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分析其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例MDS患者作为MDS组,同期20例AA患者作为AA组.两组患者均行骨穿刺留取骨髓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骨髓细胞比例及形态学特征.结果 MDS组早幼粒细胞、早幼红细胞比例均高于AA组,淋巴细胞、成熟单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讨血清铁、铁蛋白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效造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我院45例初诊为MDS患者(未对输血形成依赖)、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45例健康体检者的SI、SF水平,并将分为MDS组、AA组、健康组,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MDS组SI水平低于AA组(P<0.05),略高于健康组(P>0.05),MDS组SF明显低于AA组,高于健康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中环形铁粒幼细胞贫血4例(8.89%),而AA组均未发生,MDS组细胞外铁异常11例(24.44%),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菌状存在,AA组11例(33.33%),骨髓小粒可染铁基本均为球状或块状存在。结论未对输血形成依赖的MDS患者SF显著升高,但仍低于AA,故通过SF的变化,能明确骨髓无效造血的特征,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提供有利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液稀释的细胞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 50例骨髓液稀释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经瑞氏染色骨髓片的骨髓细胞的各种病态变化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骨髓片中的粒系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片中的粒系原始细胞及红系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占比84.0%、油滴占比92.0%均高于对照组的4.0%、12.0%,血凝块占比0、颜色鲜红占比0均低于对照组的96.0%、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淋巴细胞比例以及骨髓小粒和油滴的分布情况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液稀释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对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小粒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小粒增多,骨髓小粒、中的细胞面积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对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诊断主要基于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病理切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对典型的AA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对于不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其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漏诊误诊。骨髓病理切片检查对AA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由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郑磊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56-2956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在临床和外周血像均呈三系减少,骨髓象增生减低,易造成混淆,给形态学诊断带来困难.为了提高诊治水平,我们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染色观察了17例hypo-MDS和24例AA患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数目和类型,以鉴别hypo-MDS和A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郑磊 《贵州医药》2005,29(9):833-834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和外周血像均呈三系减少,骨髓像增生减低,易造成混淆,给形态学诊断带来困难。为了提高诊治水平,我们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染色观察了17例hypo-MDS和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数目和类型,以判断鉴别hypo-MDS和AA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在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改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往往因为鉴别困难而造成误诊、误治。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本院共收治MDS 96例,并与同期105例AA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骨髓活检组织定量病理学及临床相互关系。方法从收集的小儿骨髓活检标本中抽取ITP 127例,AA 204例,MDS 26例,定量观察骨髓造血容积及巨核细胞变化,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造血容积:ITP(67.0±20.1)%,AA(19.8±15.6)%,MDS(59.4±24.8)%。ITP、MDS造血容积显著高于AA(P<0.05)。巨核细胞计数:ITP(9.6±4.1)/低倍视野(LPF),AA(1.5±1.3)/LPF,MDS(4.0±2.3)/LPF。病史回顾及随访:ITP患儿中8例转变为AA;AA中28例有ITP病史,2例有MDS病史,1例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DS中5例转化为AA,1例转化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转化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结论骨髓定量病理学差别可作为三种病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ITP和MDS低增生型有可能发展为A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骨髓涂片和切片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64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检查,对贫血患者对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上,骨髓切片要比骨髓涂片的效果好,同时对21例贫血患者的诊断情况要比穿刺涂片效果好,在对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骨髓涂片要好于骨髓切片。结论骨髓涂片对MA(巨幼细胞性贫血)、IDA(缺铁性贫血)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对AA(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价值不大,但是骨髓切片能够使AA病情检查率得以提高,而对诊断MA和IDA却没有特别大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苯对造血功能有毒性作用,近年来报告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们1987~1997年诊断接触苯后发生的恶性血液病11例,其中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难治性贫血(MDS-RA)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骨髓检验在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0例非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骨髓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髓增生程度中Ⅰ级与Ⅱ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Ⅲ级、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有效反映骨髓结构改变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诊疗过程.方法 收集1例由AA转化的MDS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45岁男性,6年前曾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病理等检查明确诊断为AA.治疗上首先给予雄激素等促进造血但效果不佳,4个月后加用环孢素,治疗1年后患者就诊,此时血常规结果提示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WBC)较前已有所恢复,但由于血小板(PLT)一直无明显提升.为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再次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但未发现异常.在随后的2年多随访时间里,虽然该患者定期检测环孢素浓度并规范调整治疗,但WBC和PLT始终未见好转,Hb甚至有下降趋势,而患者网织红细胞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逐渐升高.因此考虑患者的原发病可能已转化,故再次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骨髓中三系均存在病态造血,最终患者诊断为MDS(AA继发).结论 对于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不佳的AA患者,尤其是重度AA患者,应积极监测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情况,若疾病转化则应尽早处理,有条件者也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避免其向其他克隆性疾病转化.同时,由于AA患者存在向MDS转化的风险,在做骨髓检查时可以通过MDS的流式细胞术(FCM)积分系统早期判断患者原发病是否已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RCAS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结果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中sRCAS1水平为(0.37±0.14)μg/L,正常对照为(0.09±0.11)μg/L(P<0.05)。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为(1.00±0.08)μg/L,正常对照组为(0.81±0.05)μg/L(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骨髓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及合作医院接受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治的患者资料,从中随机选择62例患者作为探究组,同时随机选择34例同期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所选患者进行骨髓检验。结果探究组患者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参照组Ⅰ、Ⅱ级占91.18%,Ⅲ、Ⅳ、Ⅴ级占8.82%,探究组Ⅰ、Ⅱ级占6.45%,Ⅲ、Ⅳ、Ⅴ级占93.55%,参照组Ⅰ、Ⅱ级患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探究组(P<0.05),探究组Ⅲ、Ⅳ、Ⅴ级患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骨髓检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骨髓结构改变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取得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贫血(MA)、溶血性贫血(H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活性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55例贫血性疾病患者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分为AA组29例、IDA组38例、MA组29例、HA组32例及MDS组27例。另选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美国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A、IDA、MA、HA、MDS、对照组中的LDH、ALT、AST、ALP等酶的活性度。结果 MA、HA、MDS组中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组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ALT、AST、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酶检测简便、易行,患者接受程度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贫血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骨髓小粒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再障 )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 5 6例急性再障患者的初诊骨髓片及 3例治疗后骨髓片的骨髓小粒成分进行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6例急性再障均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 (2例有苯接触史 ) ,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7~6 1岁 ,平均 37岁。油镜观察其初诊瑞氏染色骨髓片中的骨髓小粒的分布及成分 ,并做RAS染色进行细胞鉴别 ,3例治疗后再进行观察。2 结果2 .1 骨髓小粒的检出率  5 6例急性再障患者初诊骨髓片中有骨髓小粒者 5 2例 ,检出率为 93%。3例治疗后其骨髓片均有骨髓小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是否存在血管新生,及其在MDS发病机制、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CD34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MDS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绀织m管内皮细胞,盲法计数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DS患者MV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骨髓MVD呈增高趋势(P<0.01).结论 MIDS患者骨髓MVD增高,可能与白血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巨核细胞(SMK)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MDS患者的骨髓片,应用碱性磷酸酶-链霉卵白素组织化学染色法(SAP法)进行抗GPⅡbⅢa单抗(CD41a)染色,观察骨髓涂片的小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SAP法染色的巨核细胞数量与瑞氏-吉姆萨染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MDS组、巨幼细胞贫血(MegA)组和对照组在巨核细胞类型和淋巴样SMK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法染色检查能够方便、快速地识别SMK;淋巴样SMK的检出和数量变化对MDS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的不同区域,增生程度也不同,针对不同的血液系统疾病,应该采取不同的穿刺部位,以达到最正确的诊断效果,特别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和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但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疾病,一次骨髓检查只能反映该穿刺部位的骨髓增生程度或疾病某一时期的改变,因此必要时反复多位穿刺检查,对确诊诊断及病性的判定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