相比,ERA组起病较急,男性患病比例较高,具有较高的病情活动度;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较低;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与病情活动程度有关。关节外表现以肺间质病变及心理异常多见。结论ERA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受累3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对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提醒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进行早期治疗。方法通过对37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DAS28积分将其分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组(A组)及非活动组(B组),比较各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心脏损害发生率43.87%明显高于B组31.52%。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较预期的常见,为RA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损害程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Yan WJ  Liu TL  Zhou XH  Chen XS  Yuan W  Jia L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901-904
目的 探讨上颈椎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上颈椎RA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18例,女53例;年龄23~76岁,平均46.2岁.就诊时RA病程为2个月~47年,平均18.2年.53例患者有3个月以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史.除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均行颈部X线摄片、CT扫描和MRI检查,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RF)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结果 所有病例在确诊RA后出现上颈椎相关症状时间为2个月~46年,平均8.3年.临床症状主要为顽固性枕颈部疼痛或放射痛,部分患者出现颈部姿势异常和Sherp-Purser征阳性,后逐渐发展为脊髓、延髓功能损害、部分颅神经功能障碍.X线和CT检查可发现寰枢关节、寰齿间隙周围不规则骨质破坏,多伴骨质疏松,后期多出现寰枢椎不稳,表现为寰枢椎前脱位、后脱位,或同时存在前后向脱位,部分存在垂直脱位,同时可伴有旋转半脱位.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脊髓受压的原因是骨还是不同厚度的软组织血管翳以及脊髓受压的程度.RF阳性18例.结论 准确判断寰枢椎不稳和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是诊断上颈椎RA的关键.结合病史分析,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78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期间收治的>60岁的初诊类风湿患者7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78例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男女比例、起病时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0.79,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膝关节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阴性R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LB、IgA、IgG、Ig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首发症状以肩关节、膝关节为主,CRP水平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OR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所有2011年5月-2011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门诊诊治的KA患者209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的RA诊断标准。根据起病年龄将其分为两组,起病年龄≥60岁的RA患者为EORA,34例;起病年龄<60岁的RA患者为非老年起病类风湿关节炎(Non-Elderly onse trheumatoid arthritis,NEORA),175例。对34例EORA患者及175例NEORA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清学抗体、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NEORA比较,EORA组年龄高f71.1±6.4岁),男性比例较高,41.2%(14例),病程短(4.3±5.0年);NEORA组年龄(47.8±13.3岁),男性21.7%(38例),病程(9.0±10.0年)。两组患者关节症状体征相似,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TJC)、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ESR无显著差异。EORA组继发干燥综合症、骨质疏松症、心脏受累发病率高,分别为38%、17.6%、14.7%,NEORA组分别为9.1%、1.1%、5.1%;两组肺问质纤维化、多发性单神经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EORA组分别为17.6%、2.9%,NEORA组分别为15.4%、1.7%。EORA组血清学抗体阳性率较高,AKA、APF、ANA、Anti-ccp阳性率分别为61.8%、70.6%、64.7%、70.6%,NEOIRA组分别为42.9%、41.7%、43.4%、45.7%;两组RF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EORA组76.5%,NEORA组68.8%。结论EORA患者男性患者比例高,病程短,关节症状体征相似,关节外表现如继发干燥综合症、骨质疏松、心脏受累疾患比例高,AKA、APF、ANA、Anti-CCP阳性率高。研究EORA患者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小燕  邵体红  陈曦  徐亮 《安徽医学》2013,34(2):127-13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322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按有无间质性肺病分为RA无ILD组283例,RA-ILD组39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322例RA患者合并ILD的患病率为12%,且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85%);RA-ILD组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较RA无I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A-ILD组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RA无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ILD组RF滴度较RA无ILD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间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BPC)、补体(C3、C4)、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抗SS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病情反复发作,其中男性2例(17%),女性10例(83%)。结论老年、男性、RF滴度高可能是RA并发ILD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病情易反复,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的老年组RA(ERA)及60例非老年组RA(NERA)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老年组RA相比,老年组RA男性比例高,急性起病多见,首发在肩膝关节的多;关节外表现以肺间质病变多见。结论ERA了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治疗上需全面分析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加深对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共12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18例,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控制,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呼吸系统疾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相似文献   

11.
范蓉  ;王新云 《医学综述》2014,(11):2014-201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体征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它又常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对患者关节肿痛的特点、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影像学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类风湿关节炎与普通关节疼痛、糜烂性骨关节病、纤维组织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区别开来。该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诱因、实验室检查等特点进行了阐述。据此,基本可以对类风湿关节炎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0年5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121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心脏损害组和无心脏损害组。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活动与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12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心脏损害36例(29.8%),其中心包炎12例(33.3%),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8例(22.2%),心律失常7例(19.4%),瓣膜病变5例(13.9%),心肌损害3例(8.3%),冠状动脉炎1例(2.8%)。14例(38.9%)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轻度心悸胸闷。心脏损害组类风湿因子(RF)滴度、血沉(ESR)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并不少见,且与疾病活动相关。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心脏损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分别测定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郝晓圆  李鸿斌 《医学综述》2014,(14):2534-253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缺氧环境下相互作用,关节滑膜血管及血管翳形成,进一步侵蚀软骨及软骨下基质,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因此,抑制RA中新生血管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RA的有效策略。该文对近年来生成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及治疗靶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抗角蛋白抗体 (AKA)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EORA)诊断意义。方法 :以 Wistar大鼠中 1/ 3食管组织冰冻切片为底物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5 1例 EORA及 13 9例对照组的血清 AKA,记录同期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AKA对 EORA诊断敏感性 3 1.4% ,特异性 98.6%。早期 EORA患者 AKA阳性率 2 8.6%。 AKA阳性组 Ig M、ESR较阴性组高 ;医生及患者对病情活动性评分、Sharp评分有增高趋势。 16例 AKA阳性 EORA中 ,RF、APF、抗 Sa抗体阳性数分别为 11例、15例和 4例 ,AKA与 APF相关。结论 :AKA有助于 EORA诊断及早期诊断 ,是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勇  黄小鲁  方勇飞 《医学综述》2007,13(2):112-11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采用二维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芯片、生物信息学等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与正常人或骨关节炎进行比较,从RA患者血清、滑液或者滑膜中寻找差异蛋白,筛选出标志蛋白,从而协助R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兰会华  卢秋维  覃桂芳 《医学综述》2012,18(14):2180-218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及发病机制复杂。微小RNA(miRNA)是参与高等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分子,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有望成为新的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随着人们对miRNA功能的深入研究,miRNA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炎症性疾病不断被发现,在此主要综述miRNA在RA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青藤碱(SN)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DAS28〉3.2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正青风痛宁缓释片(SN)+甲氨喋呤(MTX)+柳氮磺氨吡啶(SASP)组40例,对照组:MTX+SASP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较快出现关节肿痛的缓解;治疗组的ACR70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SN治疗RA,兼具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DMARDs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镜下滑膜切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36膝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在关节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及损害程度,进行彻底的滑膜切除。结果:随访时问为半年~3年,优良率为83.3%。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早期镜下滑膜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并对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的发病机制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提供诊疗帮助。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风湿免疫科经临床确诊的2014年3月~2016年12月住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眼患者48例,同期就诊于眼科门诊的非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单纯干眼组)50例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 test,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干眼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并同时采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活动度相关的指标。依据干眼BUT、S Ⅰ t、FL客观检测指标,对干眼严重程度分级,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强度分级采用DAS28积分方法。对研究对象间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指标、干眼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OSDI、S Ⅰ t、BUT、FL的检查结果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单纯干眼组S Ⅰ t、BUT低于正常对照组,OSDI、FL高于正常对照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BUT低于单纯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高于单纯干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S Ⅰ t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风湿活动性指标ESR、CRP、RF检查结果比较,单纯干眼组、正常对照组ESR、CRP、RF低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中BUT与ESR、CRP、RF均呈负相关(P<0.05),FL与ESR、CRP、RF均呈正相关(P<0.05),S Ⅰ t、OSDI与ESR、CRP、RF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指标BUT呈负相关(P<0.05),与FL呈正相关(P<0.05),与S Ⅰ t、OSDI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活动指标ESR、CRP、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较单纯干眼患者干眼症状重,推断类风湿关节炎干眼与单纯干眼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越高,干眼的症状越重,推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可能影响干眼的严重程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与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症状检查,可以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与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