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肠道运动异常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缺乏形态学的生物学标志.其发病机制不很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学、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的改变、肠道过敏、肠道菌群失调和精神行为的异常有关,其中动力异常是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动力异常可表现为结肠、小肠、其他消化道、甚至消化道外动力异常,例如胆道.IBS一般据其症状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交替型(IBS-A).此外,Cole等[1]根据动力异常的形式分为痉挛性结肠综合征(SCS)、功能性腹泻(FD)、腹泻为主的痉挛性结肠综合征(DPSCS)和小肠动力异常(MGD)4种.现就IBS的动力学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缓解,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因素有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一肠轴调节异常、精神心理异常等.近年来,肠道黏膜免疫是研究的热点,其激活后产生的低度炎症在IB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产生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异常(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临床常规检查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学异常,但研究发现IBS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性反应,提示潜在的低度炎性可能参与IBS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Ⅱ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曾因IBS症状而就诊.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无胃肠道结构或者生化检查异常。[1]。根据其典型异常排便习惯中的粪便性状,IBS可以被分为4种亚型,即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2],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o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最常见。西医尚缺乏某一完全有效的药物或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排便节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或便秘等排便异常,为探讨IBS患者的排便节制能力,我们对43例IBS患者进行了直肠肛管压力检测,观察其排便节制的各参数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排便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具有排便异常的特点.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具有与IBS一致的症状.该病可影响全世界所有人种.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治疗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围绕IBS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研究的进展与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异常,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相似文献   

9.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次数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1.2%[1],中国人IBS总体患病率约为6.5%[2],且有上升趋势。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胃肠道动力功能异常、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紊乱、脑-肠互动异常和精神心理障碍等。IBS症状具  相似文献   

10.
西沙比利联合山梨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综合征,表现为腹痛和/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以及粪便异常等症状,但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目前大多以罗马Ⅱ标准为诊断标准,可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混合型。尽管目前对IBS的药物治疗和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及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因此,对其作出诊断一直主要依赖于症状学标准,同时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和其它可以解释IBS症状的系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与食物过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IBS的症状常由饮食诱发或加重,提示食物过敏可能引发IBS.本研究旨在探讨IBS与食物过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消化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或)疼痛及慢性间歇性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有时伴随机体其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的异常改变.该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主要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炎症、脑肠轴和精神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消化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或)疼痛及慢性间歇性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有时伴随机体其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的异常改变.该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表现主要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炎症、脑肠轴和精神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IBS都是常见疾病[1-2],占用医疗资源多,临床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探索其发病原因。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传统认为其与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社会因素与IBS发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已注意到肠道急性感染后在易感者中可引起IBS。脑-肠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调以及影响该调节功能的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近年来也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侯群。本文就近年IBS的病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肠道动力异常多年来 ,许多学者认为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症状产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IBS病人的肠道动力异常主要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 ,广泛性 ,即可涉及到全胃肠道 ;第二 ,高反应性 ,即对各种生理和非生理刺激的动力反应过强。最近的研究证实 :小肠的易激性与IBS产生症状密切相关。有人观察到试餐后 ,胆囊收缩达最大限度时的小肠动力 ,发现腹泻型和…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特点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研究显示IBS可能与肠道动力、内脏感觉过敏和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同时辣椒素及辣椒素受体对内脏痛觉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表达异常与IBS究竟有无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就辣椒素及其受体在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与内脏痛觉方面的联系,以及辣椒素及其受体在IBS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和(或)伴排便习惯、粪便性状改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机制可能包括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等。离子通道异常可能参与了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就离子通道与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或性状改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胃肠病,多数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和神经过敏等症状.IBS发病机制包括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互动异常、精神心理障碍等.目前常规治疗药物包括解痉药、促动力药、止泻剂、通便药、益生菌和抗生素等.小剂量抗胆碱能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能有效治疗IBS,不仅能够调节胃肠道动力,降低内脏高敏感性,还能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神经递质调节药物治疗I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随机对照、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