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心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心脏往往是最早受累也是最常受累的器官,是引起脓毒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对脓毒症引起的心功能障碍没有明确的定义,其临床表现为左心和(或)右心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多且复杂,目前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致心肌缺血缺氧、免疫反应及炎症介质对心肌细...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会 《医学综述》2013,19(12):2127-2130
脓毒症是指由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近年来,脓毒症的发病率呈日趋增高的趋势,且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导致脓毒症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心功能的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脓毒症导致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无确切定论,涉及细菌毒素、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等多方面。其中,心肌能量代谢的障碍在心功能障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能够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还可导致膈肌功能障碍、加重呼吸衰竭,对于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脓毒症引发膈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是由多因素相互交联所导致,脓毒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膈肌纤维蛋白的降解、氧化应激相关损伤、机体营养不良状态、电解质紊乱、机械通气及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膈肌损伤。目前脓毒症相关膈肌功能障碍(SIDD)的治疗仍未取得显著成果,且SID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了解SIDD病因及发病机制对防治SID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圆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155-157
一直以来,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都是PICU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机体多脏器功能改变.对其发病机制的探索一直是全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汇总并分类叙述,以便大家及时了解相关动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脉轮廓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4例脓毒症患者依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射血分数分为心功能减退组(EFt〈55%)16例及心功能正常组8例(EF~〉55%)。分别予诊断开始0.6、12、24、48、72小时利用PiCCO监测仪监测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减退组的CI、SVRI低,EVLWI、M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28天死亡率心功能减退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技术能持续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低循环动力学阶段的出现,能更好地指导脓毒症心脏功能障碍患者液体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7.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升高态势,病死率居高不下,而急性肺损伤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表现为难治性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等特征,肺脏是脓毒症最易受累的靶器官,因此脓毒症患者极易并发急性肺损伤,且通常预后较差。文章就近年来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右心功能障碍(eRVD)发生率及其对28天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庆市立医院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在ICU首次心脏超声是否符合美国心脏超声学会(ASE)右心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分为早期右心功能障碍组(eRVD组,38例)和非右心功能障碍组(NeRVD组,60例)。所有患者均在确诊脓毒症休克的24小时内采用超声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和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同时记录患者其他相关临床资料等,并随访患者自入住ICU开始28天生存情况。结果 eRVD组自入住ICU开始28天死亡率高于NeRVD组患者(P<0.05)。eRVD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强心药的使用比例均高于NeRVD组(P<0.05),eRVD组机械通气时间[5 (4,6)d比2 (2,3)d,P<0.05]、ICU住院时间更长[8 (7,9)d比6 (6,8)d,P<0.05]。APAC...  相似文献   

9.
适当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机体抵抗感染,但过度激活或持续时间过长的炎症反应可危及生命。新的脓毒症3.0对脓毒症定义突出了感染和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脓毒症诱导的心功能障碍通常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最后一步。脓毒症时大量儿茶酚胺可以介导包括高分解代谢状态、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钙离子超载等在内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甚至坏死。脓毒性超肾上腺素能驱动导致持续性心动过速、心肌氧供需失衡、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造成心肌缺血损伤、组织灌注不足。β受体阻滞治疗可通过阻断高儿茶酚胺的细胞毒性作用、降低心率、改善心肌氧供、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β受体敏感性等作用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尤其以超短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综述艾司洛尔在脓毒症诱导的心功能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由ACCP(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和SCCM(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于1991年共同提出的一个新的临床概念和综合征,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的脓毒症、创伤、烧伤、病理产科、心肺复苏后等急性病变持续至少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不进行有效干预,将无法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由于其涉及许多临床危重症的基本过程,影响重大,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联合诊断模型并验证。方法 纳入2015年8月—2017年8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呼吸重症监护室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选取其中心功能正常177例(心功能正常组)和舒张性心功能障碍66例(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构建联合诊断模型,生成联合预测因子pre1。结果 心功能正常组和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组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与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有回归关系(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3.231+0.046×年龄-0.344×平均动脉压+0.104×NT-proBNP+0.065×H-FABP+0.744×新发心律失常。年龄、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是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联合预测因子pre1诊断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AUC大于年龄、平均动脉压、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Z=1.798,P=0.040;Z=3.124,P=0.001;Z=1.894,P=0.032;Z=1.671,P=0.050;Z=1.901,P=0.026)。简单随机选取80例脓毒症患者,代入联合诊断模型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89.58%,符合率为85.00%,阳性似然比为7.49,阴性似然比为4.09。结论 年龄、NT-proBNP、H-FABP、新发心律失常是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预测因子诊断脓毒症舒张性心功能障碍优于单项指标,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脓毒症;生物学标记;心室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志忠  周荣斌 《医学综述》2009,15(19):2929-2931
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心肌损伤在脓毒症中为器官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本文综述了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产生原理和临床应用,从而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诸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毙症,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的减退。POCD可致患者康复延迟、住院天数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等,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但对POC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只能从可能引起POCD的相关因素着手,提高对POCD危险因素的认识,在围术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对76名NYHA分级Ⅲ~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组,心功能Ⅲ级为Ⅲ级组,心功能Ⅳ级为Ⅳ级组,另选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Ⅲ级组与Ⅳ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4周,对照组未予处理,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25浓度、LVEDd及LVEF大小并比较其变化,对CA125的浓度与LVEDd、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血清CA125越高,LVEDd越大,LVEF越低,心力衰竭好转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P<0.05),其中Ⅳ级组CA125浓度及LVEDd仍高于Ⅲ级组,LVEF仍低于Ⅲ级组.CA125浓度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肱踝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冠心病(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研究中的意义。方法:286例CHD患者按超声心动图检测分为CHD心脏重构组(实验组,150例);CHD心脏正常构型组(对照组,136例)。检测两组BaPWV和心功能各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与BaPWV相比,实验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僵硬度较高,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原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心功能各参数有相关性。结论:BaPWV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于预防测评CHD心功能异常和心脏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BaPWV是CHD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行胆道手术的安全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在65岁以上并接受了胆道手术的住院患者,共119例患者被纳入分析。患者按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根据患者病情分别进行了干预,如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3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等药物,以改善心功能、控制高血压、稳定血糖、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心肌缺血、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等。经过相应处理后观察两组患者重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发生率是否不同。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发现明显不同。结论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胆道手术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赵焕东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27-172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成56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B型尿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在LVEDD、LVEF、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及BNP改善的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可使心功能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吸入麻醉药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玢 《医学综述》2013,19(10):1850-185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多数为一过性的,少数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近年研究发现,麻醉和手术是POC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吸入麻醉药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但具体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的积聚、神经炎症、神经元内钙失衡、突触可塑性下降以及一氧化氮的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