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Ras蛋白在洛伐他汀(Lovastatin)预适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模型对照组(C);洛伐他汀(Lovastatin)组(L),胃管直接灌注洛伐他汀15mg/(kg·d)2周;洛伐他汀(Lovastatin)复合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N),洛伐他汀15mg/(kg·d)直接灌注2周同时腹腔注射L-NAME 30mg/(kg·d);2周后建立在体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观察心肌组织Ras-GTPase蛋白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洛伐他汀预适应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时期心肌组织Ras-GTPase蛋白表达(t=2.32,P〈0.05),并且减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的凋亡数(t=2.25,P〈0.05)。加用NO非选择性抑制性抑制剂L-NAME不影响上述结果。结论洛伐他汀(Lovastatin)预适应对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时具有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抑制Ras-GTPase蛋白表达及其信号传导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并且此心肌保护作用与NO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胸手术;缺血再灌注组作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参附注射组在心肌缺血前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10 mg.kg-1。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表达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参附注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和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3.
蒋鹏  赵明  刁玉晶  谷腾飞  马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40-1341,1348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未干预组(MI/R组)、参麦注射液组(S组),分组后S组每天注射参麦注射液10ml/kg连续3d,sham组及MI/R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按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放松再灌注9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心肌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1)心肌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升高;(2)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抑制ICAM-1表达上调;(3)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抑制这种作用与抑制ICAM-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在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2 4例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和实验组 (n =18)。对照组移植心脏缺血 60min无再灌注。实验组移植心脏缺血 60min后分别再灌注 3h、6h、2 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法检测心肌ICAM -1的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结果 实验组移植心脏再灌注后心肌ICAM -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再灌注 6h实验组心肌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I CAM -1在移植心脏的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现象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了解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CK、LDH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凋亡指数较对照组增多,Bcl-2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Bax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乌司他丁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的CK、LDH浓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其凋亡指数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Bcl-2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而Bax的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而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HSP70在心肌中的表达,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与HSP70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七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PNS组(三七总皂甙组)和热处理组。PNS组(n=15)腹辣腔注射PNS150mg/kg,每日一次,连续7d;热处理组(n=15)给予热休克预处理,然后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后检测血清CK和心肌HSP70表达水平,并同时作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缺血再灌注组、PNS组和热处理组心肌HSP70表达均明显升高,PNS组和热处理组血清CK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病理切片亦显示相同趋势。结论HSP70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呈高诱导表达,可能可以作为衡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PNS和热休克预处理均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PNS的保护作用可能与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是否可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合成,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大鼠供心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9),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肌保护液,4℃保存3 h.然后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灌注Krebs-Henseleit(K-H)液2 h.实验组(n=9),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于生理盐水中)3.1 μmol/kg(0.53 mg/kg),腹腔注射24 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对照组.心脏灌流结束后取材测定各组心肌HSP70表达,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并对相关指标做统计学处理比较.观察心肌细胞光镜结构和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心肌组织HSP70表达明显高于[(17.78±1.82)%]对照组[(5.22±1.05)%],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5.57±1.05)%]对照组[(9.44±1.27)%],凋亡相关蛋白Bcl-2明显高于[(41.88±5.09)%]对照组[(31.36±3.27)%],Bax明显低于[(22.61±3.49)%]对照组[(40.52±4.17)%].实验组心肌组织光镜下结构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的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诱导心肌组织HSP70高表达,HSP70对离体大鼠心脏经过缺血再灌注后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够明显保护心肌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韩迪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72-257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前10min分别向5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4ml、生理盐水4ml、丹参酮ⅡA(16mg/kg、8mg/kg、4mg/kg)加入生理盐水共4ml。观察大鼠缺血45min再灌注2h时心电图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T波变化幅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不同剂量组缺血再灌注T波变化幅度比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②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2h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不同剂量组缺血再灌注2h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比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③缺血再灌注组Bcl-2OD值、Bcl-2/Bax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不同剂量组Bcl-2OD值、Bcl-2/Bax比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BsxOD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不同剂量组BsxOD值比缺血再灌注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及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取体外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作为试验样本,将其随即平均分配为四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模拟缺血组,C组为缺血2 h后再灌注1h组,D组为缺血持续3 h组。采用TUNEL法对各组样本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Bcl-2/Bax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心肌细胞I/R后,检测到明显的阳性凋亡细胞,同时D组和C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结论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均会造成心肌细胞凋亡,同时心肌细胞的凋亡同Bcl-2/Bax基因的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高血糖状态下,急性心肌缺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TUNEL法检测糖尿病大鼠IRI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色素C(Cyt C)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随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糖尿病(DM)组AI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非糖尿病(NDM)组AI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缺血30min后再灌,6h内DM组大鼠Cyt C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或阳性强度均明显低于NDM组;24h时DM组大鼠Cyt C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或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NDM组;Cyt C和Caspase-3的表达与AI值呈正相关。结论DM组大鼠心肌IR后24h内,心肌细胞Cyt C和Caspase-3阳性表达增加发生延迟,持续时间长;相同时相,糖尿病大鼠心肌IRI细胞凋亡较非糖尿病大鼠减轻的可能机制为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s激活的生物化学途经发生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ERS)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组)三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GRP78 mRNA、CRT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其余两组GRP78 mRNA与CRT mRNA表达、心肌MDA含量均明显增加,而心肌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U组GRP78 mRNA与CRT mRNA表达、心肌MDA含量均降低,且心肌SOD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I/R导致的过度ERS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观察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n=15):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L-精氨酸早期处理组(L-Arg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脉前降支,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5h,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和晚期给予L-精氨酸。动态监测大鼠左心室功能;再灌注结束后,以Evan's蓝和TIC双染法检测心梗面积,化学发光法检测总NO(NOx)含量,以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过氧亚硝基(ONOO^-)标志物硝基酪氨酸含量。结果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显著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心功能降低(LVSP和dp/dtmax)、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了心肌组织细胞毒性物质ONOO^-的生成。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可以通过增加NO的生成,减轻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进而加快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及维生素E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4w进行MIR处理。糖尿病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MIR组和维生素E(VE)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ICAM-1蛋白表达。检测血清、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MDA含量和活性及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Ca++-ATP酶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组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Ca++-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血清、心肌MDA明显升高,血清、心肌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用,心肌I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用VE4w后与MIR组比,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活性明显升高;血清、心肌MDA降低,血清、心肌SOD和GSH-Px活性升高,心肌ICAM-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维生素E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损伤,下调ICAM-1蛋白表达,拮抗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3):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组)、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环戊腺苷(CCPA)预处理组(A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各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min,开放再灌注120min。在缺血前24h:C组静脉注射NS(1ml/kg),A组静脉注射CCPA(0.1mg/kg)、I组吸入1MAC异氟醚2h。再灌注结束即刻,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A组和C组对比,有16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I组和C组对比,有16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游泳训练和/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醋(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间质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心肌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6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镁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I/R组,葡萄糖酸镁组。实验1:每组取8只大鼠,对照组用改良的K—H液持续灌注110min;I/R组用改良的K—H液灌流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注60min;葡萄糖酸镁组改良的K—H液中加入葡萄糖酸镁2.4mmol/L,余同I/R组。检测心肌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心肌组织中Ca^2+和一氧化氮(NO)含量。实验2:每组其余8只大鼠,实验过程类似实验1,不同点再灌时间120min。实验结束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实验l、2再灌注20min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I/R组比较,葡萄糖酸镁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再灌流出液中CK、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Ca^2+和NO含量及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葡萄糖酸镁可通过增加NO含量减轻钙超载从而减少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血前使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ompound 48/80(CP)]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CP缺血前处理组。在缺血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CP 1 mg/kg(CP缺血前处理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后,缺血-再灌注组与CP缺血前处理组建立小肠缺血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再灌注3天内动物存活率的变化;并评价再灌注3 h小肠病理损伤变化及检测肥大细胞蛋白激酶4(MCP-4)、血浆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类胰蛋白酶蛋白表达及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生存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CP缺血前处理组生存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小肠损伤评分、ET-1、TNF-α及IL-6浓度及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类胰蛋白酶与MCP-4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CP缺血前处理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MCP-4表达进一步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结论缺血前应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能够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肥大细胞释放MCP-4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