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0例IDC的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摄影X线征象。结果X线显示钙化39例(48.8%),肿块57例(71.3%),结构扭曲17例(18.9%),其中,23例钙化伴肿块,9例钙化伴结构扭曲。11例钙化颗粒多于5枚或钙化灶直径〉13cm。结论IDC常见X线表现为钙化,伴肿块或导管结构扭曲,综合临床和上述钼靶X线征象大部分IDC可作出相应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究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确诊乳腺癌患者的X线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乳腺X线片,能够清楚看到簇状呈泥沙样钙化17例,这17例中仅观察到泥沙样钙化而不伴有肿块者有7例;X线表现孤立模糊结节影5例;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6例;两侧乳腺密度不对称,呈局限致密浸润影12例;.根据病理分析得知:浸润性导管癌26例;导管原位癌5例;小叶原位癌3例;小叶癌早期浸润2例;上皮不典型增生部分上皮有癌变2例;小叶癌晚期浸润癌2例.结论:(1)X线表现上簇状泥沙样钙化是判断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根据;(2)对临床表现为小结节或临床无阳性患者,X线片示结节边缘不清晰或小尖角状突起时,要高度怀疑乳腺癌;(3)非对称性局部致密,乳腺结构扭曲紊乱,并有炎症或手术后遗症的,可以考虑乳腺癌的可能.(4)乳头溢液患者,并能够检查出乳导管内微小的病变,对于乳腺X线摄影能够准确地检查出早期乳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44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IDC)33例,导管原位癌(DCIS)11例。观察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X线表现为肿块24例,钙化19例,结构致密或扭曲12例;24例肿块除2例显示边界清晰的良性征象外,其他均为恶性边缘征象的肿块;典型恶性钙化多见(13/19),且钙化除单纯钙化外可同时伴发肿块或结构致密。(2)33例浸润性导管癌主要表现为肿块23例,结构致密或紊乱9例,以上两者伴钙化8例。(3)DCIS中全部表现为典型恶性钙化,且单纯钙化均出现于DCIS而未见于IDC中。(4)隐性乳腺癌均见于IDC,其中临床和X线隐性乳腺癌分别为4例和1例。结论导管癌的常见X线表现为肿块、钙化和结构致密,单纯钙化首先考虑DCIS,其余征象均首先考虑IDC。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乳腺癌检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9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图像,所有病例均经CAD软件检测,记录乳腺癌的X线征象、BI-RADS分类,病理类型并评估CAD检出的敏感性.结果:共有41例(42.3%)肿块,18例(18.5%)钙化,30例(31%)肿块合并钙化,7例(7.2%)结构扭曲和1例(1%)结构不对称.CAD检出乳腺癌X线征象总敏感性为88.7%(肿块,85.4%;钙化,94.4%;肿块合并钙化,100%;结构扭曲,57.1%),97例乳腺癌有11例(6例肿块;3例结构扭曲;1例钙化;1例结构不对称)未被CAD检出.肿块形状、边缘、BI-RADS分类及病理类型与CAD检测没有显著差异性.CAD检测有27.2%特异性及46.7%假阳性率).结论:CAD检测显示了高敏感性及低特异性.乳腺癌肿块形状、边缘、BI-RADS分类及病理类型不影响CAD检出敏感性,肿块密度、结构扭曲的毛刺粗细影响CAD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癌检出的意义,分析乳腺癌影像学的特点。材料与方法:对5800名女性乳腺进行筛查,受检者年龄13—81岁,分析乳腺癌的检出率、好发部位,乳腺癌病理类型与发病年龄关系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数字化摄影乳腺癌检出率1.57%(91/5800)。高发年龄段为41—59岁(35.2%)。影像学改变肿块68例(74.73%),肿块并毛刺49例(53.85%),结构扭曲11例(12.09%),不对称致密影7例(7.69%),单纯钙化5例(5.49%),肿块伴钙化36例,结构扭曲伴钙化4例。多发并两种病理类型5例(5.49%)。乳腺癌合并转移15例(1.65%)。结论:四肢神经鞘瘤的典型MRI征象为神经血管束走行区的椭园形肿块,边界清楚,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与起源神经偏心性相连。  相似文献   

6.
刘伟  沈钧康  周丽娟 《华西医学》2012,(11):1652-1655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中的影像学表现,提高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10年10月313例行FFDM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乳腺X线片,由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X线片观察并分析,参照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FFDM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误诊和漏诊的原因。结果病理结果显示,313例乳腺标本中,乳腺癌194例,乳腺良性病变119例。在乳腺恶性病变中,X线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型83例,钙化型95例,结构扭曲6例,不对称致密影8例,乳腺内弥漫性腺体结构模糊2例。X线诊断假阳性18例,假阴性20例。FFDM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2%、84.9%、87.7%、90.6%、82.8%。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肿块的边缘形态、微小钙化等类似于恶性;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乳腺腺体致密、不对称致密影及微小结构扭曲。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乳腺佩吉特病(MPD)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PD的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TM发现22例乳腺实质内异常,14例伴乳头、乳晕区异常。3例单纯MPD均呈粗大钙化,其中2例钙化位于乳头乳晕。8例MPD伴导管原位癌(DCIS)表现为单纯区域性或段样分布的细小多形性、粗糙不均质钙化;9例MPD伴浸润性导管癌(IDC)表现为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伴区域性或线样分布的多形性、粗糙不均质及线样钙化;2例MPD伴微浸润癌表现为肿块或局灶性致密影伴多形性、粗糙不均质的线样或段样钙化。6例接受MR扫描,表现为乳头、乳晕区不对称性异常强化区,时间-信号曲线3例呈速升-平台型、3例呈廓清型;MPD伴DCIS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匀强化,MPD伴IDC表现为区域性分布集簇状强化。结论 重视乳头乳晕区观察对正确诊断MPD至关重要;分析MTM钙化形态、分布特征和MRI特点有助于诊断MPD。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癌,结合献复习各种类型乳腺癌的主要X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40-59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30例(75%),60-69岁组有下降趋势6例(15%)。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为多见27例(67.5%)。病理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30例(75%),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6例(15%)。乳腺癌的X线影像特征以肿块为主,肿块边缘呈毛刺样及分叶状,肿块大多中心致密。乳腺癌的小颗粒状钙化形态特点与良性小钙化点可以鉴别。局部结构紊乱和小灶致密影是早期乳癌的表现。结论;钼靶X线摄影可以深入揭示乳腺癌的表现特征,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闫百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71-7771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钼钯摄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乳腺检查病例240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8例,分析其年龄分布特征,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特征,评价其X线诊断价值。结果 8例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为35~65岁,导管原位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乳腺小叶癌1例,浸润性黏液癌1例,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者1例,肿块合并钙化者4例,单纯钙化者1例。结论数字乳腺钼钯摄影技术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结合真空穿刺活检对临床0-Ⅰ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真空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征象:37例中,显示肿块14例(38%),其中合并恶性钙化7例,单纯肿块无钙化7例;单纯恶性钙化7例(19%);局限性不对称致密12例(32%);局部结构扭曲4例(11%)。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结合真空穿刺活检对诊断临床0-Ⅰ期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及钼靶特征,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二者联合对诊断DCIS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DCIS的超声和钼靶特征,并利用BI-RADS第4版分别进行评估。结果超声表现为Ⅰ型结节肿块型9例,Ⅱ型导管扩张填充型15例,Ⅲ型结构紊乱型3例,Ⅳ型囊实性混合回声型1例,V型无占位的单纯钙化点型2例。钼靶表现为钙化者23例,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或等密度肿块者11例,表现为结构紊乱者13例,未见明确占位病变1例。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6.6%,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8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χ02.05,1,P>0.05),二者联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钼靶和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χ02.05,1,P<0.05)。结论超声和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非肿块型DCIS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并观察其术后病理特征及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指数等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将患者分为导管型(Ⅰ型)、腺体型(Ⅱ型)、钙化型(Ⅲ型)和结构紊乱型(Ⅳ型)4组,分析4组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8例DCIS患者中,导管型为21例(30.9%),腺体型为10例(14.7%),钙化型为31例(45.6%),结构紊乱型6例(8.8%)。各型患者间在年龄、月经状态、临床症状、前哨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及Ki-67指数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型中以病理组织学表现为低级别的单纯DCIS、免疫组化指标HER2阴性表达为多见(81.0%)(P<0.05);钙化型中以HER2阳性表达为多见(64.5%)(P<0.05)。中低级别DCIS及HER2阴性表达与导管型之间存在相关性,而高级别DCIS及HER2阳性表达与钙化型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非肿块型DCIS患者的部分超声征象与其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癌(DCIS-MI)的临床、X线及病理表现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及DCIS-MI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学资料,其中DCIS组93例(96侧),DCIS-MI组40例(40侧)。结果 DCIS组49侧(49/96,51.04%)、DCIS-MI组10侧(10/40,25.00%)触诊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淋巴结转移均为阴性,DCIS-MI组4侧(4/40,10.00%)前哨淋巴结转移,7侧(7/40,17.50%)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X线主要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CIS组单纯钙化比例较高(41/96,42.71%),DCIS-MI组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比例较高(24/40,60.00%);两组钙化形态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IS组钙化形态主要呈细小多形性(39/57,68.42%),成簇(25/57,43.86%)及段样(31/57,54.39%)分布,DCIS-MI组钙化形态多呈线样分支状(14/27,51.85%),段样(18/27,66.67%)分布。两组病灶最大径、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及Ki-67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IS与DCIS-MI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DCIS-MI更具浸润性癌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影像特征及病理核分级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的患者105例,共107个病灶,术前均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系统描述病变的X线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病理核分级及其影像特征与不同肿瘤因子表达(HER2阳性组、ER阳性组和三阴组)的相关性。结果 钙化为DCIS的主要影像学特征(74/107,69.15%),HER2阳性组、ER阳性组、三阴组间钙化形态及分布类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R2阳性组以区段样分布(23/45,51.11%),线状分枝状钙化(18/45,40.00%)表现为主,主要为高级别DCIS(38/55,69.09%)。ER阳性组以区域性分布(23/45,51.11%)、多形性钙化(12/23,52.17%)表现为主,以非高级别为主(22/42,52.38%)。结论 DCIS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特征与肿瘤的一些分子生物学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危和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CT影像特征之间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中危和高危GIST患者42例,分析两组问cT特征如肿瘤大小、形状、生长方式、强化程度、边界、液化坏死、钙化和转移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中危组患者22例,平均年龄(51±8)岁,50%(11/22)直径≤5cm;72.73%(16/22)呈圆形或类圆形;50%(11/22)腔内生长;63.63%(14/22)中度强化,36.36%(8/22)轻度强化;36.36%(8/22)边界欠清晰;54.55%(12/22)有液化坏死,31.82%(7/22)有钙化,1例发生远处转移。高危组患者20例,平均年龄(51±8)岁,55%(11/20)直径≤5cm;20%(4/20)呈圆形或类圆形;25%(5/20)腔内生长;55%(11/20)中度强化,40%(8/20)轻度强化,5%(1/20)明显强化;65%(13/20)边界欠清晰;85%(17/20)有液化坏死,5%(1/20)有钙化,15%(3/20)发生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在肿瘤大小、生长方式、边界、强化程度及转移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6,0.096,0.064,0.808,0.249),高危组中分叶状或不规则状肿瘤和液化坏死发生率高于中危组,钙化发生率低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03,0.027)。结论CT特征中肿瘤形状、坏死和钙化发生率有助于鉴别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肿瘤大小在鉴别中危组和高危组方面意义有限,肿瘤生长方式、强化程度、边界清晰度等CT特征在鉴别中、高危患者方面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病理与BI-RADS分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x线特点与BI-RADS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病理证实的DCIS病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与病理特点,分析BI-RADS分级的分布与阳性预测值。结果 DCISX线以钙化为主,14例(46.7%),形态为泥沙样、分枝状及多形性钙化;单纯肿块3例(10.0%);结构扭曲征象2例;无特殊改变(即阴性)11例。BI-RADS:0级8例,2级2例,3级2例,4级9例,5级9例,BI-RADS阳性预测值60.0%。结论 DCIS的X线表现为单纯钙化为主,BI-RADS分级阳性预测值较低,需其他检查方法弥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诊断无钙化DCI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接受乳腺X线摄影及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根据X线摄影判定病灶是否存在钙化;比较有、无钙化DCIS病灶形态、早期强化、延迟强化方式、核分级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结果133个DSIC病灶,48个无钙化,85个有钙化。MRI对无钙化DCIS的敏感度(48/48,100%)高于X线摄影(26/48,54.17%,χ2=28.54,P<0.01)。有、无钙化DCIS动态增强MRI早期强化及核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1、6.79,P均<0.05),而病灶形态、延迟强化方式及ER、PR、HER-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钙化DSIC中,19个呈肿块样、65个非肿块样强化,其延迟强化方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4,P=0.04)。无钙化DCIS中,12个呈肿块样强化、36个呈非肿块样强化,其早期强化及延迟强化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对无钙化DCIS的敏感度高于乳腺X线摄影;无钙化DCIS多为非高核级,动态增强MRI早期迅速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