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疾病(10例MRA和DSA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5):287-288
10例做MRA的患者与其中同时做DSA(9例)及手术(1例)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5例MRA结果与DSA一致,包括2例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2例血管畸形。另5例中,1例MRA检查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主士闭塞,但DSA仅显示该段动脉狭窄,2例MRA显示两侧颈内动脉虹吸部闭塞,DSA除有上述发现外,还检出肪底部异常血管网,1例MRA显示左侧颈内血流来自前、后交通动脉,DSA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656例脑血管疾病DSA与MR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洪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34-35
目的评价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5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将DSA结果分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血管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颅内动脉瘤。结论DSA仍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优于头颅CT及MRI。 相似文献
3.
4.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MRI和MRA检查说明,MRA能检出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塞和狭窄病变。MR检查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单项MRI对CVD的诊断价值。MAR有可能成为颅内血管疾病有效,常用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A与DS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分别行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生盲评MRA和DSA。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MRA对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敏感性为87.5%,准确度为65.2%,假阳性率为12.5%,高估率为33.3%;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95.8%,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MRA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选和随访的首选工具,DSA仍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是其他检查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提高MRI及MRA对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20例颅脑MRI和MRA资料,包括自旋回波T1WI、T2WI和3D TDF(MOTSA法)MRA及3D重建(包括MIP及Navigato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正常脑血管、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动脉硬化的MR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DTOFMRA可显示较细的血管分支,原始图像对末梢血管显示更加清楚。较小动脉瘤常规MR显示困难,MRA的MIP像部分显示,所见动脉瘤均可借助原始图像上作出诊断;Navigator技术可进一步观察动脉瘤颈部开口和瘤腔内壁;对已行GDC栓塞治疗后的动脉瘤,MRA原始图像可提示治疗后瘤体是否完全闭塞或再通。小血管畸形尤其静脉畸形诊断较困难,C,d—DTPA增强后可显示。MRI可显示硬化血管腔狭窄、血管壁增厚或粥样斑块,MRA结合Navigator,可进一步发现血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腔狭窄程度。结论MRI和MRA相结合,尤其对MRA原始图像观察和Navigator技术的应用,对小动脉瘤、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准确性均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血管造影及其原始图像、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其原始图像,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评价其应用的价值和不足。方法:从各图像分析显示动脉瘤及其并发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载瘤动脉、瘤颈、瘤腔的图像质量计分后统计处理。结果:检出率:DSA(95%)>MRA(87.5%)>MRI(68%),ERA 原始图像 MRI联合应用提高至92%,与DSA无明显差异;MRA有伪影,载瘤动脉细分支动脉和大瘤腔无信号;原始图像可发现小的和巨大动脉瘤,显示瘤腔、瘤壁、瘤体、占位效应准确,其瘤颈、瘤腔的信号多高于MRA;MRI显示瘤腔、瘤壁、瘤体、占位效应、出血、脑积水、脑水肿满意。结论:MRA及其原始图像联合应用相互验证同一信息,去除伪影,提高质量;信息全面,优于DSA;由于无创伤,无危险,对诊断动脉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价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同时对4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DSA和3D-BB-MRI检查,比较两者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破溃斑块检出的差异.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3D-BB 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65,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100%.3D-BB-MRI显示溃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9%、准确度为95.6%和阳性预测值为85.7%.3D-BB-MRI和DSA的病变累及范围分别为(18.4±8.2) mm和(14.0±6.2)mm,P<0.05.结论 3D-BB-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溃疡斑块,在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具有优势,可辅助DSA为临床提供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2D-TOF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例CVST患者进行2D-TOP法MRV检查,并与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CVST,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和横窦。在MRV上CVST的直接征像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不显影、狭窄或再通后的模糊影,间接征像为病变以远侧枝血管形成、深部静脉明显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本组MRV结果与DSA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在血管变异的鉴别及对血栓的动态观察上要优于DSA。结论 MRV可替代DSA作为CVST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脑血管3D成像的经验,通过旋转血管造影技术重建脑血管三维影像,然后选择3D路径功能在其引导下完成对病灶的治疗。结果1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常规造影仅发现动脉瘤69例,3D血管成像发现92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61例)。37例动脉狭窄病人中行支架成形29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其他6例。29例脑血管畸形病人中在3D路径引导下Onyx栓塞21例,开颅手术切除5例,其他3例。造影结果阴性或其他疾病56例。结论3D—DSA技术能提高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并能提高动脉瘤、动脉狭窄和动静脉畸形在治疗时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和术者的受线量。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0例,行三维MRA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0%,结合MRI,敏感性达97%,较准确显示瘤径>3 mm的动脉瘤.结论 MRA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及载瘤动脉,敏感性高,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对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诊断符合情况,探讨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10—2012-08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于1周内先后做DSA和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对照分析1.5TTOF-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与DSA的符合情况,以评价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显示情况。结果 71例142条大脑中动脉M1段经DSA检查114条一致,总体准确率80%。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以上狭窄的血管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3%、91%、69%、94%;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以上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96%、91%、99%;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敏感性为100%;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TOF-MRA评价≥50%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与DSA有较高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TOF-MRA可代替DSA作为MCA筛查脑血管狭窄的常规检查手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起始段、中段、远端)MRA诊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右下肢体无力20 d”于2019-04-23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就诊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体持续性无力,可以行走,其余肢体活动正常,不伴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症状。2019-04-04于外院行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报告示左侧额叶脑沟扩张血管影,深入实质。既往颅内血管畸形(具体不详)10年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专科查体:神清,脑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右下肢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正常,Romberg征阴性,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可疑减退,双侧腱反射对称较弱,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等抽血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019-04-24于作者医院行MRI见左侧额叶簇状长T1、长T2信号影及引流血管影,提示脑发育性静脉畸形(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可能大(图1)。2019-04-25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可见水母头样异常血管影改变(图2)。该患者明确诊断DVA,采取保守对症治疗,症状改善后出院。1个月后复诊患者诉右下肢体无力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T三维时间飞越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DAVF患者的头颅MRI、3D-TOF-MRA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发生部位以后颅凹最为常见(15/18,其中天幕9例,乙状窦及横窦区4例,窦汇区及颈静脉孔区各1例),顶部2例,海绵窦区1例。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颅内高压(8例)和癫闇(4例)最为常见。MRI以脑出血样混杂信号多见(9/18),可伴周边粗大流空血管影、脑水肿及脑组织萎缩等。3D-TOF-MRA显示供血动脉由颈内外、椎基底动脉共同参与多见(13/18例),6例血管影增多增粗,与DSA所见皮层静脉逆行(CVR)引流相吻合。结论 3T 3D-TOF-MRA结合常规MR影像,能较为准确地确定病灶的部位、供血动脉及皮层引流静脉,同时清晰显示DAVF继发性的颅内改变,弥补了DSA的不足,可对DAVF病变进行无创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目前可用于ICAD的检查手段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这三种检测方法都能明确ICAD的诊断,但评价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的标准尚不统一.DSA是一种有刨检查,对ICAD的诊断仍是金标准,而CTA、MRA属于无创或微创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上述三种检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及评价ICAD严重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和对比3D-CTA、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6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行3D-CTA,MRA和DSA检查。结果 共发现129个动脉瘤。3D-CTA发现的最小动脉瘤大小为1.6mm×1.7mm×2.0mm。3D-CTA对动脉瘤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MRA则分别为95.3%和97.6%,DSA为100%和97.7%;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MRA和DSA(分别为P<0.05和P<0.01);在阐明动脉瘤颈的形态上明显优于MRA和DSA(P<0.01);对动脉瘤血栓化和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DSA(P<0.001)。3D—CTA在108例(83.7%)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 3D—CTA在动脉瘤检出及其特征描述上优于MRA和DSA。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