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7年8月~2012年7月对6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术后定期复诊肠镜同时行内镜下直肠息肉电灼切除。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82±42)min,出血量(180±65)mL,肠功能恢复时间(72±21)h,住院时间12~17d,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排便3~8次/d,无息肉癌变发生。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行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4年 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2 3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 ,分为传统开腹手术 (开放组 ,12例 )和经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 ,11例 )两组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  2 3例均行结肠全切除术。开放组中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7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子宫前倾位固定和直肠前突修补 2例 ;腹腔镜组 11例全腹腔镜手术 3例 ,手助腹腔镜手术 8例 ,附加直肠功能性悬吊和子宫前倾位固定 2例。开放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 ( 3 78h比 4 79h) ,两组的术中出血 ( 15 8 6ml比 10 7 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 3 71d比 2 86d)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 10 14d比 14d)无明显差别 ,开腹组 1例发生切口裂开 ,腹腔镜组 1例发生左侧胸腔血性积液。术后 1月~ 16月随访 ,平均排便 2 45次 /d。结论 开腹或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均安全、有效 ,腹腔镜手术外观好 ,切口并发症少 ,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据法将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患者对研究目的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腹全子宫切除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相应,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在医院设备及技术允许且患者病情适用的情况下应推广应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对比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39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分经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9例和开腹手术(开腹组)20例两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操作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9例均行结肠次全...  相似文献   

5.
杜峰  王栓铎  李毅星 《中外医疗》2011,30(11):51+53-51,5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特点,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根治结肠癌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组(47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49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导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开腹组时间短(P〈0.0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中晚期结肠癌,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全子宫切除术各98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1)腹腔镜组98例均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出血量为55.6±3.4 mL,手术时间75.4±24.9 min,肠道恢复时间32.2±1.4 h,术后住院天数4.7±0.7 d。(2)开腹组:出血量81.2±6.6 mL,手术时间60.2±5.1 min,肠道恢复时间38.1±2.1 h,术后住院天数7.1±0.9 d。两组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路径和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10月对26例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按照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处理系膜血管、游离右半结肠系膜和肠管、体外切除病变肠管并吻合的手术路径进行手术,并对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手术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中转开腹1例.平均手术时间(1 58±32)min,平均出血量(97±39)mL.辅助切口平均长(5.7±1.8)cm,术后第1天VAS评分(5.8±1.4),排气排便平均时间(46.5±4.8)h.清除淋巴结的平均数(14.6±8.4)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3.3)d.辅助切口感染率4%(1/25),无术后并发症.术后25例患者中3例失访,余随访2~46个月,2例结肠癌患者肝转移死亡.随访患者腹壁穿刺孔及辅助小切口均无肿瘤种植和肠梗阻发生.结论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手术的优越性,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次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协和医院2002~2007年接受次全结肠切除术的48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开腹组(21例)和腹腔镜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以及疗效评价.结果 48例均行次全结肠切除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便秘症状改善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引流管引流量、伤口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行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家族性息肉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年8月至1999年8月24例保留盲肠的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瘤。结果:2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达100%,随访时间2-10年,(平均5年)均无癌变,以上病例上后每日排便1-2次16例,3-4次8例。结论:若能定期随访,保留盲肠的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FAP术中如何在腹腔、盆腔筋膜解剖层面减少发生输尿管损伤风险。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2013年8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高青院区及总院就诊的 FAP 患者,将成功施行腹腔镜结肠全切术( LTC)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保留手术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手术视频观察手术入路过程中筋膜间隙定位与输尿管、腹部、盆腔筋膜关系,避免腹腔镜下治疗FAP术中输尿管损伤。结果:20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根据探查情况采取了结肠系膜入路与侧腹膜入路,有5例患者因视野不清、出血造成解剖层次过深而破坏Toldt’ s筋膜及因分离输尿管过度出现输尿管损伤的风险。2种手术入路的男女患者均存在此风险。结论:腹腔镜治疗FAP术中的结肠系膜入路和侧腹膜入路各有优劣,但无论采用哪种手术入路,熟练掌握输尿管毗邻关系、镜下准确寻找腹盆腔筋膜及间隙都是避免输尿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樊人瑜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6,37(3):276-279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及其癌变危险因素,为监测预防FAP癌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65例FAP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癌变,分为FAP癌变组(35例)与未癌变组(30例),统计分析FAP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65例FAP患者中,35例患者经病理确诊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3.85%。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P<0.05),且和癌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FAP癌变倾向极高,发病年龄、腺瘤数量、腺瘤大小及腺瘤组织学类型是影响FAP癌变的相关因素,与癌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2004—02~2008—10腹腔镜阑尾切除术(n=128)和开腹阑尾切除术(n=108)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腹阑尾切除术短(P〈0.01);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明显降低。而在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比开腹阑尾切除术长(P〈0.01)。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插管和苏醒期的反应。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ASAⅠ~Ⅱ级,年龄35—60(41.2±6.8)岁,体重45—70(61.5±5.9)kg,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S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0.3μg/(kg·h)泵人,F组术中使用芬太尼2μg/(kg·h)静脉注射。两组均以丙泊酚6—8mg/(kg·h)恒速泵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记录:(1)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时的血压和心率;(2)丙泊酚的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评分;(3)术后疼痛的评分。结果(1)诱导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幅度S组小于F组,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也较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插管时的呛咳反应发生的比例较F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丙泊酚的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术后疼痛的评分S组较F组低。结论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LC的全凭静脉麻醉,并且麻醉苏醒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技术逐步应用到胰腺外科手术。文中对比分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y,ODP)临床疗效,探讨LDP的优缺点。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共行LDP13例,同期所行ODP15例,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保脾率、术后发生胰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P组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LDP组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 LDP安全、可行,短期临床疗效优于OD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4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对照组40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4.8±6.1 mL、125.9±28.7min、22.1±3.4 h、4.6±0.9 d vs 96.2±12.8 mL、62.4±11.8 min、37.9±6.2 h、7.3±1.2 d,t=11.258、21.587、6.715、3.136,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42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使用止痛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肠管切除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组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传统开腹手术23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好。值得推广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TH)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大子宫的临床疗效,探讨大子宫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方法以厦门市第二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子宫体积〉孕12周)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子宫体积〉孕12周)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良性疾病导致的大子宫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认清解剖,提高手术技巧,合理应用手术器械,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