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岑仕江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117-118
颈椎椎体骨折的同时,伴有椎节严重脱位者,称为颈椎骨折脱位。这是一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伴有脊髓损伤,好发于颈4~5及颈6~7三个椎间隙。这种骨折脱位暴力作用机制与屈曲性颈椎伤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其暴力作用更强,造成的破坏更大,临床症状更严重。常见于屈曲性损伤,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与小关节脱位几乎同时发生。也可见于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同时,小关节出现半脱位或交锁征,此种颈椎完全性损伤的伤情多较重,且大多数合并有颈脊髓损伤,仅少数矢状径较宽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相似文献   

2.
岑仕江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1):116-117
颈椎椎体骨折的同时,伴有椎节严重脱位者,称为颈椎骨折脱位。这是一种典型的完全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伴有脊髓损伤,好发于颈4~5及颈6-7三个椎间隙。这种骨折脱位暴力作用机制与屈曲性颈椎伤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其暴力作用更强,造成的破坏更大,临床症状更严重。常见于屈曲性损伤,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与小关节脱位几乎同时发生。也可见于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同时,小关节出现半脱位或交锁征,此种颈椎完全性损伤的伤情多较重,且大多数合并有颈脊髓损伤,仅少数矢状径较宽的“幸运性损伤”者例外。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中交通事故(44.3%)与高空坠落(21.8%)为发生脊髓损伤的主要致伤原因。在我国,随着机动车的广泛使用,车祸伤明显增多,随之脊髓损伤也明显增多。据统计,每年全世界100万人中有10.4~83.0人发生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患者多为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壮年。脊髓损伤后,患者不仅有肢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而且还  相似文献   

4.
范李  杨述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160-1162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成年大鼠以改良Allen打击装置制成脊髓损伤(SC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验组(在脊髓损伤节段注入IGF=1),2组分别在4个时相点(脊髓损伤后6、12、24、48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GDNFmRNA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Tarlov评分法测定各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后的4个时相点,实验组GDN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损伤脊髓的修复。并且上调损伤脊髓段GD-NF的表达,其可能是IGF-1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和治疗有了很多新的进展,特别是继发性损伤脊髓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脊髓损伤后综合防治显示出较好效果.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和治疗进展,能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有效治疗将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排除肾病、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发生率、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与低钠血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合并低钠血症23例,发生率为58.97%,低钠血症于伤后3d~2周出现,7~17d到高峰,持续时间与脊髓休克期基本吻合,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抑制有关,对症治疗可防止脑水肿、脑细胞脱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2006-05/2010-06间治疗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脊髓损伤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44~73岁,平均60.5岁。致伤原因:摔伤16例,交通伤7例,暴力伤1例。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6例,B级8例,C级6例,D级4例。狭窄原因:颈间盘突出9例,骨质增生狭窄11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分析椎管狭窄位置及范围与颈髓MR I 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退变性椎管狭窄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 h内入院的13例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例死于并发症,12例患者脊髓功能有改善。手术治疗23例,除6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半年ASIA分级平均改善0.9级。结论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外伤后脊髓损伤程度往往较重,狭窄位置及范围与MR 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100~150 g,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随机将其分为4个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PRP(30×109/L)组、BMSCs(1×106/ml)组、PRP与BMSCs联合组,每组10只。使用打击装置造成大鼠T10段脊髓的冲击伤,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PRP组在损伤段脊髓注入RPR,BMSCs组注入BMSCs,PRP与BMSCs联合组注入BMSCs与PRP复合物,每组分别注入1 ml。模型对照组不注入任何物质。术前3 d和术后12周对大鼠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第12周,对大鼠小腿后侧皮肤感觉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记录潜伏期时间和波幅大小。检查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伤段脊髓组织,冷冻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观测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结果 PRP组、BMSCs组、PRP与BMSCs联合组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潜伏期延长且诱发电位波幅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RP与BMSCs治疗组的SSEP潜伏期减短与诱发电位波幅上升(P<0.05)。治疗组的受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P<0.05),PRP与BMSCs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结论 PRP、BMSCs均可提高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缩短体感诱发电位(SEP)潜伏期和提高诱发电位波幅,增加受伤段脊髓残存组织面积,从而修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低钠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4月收治的48例脊髓损伤伴低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住院时间14~243(99.5±5.7)d,34例水电解质得以纠正且平稳出院;11例血钠稳定131~140mmol/L出院;2例住院14d和29d自动出院;1例伤后6d死亡。结论治疗脊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低钠血症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谢金瑞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0):1405-1406
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比较常见,约占成人全部脊髓损伤的37%~52%。以往由于对此类损伤认识不够及检查手段的限制,认为是一过性颈椎脱位或半脱位导致的“挥鞭样损伤”。自1982年Pang等将此类损伤列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以来,逐渐被大家所共识。1996-01~2002-06,我院共收治81例创伤性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33例。其中31例获得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合理的脊髓损伤模型,以进行脊髓损伤基础研究。方法:采用气垫导轨固定撞锤轨道,改变撞击方向,改进精确定位方式。结果:改进后可有效避免撞击的二次损伤,方便了控制的改进。结论:气垫导轨式脊髓撞击损伤试验模型制作简单经济,容易实现,便于推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15例,观察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神经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12~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l例,均经处理后痊愈,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术前和术后在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2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C级5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D级3例均改善为E级,无加重患者。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术中仔细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15例,观察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神经损伤的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12~4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l例,均经处理后痊愈,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术前和术后在伤椎的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损伤按照ASIA分级:B级2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C级5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D级3例均改善为E级,无加重患者。结论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把握手术时机以及术中仔细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学习脊柱各节段后路手术的内固定装置技术治疗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伴不同部位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脊柱不稳,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特性化各个不同节段脊柱后路的开窗减压、内固定和融合技术治疗69例此类病例,包括暴力性急性多节段脊柱骨折、慢性多节段椎管狭窄和外伤后的先天性颈椎和颅底凹陷畸形等三种情况。术后随访1-3年,术前和术后随访的脊髓损伤情况按ASIA的标准作分级和疗效分析。结果52例病人完全恢复。9例绝大部分恢复。4例需扶杖行走。2例全瘫病人恢复不理想。1例仍全瘫。1例半年死亡。其治愈率和基本治愈率分别是75%和13%,总有效率88%。结论该技术对多节段脊柱不稳治疗有效,特别对伴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例。  相似文献   

15.
Historically, the management of sexuality issues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has received scant attention as a staff training issue. This has occurred despite evidence in the literature identifying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the provision of sexuality rehabilit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needs assessment conducted within an Australian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service to identify the training needs of staff in relation to client sexuality. Using the Knowledge, Comfort, Approach and Attitudes Towards Sexuality Scale (KCAASS), a previously developed theoretical model and questionnaire, 90 multidisciplinary staff were surveyed. A combination of open and closed questio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While the findings suggest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disciplines, the training needs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m were surprisingly similar. Knowledge is required in the areas of counselling, professional boundary setting, fertility and assistive devices while specific training is needed to promote staff comfort in dealing with personal approaches from clients.  相似文献   

16.
恢复步行能力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按照现代康复修复、重建、代偿、适应的原则,通过康复代步器代偿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是患者重返家庭、重返社会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了当下康复代步器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康复代步器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外源性供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外源性供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保护受损伤脊髓 ,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Allen’s法于兔L2 椎体水平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对照组不予治疗 ,治疗组分别在伤后 3 0min开始给药。于伤后 12h ,测定脊髓组织丙二醛 (MDA)及SOD活性 ,四周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联合应用外源性供氧和SOD ,在抑制MDA生成 ,增强SOD活性方面较单一用药显著 (P <0 0 5 )。伤后四周末外源性供氧组 (2 9± 1 1)级 ,SOD组 (2 8± 1 2 )级 ,联合用药组 (3 1± 0 8)级 ,对照组 (1 1± 0 9)级 ,三个治疗组的肌力恢复均好于对照组 (P <0 0 5 )。组织形态学检查联合用药组的病理改变较单一用药组轻。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外源性供氧和SOD协同作用 ,能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Following a spinal cord injury, sexual relationships, intimacy, and pleasure remain important pursuits for individual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examines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sexual intimacy for men and women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as well as their intimate partners. Several themes emerged that span gender differences and nationality differences. Specifically, studies indicate that despite individual struggles with neuter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they can lead satisfying sex lives that may be more creative and mutually pleasurable than their sex lives prior to the injury. This review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improve sex education and therapy following a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动物模型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建立过程的护理配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分为缺血再灌注组、乌司他丁后处理组及假手术组。所有参与实验的新西兰大白免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实施严格的整体护理。结果18只实验动物均顺利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48h均存活,顺利完成实验。结论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中实施严格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动物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