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7例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先取左侧卧位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游离并清扫区域内淋巴结,然后取平卧位行腹腔镜下胃游离并清扫淋巴结,利用剑突下小切口将胃制成管状胃,将其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吻合,所有患者组成观察组。另抽取本院同时期57例行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组成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309.4±43.6)min,术中出血量(243±39.3)mL,术后住院(12.4±5.3)d,共清扫淋巴303枚,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共发生功能性胃梗阻2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2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胸部小切口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胸腹腔镜联合胸部小切口行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31例,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胸腔镜辅助加右侧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10 cm下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胸部淋巴结,上提胃入胸腔并制作管状胃,于右侧胸腔内行食管胃吻合。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60~220 min,其中腹腔镜手术时间60~100 min,胸部手术时间80~14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术后4~7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引流总量560~1250 mL。清扫腹腔及胸腔淋巴结15~30枚,其中4例发现阳性淋巴结。术后住院9~12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31例随访6~16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胸部小切口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联合腹部小切口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行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72例,手术采用全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游离胸段食管及肿瘤,并清扫纵隔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小切口非气腹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胃的游离、清扫腹腔内淋巴结及管状胃成型,左颈部切口完成胃食管吻合术。结果全组72例均经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食管癌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5 h,其中胸腔镜游离平均时间1.6 h,术中平均出血量275 m 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5个,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8.5 d。无中转开胸。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83.3%,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腹壁小切口辅助微创根治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全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行全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6~72岁,平均63.6岁.先仰卧位,腹腔镜游离胃及管状胃成形,后取左侧半俯卧位,胸腔镜游离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镜下完成食管荷包及胃食管机械吻合.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80~330 min,平均302 min;其中腹腔镜操作时间110~130 min,平均118 min;胸腔镜操作时间140~170 min,平均156 min.手术出血量100~180 mL,平均130 mL.清扫淋巴结14~28枚,平均21.3枚;转移淋巴结0~5枚,平均1.6枚.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保守治愈.术后病理分期:Ⅰb期2例,Ⅱ期2例,Ⅲa期1例.全组患者随访2~10个月,平均6.8个月,无复发.结论 全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胸腹腔镜联合全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9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均采取先左侧卧位90°,行胸腔镜下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后,护理人员将患者改平卧,尽量吸尽胃内积液或积气,安置膀胱截石位,护士主动、准确、及时配合医生完成腹腔镜下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制作管状胃;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间断吻合等,最终完成手术.结果 9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平均耗时4小时.手术过程顺利、安全.结论 积极做好手术的配合对整台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49-51
目的探讨联合胸腹腔镜手术在食管癌切除中的安全性、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共5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联合胸腹腔镜切除术,左侧俯卧位下胸腔镜游离食管及胸部淋巴结清扫;再平卧位,腹腔镜游离胃及腹部淋巴结清扫,然后将胃制成管状,并左颈部手工分层吻合。结果本组资料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除1例因肿瘤明显外侵中转开胸完成手术外,其余5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4例,声音嘶哑4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相关术后并发症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8例,其中食管癌位于上段者1例,中段5例,下段2例。先左侧半俯卧位,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再取仰卧位,腹腔镜游离胃,并行胃食管左颈部吻合。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开腹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240~400 min,术中出血120~420 ml,清扫淋巴结4~22枚,术后住院14~19 d。术后出现呼吸衰竭1例,经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痊愈;声音嘶哑1例。随访2~11个月,均健康存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右侧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对于食管癌病人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8月~2012年1月共有12例食管癌患者行了经右胸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其中胸上段食管癌2例,胸中段食管癌8例,胸下段食管癌2例,手术均采用经右胸全胸腔镜游离切除食管癌并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腹游离胃,经胸骨后上提胃至左颈部行胃食管吻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病人,平均手术时间220(190~250) min,其中胸部手术时间平均为80(60~140)min,术中出血量约230(200~350)mL,平均淋巴结清扫12.5枚,其中胸部淋巴结6.5枚,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9d,平均住院时间9.3d,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肺部感染,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经右胸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成熟的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降低肺部并发症,手术效果与开放手术一样.  相似文献   

9.
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采用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手术(Ivor-Lewis)10例,腹腔镜下游离胃、管状胃成形及打开膈肌裂孔;胸腔镜下游离中、下段食管,将胃提至奇静脉弓,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奇静脉弓下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30 min,手术经过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术中平均出血200 mL.所有病例均无肺部并发症,无吻合口瘘,1例出现胃排空障碍,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我们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2~78岁。平均65岁。病变部位:食管上段癌2例,中段癌32例,下段癌6例;病理类型为鳞癌39例,腺癌1例。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及清扫淋巴结,在腹腔镜下游离胃,经胸骨后隧道上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结果3例因胸腔粘连,1例因肿瘤明显外侵而胸部中转辅助小切口,腹部无中转开腹。全组手术时间240~320min,平均270min,胸腔镜时间45~90min,平均60min,腹腔镜时间45~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150~300ml,平均200ml。淋巴结切除8~20枚,平均11.8枚。术后住院10~13d,平均11d。术中无出血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6例(术后第8~14天),经伤口换药均能痊愈;术后无乳糜胸、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例,Ⅱ期34例,Ⅲ期5例。随访患者39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3个月。结论按照此设计进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创伤及并发症,操作简单易行,容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运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52例食管癌患者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颈部采用食管胃侧侧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吻合过程均顺利,全组手术时间180~435 min,平均264 min,其中吻合平均时间约23 min。术中出血50~450 ml,平均120 ml。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4例,术后短期随访无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运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单操作孔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在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接受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11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联合腹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single-utility incision total endoscopy McKeown esophagectomy,sTEME),29例行三孔胸腔镜腹部开放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hree-port thoracoscope combined with laparotomy McKeown esophagectomy,tTLME),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及胸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E组的腹部手术时间较tTLME组长(P<0.05),腹部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指数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tTLME组(P<0.05).两组腹部淋巴结清扫数、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淋巴结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联合腹腔镜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可行,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全腔镜技术对31例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术,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胸部区域淋巴结,腹腔镜下游离胃,清扫腹部区域淋巴结,胃制成管状在颈部与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3±48)min,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220±59)ml。1例术后腹腔迟发性出血,2例术后乳糜胸,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但对术者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方法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由作者本人完成的3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4组(A、B、C、D),A、B、C组每组10例,D组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中转开腹,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成熟模式引导,具备一定胸腔镜其他手术操作经验的无胸腹腔食管癌切除经验医师完成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15.
陈溉  姚健  官禹 《四川医学》2009,30(10):1567-1569
目的探讨手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适应证。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在手辅助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17例。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胸段食管及肿瘤,清扫胸腔内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切口完成胃的游离及清扫腹腔内淋巴结,颈部切口完成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结果1例因双腔气管插管失败,1例因胸腔粘连中转开胸,另15例经胸腔镜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0-360min,平均27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40ml。清扫淋巴结4-10枚,平均6.4枚。术后2-3d拔除胸腔引流管,引流量200-500ml,平均350ml。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3个月恢复。17例随访4-15个月,平均8个月,均健在,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主要适用于食管癌临床Ⅰ期及Ⅱ期,肿瘤长度〈5cm,无外侵及纵隔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胸腹腔镜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胸腹腔镜(n=56)和传统开胸(n=53)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病死率及随访情况等差别。结果 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但失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病例数、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等方面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8.9%,少于开胸组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3~21个月,腔镜组复发或转移率为5.7%,生存率98.1%;开胸组复发或转移率8.3%,生存率为97.9%;两组在复发或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胸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 VATS)食管癌切除术及手辅助电视胸腔镜( H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予以VATS食管癌切除术,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其中15例在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36例先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辅助手经腹部切口右肋弓下腹膜外进入右胸托肺及协助VATS游离食管,将胃提至颈部吻合。结果: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200 min,H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160 min。手术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吻合口狭窄。1例HVAST手术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颈部伤口敞开换药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VATS食管癌切除术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特别是HVATS食管癌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