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接受肝移植的受者及术后新发HBV感染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者365例,其中11例术后新发HBV感染,发生率为3.0%(11/365),多数受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术后复查时发现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11例受者术后发现HBsAg阳性及HBV DNA处于复制状态后,均给予抗病毒治疗,1例原发病为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受者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随后HBV DNA出现变异株,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其余10例受者均采用核苷类似物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有10例受者在术中应用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经抗HBV治疗后,1例治疗无效进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其余9例均存活.存活的9例受者中,1例出现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4例HBV DNA复制水平为阴性(<1×l05拷贝/L),所有存活受者的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对于术前HBsAg阴性的受者在接受肝移植时,应严格筛查其所输注的血液制品;对于术前HBsAg阴性,且接受了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和(或)HBV DNA阳性供肝的高危受者,术中及术后应常规使用HBIG及核苷类似物进行必要的抗乙肝治疗是预防术后新发HBV感染较为理想的策略,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6例无心跳供体肝移植,供肝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为(-),受体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其中2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5例受体术前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1 000 copies/ml,1例HBV DNA1 000 copies/ml。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第二阶段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的2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清HBsAg(+)6例、(-)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5例,HBeAg(+)2例,抗-HBc(+)14例,抗-HBe(+)5例;11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DNA500 copies/ml,15例HBV DNA500 copies/ml;2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单药口服预防乙肝复发。结果第一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全部受体术后血清HBsAg和HBV DNA均转阴,至今未见乙肝复发。第二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50周,20例接受HBsAg(-)供肝,其中1例于术后39周出现一过性HBsAg(+),随后又转阴;另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28周发生乙肝复发,但血清HBV DNA(-);其中15例采用抗-HBc(+)供体肝移植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6例采用HBsAg(+)供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HBsAg均未转阴。所有随访受体均存活,术后均未见HBV DNA复制,亦未发现核苷类似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患者,采用肌注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清HBeAg阳性、术后第1天血清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在我院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患者,采用肌注型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清HBeAg阳性、术后第1天血清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对策。方法对2003年9月到2004年12月间在我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肝移植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肌注剂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预防HBV再感染并长期随访,分析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例)。结论肝移植术前HBeAg阳性、HBVDNA定量达到或超过10^5eopies/ml、术后1dHBsAg阳性及HBsAb〈200U/L是HBV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方案预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效果.方法 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3年5月—2019年6月251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的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7.
肌注型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小剂量肌肉注射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HBV)再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肝移植术且符合研究标准的130例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剂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预防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术后监测HBV再感染情况并同国内外研究进行比较。结果130例中128例术后血清HBsAg转为阴性并检测到HBsAb,平均随访12.2个月,HBV再感染率为6.3%(8/128);对照组再感染率为3.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肌注型HBIg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供肝类型对低体重(≤6 kg)儿童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244例低体重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类型将其分为活体肝移植组183例、劈离式肝移植组18例和全肝移植组43例。比较各组供者和移植物的基本资料, 受者术前、术中基本资料, 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三组受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血型匹配、原发病、Child-Pugh分级、儿童终末期肝病评分等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体肝移植组受者肝动脉血栓(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发生率为2.2%(4/183), 劈离式肝移植组为16.7%(3/18), 全肝移植组为25.6%(11/43)。活体肝移植组与劈离式肝移植组、全肝移植组HAT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和P<0.001);劈离式肝移植组与全肝移植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活体肝移植组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活为37个月, 劈离式肝移植组为31个月, 全肝移植组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幼儿亲属活体部分供肝肝移植中的供、受者的安全性.方法 2006年9月至2009年11月,行婴幼儿亲属活体部分供肝肝移植者8例,受者原发病均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供者术前常规行三维CT观察和计算全肝及肝叶(段)体积及形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了解胆道情况.根据婴幼儿受者腹腔容积切取合适肝叶(段)行肝移植术.受者术后给予抗排斥反应和预防感染等治疗;供者术后给予保肝和抑酸治疗.分析供、受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8对供、受者手术均获成功.6例供肝为左外侧叶,1例为S3肝段,1例为减体积S3肝段,供肝重量为(235.9±53.6)g(148~302 g),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W/RW)为(2.65±0.48)%(2.11%~3.36%).对供、受者随访3~40个月(中位数18个月),8例供者均存活,发生并发症2例(25%).8例受者中,死亡1例(12.5%),其他受者发生并发症13例次.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行精确评估,切取合适供肝行肝移植术,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心治疗可最大程度保证供、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阳性供肝在成人肝移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28例接受HBs Ag阳性供肝肝移植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受者的临床疗效,总结受者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血清HBs 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化特点。结果 28例受者术后单药口服恩替卡韦预防乙肝复发。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脓毒症和急性心力衰竭,2例随访期内因肝细胞癌(肝癌)复发死亡。另24例受者随访12~26个月,随访期间血清HBs Ag持续阳性,经治疗HBV DNA滴度逐月下降,至术后12个月受者HBV DNA1×102 copies/m L。24例存活受者均未发生因乙肝复发导致的移植物失功。结论作为边缘供肝,HBs Ag阳性供肝可安全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肝移植受者,术后需加强抗HBV治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