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天一  刘峰  龙俊  龙舟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36-173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再出血的危险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的80例动脉瘤患者,根据在手术或栓塞治疗前是否使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癌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分成2组,比较2组患者再次出血的危险性。结果:第Ⅰ组中共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4例,第Ⅱ组中共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没有增加患者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尽管早前研究报道静脉应用硫酸镁可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延迟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但最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Mees等比较硫酸镁与安慰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发现静脉应用硫酸镁无助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该实验选取120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分为两组(其中1例治疗分配丢失):硫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的64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颅内夹闭术(对照组)进行干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治疗后,实验组出现脑积水、血管痉挛、神经功能下降和再出血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方式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文献检索PubMed,检索词采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动脉瘤(aneurysm)及预后(prognosis).研究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显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受Hunt-Hess分级、年龄、合并高血压、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缩短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结合术后腰穿血性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3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结合术后腰穿血性脑脊液引流治疗(观察组),并与前期30例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察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结合术后血性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17例)和出血组(29例)。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考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年龄、干预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血压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干预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血压分级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早治疗并积极控制血压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清钠浓度进行了研究。发现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中合并低钠血症者7例(54%),32例其他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动脉硬化性26例,脑肿瘤继发者3例,原因不明者3例)合并低钠血症者25例(79%)。结合文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率和病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合并低钠血症,而且其他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多合并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6天内。本文仅是一个粗浅的研究,对于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低钠血症中,限制液体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宏发  黄樱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2):132-135,16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神经急症.SAH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大约80%的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尽管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发病率仍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根据实际病情,分别进行动脉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脑积水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并评估头痛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显效15例、好转9例,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后的脑血管痉挛、三脑室宽度、哈氏值、头痛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容易并发脑积水,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腰大池引流,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 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戚益群  赵华  蒋和娣  思源  蒋涛 《华夏医学》2004,17(2):259-260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所致病残率高达67%。现就我科1998年1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2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建民  王勇杰 《浙江医学》2023,45(14):1457-1460
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致残和致死率,目前干预手段主要为开颅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动脉瘤破裂治疗方式的选择、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介入抗血小板治疗和血流导向装置的安全性、复杂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础研究应用进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背景下颅内动脉瘤治疗等展开述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因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并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48例患者中29例动脉瘤完全闭阻;24例患者出现动脉瘤破裂性出血(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3手术后15d行脑彩超检测,其中24例患者显示重度血管痉挛,8例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靠性依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水肿的易患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民权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5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进入脑室、高血压病史、Fisher级别、Hunt-Hess级别、出血位置、年龄均为导致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及时了解和关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否存在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有效借助CT扫描判断脑积水发病及病变程度,及时给予正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效果与应用价值,以此为临床早期发现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及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5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3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CT检查。根据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并统计检出率。结果 53例患者行常规CT检查后进行治疗,其中有29例(54.72%)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有22例(41.51%)患者获得显效恢复,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较高。结论常规CT影像检查手段可以有效的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诊断,有利于进行定位于定性。其将具有诊断优势与一定经济条件优势,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进一步治疗具有显著意义。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金晓  连烨 《华夏医学》2021,34(2):130-133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终板造瘘(FLT)联合单纯动脉瘤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31例,按时间对积水情况进行分期,对其临床症状、CT、诊断标准、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31例患者全部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形成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脑积水,临床诊断脑积水的首选方法为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以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2周内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HBO组),选取同时段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行高压氧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住院费用、Hunt-Hess分级、治疗前后ADL评分等资料,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每个QALY的成本,HBO组少于对照组,进一步比较两组间Hunt-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获得每个QALY投入的成本,对照组高于HBO组。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能够达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TOF(三维时间飞跃法)-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5例患者进行3D-TOF-MRA检查。结果:在这55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被检测出33个动脉瘤。结论:使用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准确率。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