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BC-MNCs)体外向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机制及NSCs中Foxg1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出UBC—MNCs,用含hEGF、bFGF和B27因子的Neurobasa1培养基联合诱导其向NSCs方向分化,观察NSCs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点;免疫组化法检测培养细胞中神经细胞标志抗原Nestin、NSE、GFAP的表达情况,BrdU标记靶细胞;RT-PCR法检测分离后、培养3、6、9、12d细胞中Foxg1基因的表达。结果UBC—MN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estin、NSE、GFAP标记抗原。Foxg1 mRNA在诱导前细胞中低表达,诱导后逐渐升高(P〈0.05),6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P〈0.05)。结论体外定向诱导培养可获得UBC-MNCs源性NSCs,Foxg1基因是NSCs增殖分化关键调控因子,脐血可成为NSCs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NSCs,通过不同浓度的盐酸法舒地尔干预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NSCs具有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可以表达Nestin;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以表达NSE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盐酸法舒地尔干预组NSE阳性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不同浓度盐酸法舒地尔之间元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盐酸法舒地尔干预组NSE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促进N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神经膜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共培养,观察神经膜细胞是否能为神经干细胞的生存和分化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方法 神经膜细胞取自新生1d大鼠的坐骨神经,神经干细胞取自孕14~ 16 d大鼠胎鼠的前脑.神经干细胞用胎牛血清进行诱导分化.神经膜细胞及神经干细胞分别用相应的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纯化后的神经膜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或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实验.结果 神经膜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增殖十分活跃.免疫组化检测,神经膜细胞呈S-100抗原阳性.神经干细胞在含EGF的培养基中也增殖活跃,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状,称克隆球.当培养液换成含10%胎牛血清(不含EGF)的培养基后,这些克隆球开始贴壁并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呈nestin抗原阳性,而分化细胞中,部分细胞呈neurofilament阳性,部分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实验组中,与神经膜细胞共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仍能存活并分化,而对照组中的克隆球逐渐分解坏死.结论 神经膜细胞在培养状态下能为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培养的分离传代技术及其在长期培养条件下的神经发生能力.方法取孕14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层,消化分离后,以1×105/ml浓度进行NSCs原代培养.分别采用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法进行NSCs传代培养,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测定分离后细胞存活率,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增殖率.取第4、8、12、20、30代机械分离传代培养的NSCs球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中的盖玻片上,加入分化培养液,观察长期培养条件下NSCs的神经发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胰酶消化法进行的NSCs球传代相比,机械分离的NSCs球为小细胞球和单细胞传代,传代后细胞存活率高,细胞倍增时间短,增殖能力强(P均<0.05).体外长期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在4~12代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仍较为稳定;12代后,神经元的分化比例迅速下降,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迅速上升.结论与胰酶消化法相比,逐步减小吸管口径的机械分离传代法,减少了传代对细胞的损伤,保证了大部分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显著增强了NSCs的增殖能力.体外长期扩增的NSCs,由于微环境和(或)自身基因的调控.随着传代的延续,其神经发生能力逐渐降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减少,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特点。方法使用稀释浓度为200mg/ml的黄芪注射液诱导BMSCs,分别在1、3、6d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诱导后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自胞体长出突起,随诱导时间延长,长出突起的细胞数量增多,突起进一步伸长,部分突起末端呈分叉状,可见网络状连接。免疫细胞化学示:nestin阳性细胞、NSE阳性细胞和GFAP阳性细胞在诱导第3天较多,MAP-2阳性细胞在第6天较多。结论黄芪首先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然后促进其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的非特异性分化,并促进已分化的细胞进一步成熟、老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诱导鼠胚神经于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Notch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NSCs分为两组,观察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ATRA,对照组不加ATRA。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Cs地Notch1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SCs Notch1 mRNA。结果观察组NSCs经ATRA诱导3、5、7、9d,Notch1蛋白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539.43±13.46、488.67±13.12、437.54±13.10、434.32±13.04,Notch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22±0.0802、0.2164±0.1252、0.0221±0.1355、0.0177±0.0061;对照组分别为591.35±15.61、0.6243±0.2745,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ATRA体外促鼠胚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Notch1表达减少;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与抑制Notch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24 h内的Wistar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1 w后将其接种在培养板中,在不同时间点观察不同浓度EGB 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 各实验组NSCs生长明显好于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在同一时间内,不同浓度EGB诱导N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随着EGB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EGB诱导N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EGB能促进NSCs的存活、增殖并在一定时期内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sh R-377联合细胞因子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方法采用吸脂术获取健康青年人腹部大网膜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ADMSCs,行表型鉴定和细胞周期检测。sh R-377转染第三代HADMSCs,48 h后流式检测nestin表达率,72 h后行RT-q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测定nestin和musashi,并对转化后细胞增殖培养分析。结果流式结果显示HADMSCs表面标志CD45及CD117表达呈阴性,CD29及CD44呈阳性,诱导24 h后nestin表达率为(64.6±3.2%);RT-q PCR结果表明诱导72 h后神经干样细胞球nestin、musashi表达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nestin染色阳性。神经干样细胞球增殖培养7 d可见多个克隆球。神经干样细胞球进一步分化培养,可见到很明显的细长突触,双极或多极神经元样形态。结论 sh R-377联合细胞因子的诱导方法可以使HADMSCs定向分化为NSCs,诱导时间约48 h。转化时间和转化率比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为体外大量获得NSCs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胚胎干细胞(ESCs)向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单层贴壁方法诱导E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实验组加TGF-β抑制剂,对照组不加。9 d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统计Nestin阳性细胞比例,并检测NSCs标志物Nestin表达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来源的NSCs分别进行神经元诱导分化和多巴胺(DA)能神经元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染色后进行细胞计数,统计各类阳性细胞(包括β-tubulinⅢ+和TH+/MAP2+阳性细胞)比例,qRT-PCR检测神经元早期标志物β-tubulinⅢ、成熟神经元标志物MAP2及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ESCs能更多地分化为NSCs,并且分化为未成熟神经元及DA能神经元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能促进ESCs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以DMEM/F12、2?7、20 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液和5%胎牛血清培养液预先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2~3 d后,换为无血清培养液;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用含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的NSCs聚球速度较无血清培养液明显加快,可提前3~4 d观察到NSCs球。细胞染色证实细胞系巢蛋白阳性,经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后部分呈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部分呈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明可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认为含血清培养液预先培养可以加快细胞培养速度,是获得NSCs的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经鼻靶向中枢给药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皮下或鼻腔给予rhG-CSF(60μg/kg)。运用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室管膜及脑室下层(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SVZ区域散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术后7d和14d,脑梗死组大鼠SVZ区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rhG-CSF组BrdU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经鼻给药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皮下用药组(P〈0.01)。结论rhG-CSF鼻腔给药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靶向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脾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1周后磁珠分离脾CD4’T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用植物血凝素加TGF.B或单独用植物血凝素进行培养,5d后流式细胞术测定培养后卟17细胞比例、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T-PCR)测定培养细胞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7的水平。结果与单独用植物血凝素培养组比较,植物血凝素加TGF-β组的Th17细胞比例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2%±1.48%孤1.82%±0.17%,P〉0.05)。两组培养细胞白介素-17mRNA及上清液中自介素-17浓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源性TGF—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脾中已分化的Th17细胞无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体外共培养对CD4+CD25+Treg增殖情况及对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西罗莫司促进TGF-β分泌诱导Treg体外分化和增殖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C57BL/6小鼠脾脏,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设空白对照组、西罗莫司组、环孢霉素A组,共培养96h。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反转录聚合酶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处理后的CD4+CD25+Treg的FoxP3+、TGF-βmRNA表达水平和分泌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活化分子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对CD4+CD25+FoxP3+Treg增殖的影响;使用TGF-β中和抗体进一步验证TGF-β在西罗莫司促进CD4+CD25+FoxP3+Treg分化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罗莫司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增加近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环孢霉素A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则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霉素A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5%vs.69.22%,P<0.01);西罗莫司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vs.69.22%,P>0.05)。西罗莫司组FoxP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vs.40.2%,P<0.05);而环孢霉素A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vs.40.2%,P<0.01)。结论西罗莫司在体外培养促进CD4+CD25+Treg的增殖与生长,而环孢霉素A体外抑制CD4+CD25+Treg的增值与生长。西罗莫司通过诱导TGF-β表达分泌来促进CD4+CD25+FoxP3+Treg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15^INK4B(p15)基因转染对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将pCDNA3.1(+)-p15质粒及阴性对照pCDNA3.1(+)-neo质粒转染BxPC3细胞,以亲本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检测细胞p15^INK4B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15蛋白表达;MTF法检测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p15转染组细胞恢复p15^INK4B和蛋白表达。培养第2天生长被抑制,至第7天,生长抑制率达47.9%。G0/G1期细胞占(61.56±3.96)%,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47.44±6.35)%和对照组的(49.22±7.23)%(P〈0.05)。出现明显的G1凋亡峰,细胞凋亡率为(5.27±1.04)%,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0.11±0.06)%和对照组的(0.09±0.07)%(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p15转染组发生细胞凋亡。结论体外p15基因转染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5.
张学丽  李健  李丹 《山东医药》2014,(1):1-3,17
目的 观察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将HUVEC接种于裸钴铬合金片膜(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药物涂层钴铬合金片膜(雷帕霉素支架组)、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钴铬合金片膜(抗温敏膜组).培养24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环素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F1α(PGF1α)水平.结果 HUVEC在抗温敏膜上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在抗温敏膜组存活的HUVEC数目增高(P均<0.05).HUVEC在抗温敏膜组上迁移率高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P均<0.05).与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抗温敏膜组细胞分泌的ET-1水平降低;CGRP、PGF1α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 复合羟丁基壳聚糖纳米载体携载CD133+抗体温敏膜有助于HUVEC的增殖和迁移,对HUVEC的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Wnt信号通路主要分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神经干细胞(NSCs)体系的表达及其在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方法,自14~16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获得含大量细胞团的NSCs体系。应用含10%胎牛血清培养液诱导NSCs分化。Western印迹检测NSCs在加入胎牛血清12,24,48和72h后,β-catenin与GSK-3β在分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Cs细胞团及散在的单个细胞多呈巢蛋白(nestin)阳性,显示NSCs分化过程中两者存在持续表达,β-catenin分子表达呈现逐渐减少趋势,而GSK-3β分子表达则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提示Wnt信号通路与NSCs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呈现出由活跃到逐步抑制的过程,为研究Wnt信号通路参与NSCs增殖分化调控的机制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孕早期感染刚地弓形虫对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2只S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孕鼠于妊娠第1天(E1天)腹腔注射弓形虫RH株速殖子1×105/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E5天尾静脉取血,吉氏染色查找虫体。分别于E9、E10和E11天处死孕鼠,每组每次2只,逆转录PCR(RT-PCR)检测羊水中弓形虫B1基因,确认胚胎鼠是否感染弓形虫。体外原代培养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水平。分化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计算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百分率。取E9、E10和E11天的2组胚胎鼠神经组织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涂片和RT-PCR结果证实,感染组孕鼠和胚胎鼠均感染弓形虫。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镜下见细胞形态符合神经干细胞特点,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蛋白染色呈阳性。MTT结果显示,感染组细胞传代后增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传代后第3和第4天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2和GFAP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感染组神经元分化百分率分别为15.15%(55/363)和8.73%(31/35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感染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百分率分别为53.35%(199/374)和67.48%(249/36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9、E10和E11天2组胚胎神经组织均检测到NCAM蛋白表达,荧光随时间逐渐增强,对照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结论大鼠孕早期感染刚地弓形虫可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在AngII干预下ACE2基因表达增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构建、包装好的慢病毒重组ACE2基因表达载体(Lentiviral—ACE2)以感染复数为10(MOI=10)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感染72h后,以AnglI(终浓度为10。mol/L)干预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HUVEC的形态学变化,AlamarBlue试剂检测各组HUVEC增殖功能,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HUVEC的凋亡。结果AngⅡ组与AngII+Lentiviral—GFP组细胞生长状态差,生长缓慢,形态不规则并且有不同程度脱壁悬浮的细胞;而正常细胞对照组与AngII+Lentiviral—ACE2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圆形、卵圆形,饱满,形态正常呈“铺路石”样生长,紧密贴壁,悬浮细胞少。AngII组较正常细胞对照组、Ang1I+Lentiviral—ACE2组AlamarBlue被还原率明显降低(P〈O.05)。Ang11组的凋亡指数为(0.1165±0.0181),与正常细胞对照组凋亡指数(0.0373±0.0113)和AngⅡ+Lentiviral—ACE2组凋亡指数(0.0540±0.00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II组与AngⅡ+Lentiviral—GFP相比、正常细胞对照组与AngII+Lentiviral—ACE2组相比,AlamarBlue被还原率和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具有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和凋亡增加的作用。ACE2表达增~IIII抑制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朐增殖活件降低和凋亡增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壳聚糖/肝素层层自组装涂层对CD133+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作为促内皮修复功能药物洗脱支架涂层材料的可行性。方法(1)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CD133+内皮祖细胞;(2)制备壳聚糖/肝素层层自组装涂层,1%明胶涂层以及玻璃对照皿,接种并培养分选所得内皮祖细胞;(3)免疫荧光鉴定内皮祖细胞;(4)抽提总RNA,RT-PCR法比较不同培养介质中细胞的eNOS、VE-cadherin、KDR、PECAM-1、Sirtuin-1、Thrombomodulin等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1)重力梯度离心及磁珠分选法所得CD133+内皮祖细胞纯度较高(92.88%±0.51%(n=4),在VEGF诱导下能较好的分化为内皮细胞;(2)eNOS、VE-cadherin、KDR、PECAM-1和Sirtuin-1在壳聚糖/肝素层层自组装涂层组表达丰度较玻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与明胶组差异不明显,Thrombomodulin在壳聚糖涂层表达丰度较明胶组、玻璃组表达均增高(P〈0.05)结论壳聚糖涂层能促进内皮祖细胞的黏附、增殖,生物相容性好,为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间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肠道组织有一定修复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肠道炎症微环境对MSCs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有何影响。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肠炎大鼠模型肠道炎症黏膜提取液对骨髓MSCs增殖和表面分化抗原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原代培养大鼠MSCs并行传代扩增。取三硝基苯磺酸(TNBS)结肠炎大鼠模型肠道炎症黏膜提取液(0、1、2、3 ml)与MSCs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贴壁和生长情况,绝对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MSCs,所获细胞CD29、CD44表达阳性,CD105表达低度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 ml炎症黏膜提取液处理组MSCs接种6 h后见细胞贴壁,36 h开始克隆性增生,此后细胞增殖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加快,第6 d即达100%融合,但表面分化抗原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结肠炎大鼠炎症黏膜提取液可促进骨髓MSCs增殖,但对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