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乡社区老年人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19名城市老人和520名农村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城乡老人社会支持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总体来讲,城乡老人的社会支持都集中在经济和身体健康的照顾,对心理关心较少。农村老人的社会支持大多来自亲人和邻居,来源较单一;而城市老人除了亲人、朋友的支持外,还有社会团体及养老机构的支持,加之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较高,使得城市老人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结论增加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来源和力度,完善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郅玉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428-428,F0003
目的对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进行分析。方法设计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指标: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洗澡、穿农、吃饭、室内活动、上厕所)、经费援助(生活费的丰要来源)、丰十会心理支持(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不舒服时或生病时的皇要照顾者),利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基础调查的数据,对浙江省942名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整个高龄老人群体,无论是城市、乡镇或农村,五项活动功能受损毕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无论城市、乡镇还是农村的高龄老人均足洗澡自理能力受损率最高,宅内走动自理能力受损率最低。(2)高龄老人的丧偶率较高。(3)大多数高龄老人与家人间住。(4)高龄老人牛病时的主要照顾者是家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或其配偶、配偶、孙子女或其配偶。结论老年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主要由基于婚姻及血缘关系的亲缘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漳州市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孤独感、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别施测于城乡老年人.结果 漳州市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城乡比较发现,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城市老年人,在孤独感方面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各因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各因素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城乡差异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年人孤独感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不能自理老年人照顾方式现状特征,探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方案。方法选取241名无法自理老年人及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生活物质条件,照料方式,自身机体状态,养老服务需求。结果随年龄增长,无法生活自理者选择正式照顾服务占比不断降低,其中农村无法生活自理者降低幅度显著;选择居家养老和非正式照顾方式构成比增加。完全无法自理者对非正式照顾及居家养老的依赖程度明显。贫穷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无法自理的老年人,鲜有选择正式照顾方式,多选择非正式照顾或居家养老。结论无法自理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为主体,建议养老服务体系应结合社区与养老机构照料为辅助,形成个体化、多层次、居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乡社区老年期抑郁症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社会支持与老年期抑郁症的联系及城乡差异.方法 抑郁症由GMS-AGECAT 进行诊断,用χ~2检验比较;单向有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支持与老年期抑郁症之间的联系.结果 城市社区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为3.59%,农村社区6.15%;城乡社区老年人在居住模式、最近亲人距离、健在兄弟姐妹距离、与孩子或亲戚联系情况、与朋友联系和与邻居联系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社区老年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有:独居、担心子女和每月与朋友联系1次;农村社区是:担心子女、从不与亲人联系、每月与邻居联系1次.结论 农村社区独居老人多于城市;农村社区老人较城市社区老人与亲人、朋友和邻居联系频繁;城市社区的独居老人是患老年期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城乡社区老人患老年期抑郁症的共同影响因素是担心子女.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此种老年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居老人〔1〕,即为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妥善的养老安排或更方便地照顾子女和孙辈或更方便地被子女或孙辈照顾,从农村或其他小城镇向大城市转移的老年人,此类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另一种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中受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老年人〔2〕,此类老年人基本上为被动型,不论其希望或是不希望,城市化进程都不可能因此而加速或停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老年村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调查福州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调节策略.方法 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和自制问卷对福州地区183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福州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属中上水平;②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认为生活更幸福;③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更感到幸福;④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总幸福感无显著差异;⑤和配偶居住的老年人觉得更幸福;⑥初中以上学历的老年人比文化层次较低的老年人觉得更幸福.结论 福州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应采取策略加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非随机取样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选取传统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老年人共1 761名,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调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结果受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传统农村(20.84±5.00)分、城乡结合部(22.78±5.75)分和城市(24.72±5.91)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传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镇化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政府应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健康保障水平及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探究城乡影响因素的异同。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调查城乡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除情感职能外,其他7个维度的差异表现为城市老年人显著高于农村(P<0. 05)。城市老年人总体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睡眠、病种数、医疗保障和子女探望频率。农村老年人总体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慢性病、医疗保障、居住方式、睡眠及婚姻状况。结论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农村高,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资源,探讨适用于当地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城市的2.3倍~〔1〕;从城乡结构来看,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中,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占总数的53.46%;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占老年人总数的51.30%,农村地区的老年女性则占老年女性总数的53.13%~〔2〕。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长期以来社会保障体制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家庭居住类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选取1 39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率(44. 92%)显著高于城市(37. 50%,P0. 05)。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2. 18±5. 87)分。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 0. 05)。在不同家庭居住类型中,无子女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最低(P 0. 05)。与同城但不住一起相比,和子女住在不同城市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P0. 05)。结论不同家庭居住类型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傣族、侗族和藏族为例,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居家老人的照护需求。方法采取立意整群抽样方法,对三个民族665位60岁及以上的农村居家老人失能情况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进行调查与评估。结果 PADL方面,"洗澡、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和穿衣、控制小便和如厕"是主要需求。IADL方面,较远距离的远行、劳作能力、参加讨论(如电视、书或杂志等的内容)、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算账和记住重要时间(如家人生日和吃药)等存在功能障碍。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自我照顾能力和社会活动功能)能够反映出民族农村居家老年人维持基本生存与生活能力的现状与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三个民族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只有家庭、社区和专业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和服务好少数民族农村居家老人,满足老人的居家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13.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并与城市老年人进行比较,以期引起大家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关注。方法利用主观幸福感问卷采取人户访问的方式对江西省160名农村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有20%的农村老人白认为不幸福,其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市老人,且远低于国内有关研究平均值;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子女数量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子女是否孝顺、亲子之间是否经常互相商量方面却有显著性差异。绪论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子女孝顺老人、有事与长辈多商景对于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城乡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现状及与老年人认知功能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健康教育和认知康复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唐山市城乡和男女老年人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进行评测.结果 2 283名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25.9%,农村31.7%,城市19.8%,城乡差异显著(P<0.01);与年龄、婚姻、性别、生活习惯、患病情况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P<0.01).城乡老年人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应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减少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经济照顾需求状况,探讨家庭、社区、社会多元支持体系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应用经济来源量表评测高龄失能老人的经济照顾需求。结果 1 664名高龄失能老人中非常需要经济照顾者占15. 87%,最需要提供的照护者为子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接受过国家或社会的生活救助、接受过志愿者提供服务、接受过居委会提供服务、子女提供帮助、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帮助、配偶提供帮助、兄弟姐妹提供帮助、文化程度等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经济照顾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龄失能老年人经济照顾需求突出,家庭成员、社区、社会支持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经济照护的重要支柱,应构建高龄失能老人经济保障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提升整体照护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5区9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县122家乡镇卫生院,采用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估参考标准》中的评估内容和项目及自行设计并经信效度检验的《老年人对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的服务项目,城乡之间在老年便利就诊服务等6项内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居民接受过诊疗、保健、预防、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及其他基层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为45.9%;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城乡、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承担方式、养老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慢病罹患情况、生活自理状况(P0.05)。结论空巢高龄老人服务、临终老人服务、痴呆老人服务开展情况较差,尤其农村更差。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影响因素复杂,应加强对可干预因素的管理,促进老年人对基层卫生资源的利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为老服务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完善社区为老服务的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有效数据594例,对涉及社区为老服务的8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社区为老服务现状与老年人对社区为老服务的需求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医护人员上门看病送药"差值最大为74.58%,排在第1位;农村比城市更需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日常起居照料"差值为61.28%排在第2位,城市老人高于农村老人,老人希望社区为他们提供起居照料服务。结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为老年人提供身心健康服务是未来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应整合人财物等资源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 487名黔南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农村空巢和非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对湖北省团风县5个乡镇22个行政村1 350例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农村老人空巢率为72.23%;夫妻偶居的老人生活质量高于非空巢老人;独居老年人经济状况、与家人关系及与其他人关系评分低于非空巢老人。结论空巢老人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有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可能比空巢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独居、丧偶老年人可能是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全国老龄委2006年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另外,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我国4-2-1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对老人的照顾压力越来越大,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青壮年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1〕。在社会资源有限的环境下,深圳市桃源社区从2010年4月开始,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