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种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VEP)对视神经病变(包括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①视神经病变组P100波振幅、潜伏期改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视神经病变组内各疾病的P100波振幅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而视神经炎患者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③视神经病变组的病程与P100波潜伏期呈正相关,与振幅无关。④视神经病变组的视力与P100波振呈正相关。提示VEP对视神经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采用多种空间频率刺激可增加VE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功能。方法 应用经皮层,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50例DM进行观察。结果 异常率82%,表现皮层,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CME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 240万人,其发病率高达9.7%,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因该病之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这组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2〕。糖尿病患者有24.7%81.6%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有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糖尿病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u ltip le selrosis 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性。本文通过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utial VEP)检测处于静息状态的视觉系统的病变,以求寻找提高MS诊断准确而敏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防治MS。1材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盲率。DR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故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有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在DR诊断、治疗、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诊断和筛查方法,通过多光谱信息,清晰呈现出视网膜正面各层细节变化,提供一种全新的眼底病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乔智  朱世明 《山东医药》1996,36(5):34-35
我们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了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下称病人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6岁;平均病程10.4年。均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51.8岁,男17例,女13例),均为正常健康人。检测方法:应用丹麦迪沙公司Neuromatic2000C型电生理仪,刺激频率为1Hz。记录电极置于国际EEG标准导联O_2处,分别刺激左右眼记录两侧半球视觉诱发电位。参考电极置于颅顶C_2向前5cm处,地极置于前额FP_2处。分析时间为300m…  相似文献   

7.
对42例IDDM患者和36例NIDDM患者进行上,下肢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N,SEPST)检查。结果表明,NIDDM组的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IDDM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复查,NIDDM级的治疗效果好于IDDM组,认为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适用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8例2型糖尿病(DM)病人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视网膜、玻璃体各种病理改变的位置、形态、程度、范围、活动度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中央静脉(CRV)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根据其改变的程度对观同腹埔变进行分期,许对严重增殖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后结果对照证实。结果对尊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增殖前期、增殖期能作出正确的分期判断。68例病人中38例(48只眼)严重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玻翟体登血、玻璃体机化物形成、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切割手术,术后结果证实诊断符合率达98%。结论彩超检查糖屎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率高,无创伤,无痛苦,可对病变进行兮期,对预后进行估测,为临床医生早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筛选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22例肝硬化病人按Pugh-Child方法分为A,B,C级。每全 人均给予话发电位检查,并检查了30例下沉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与下沉对照相比,A级病人都有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异常,随着肝硬化程度 加重,异常程度更为显著,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怀正常对照比较仅有轻度改变,所以视觉诱发电位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及肝功能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对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 (OPs)检查 ,同时行眼底荧光造影 (FFA)、尿微量白蛋白 (UMA)和尿 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检查 ,旨在观察 OPs诊断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化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资料 :本文 3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 199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直接检眼镜检查无可视视网膜病变 ,随机 2次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其中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 5 0 .2岁 ;病程 2~ 30个月 ,平均 18.4个月 ;无高血压 ,心、肝、肾脏病史。另选 36例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发达国家,其致盲率是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疾病的第一位。如何整合国内现有的医疗资源,合理安排糖尿病患者的眼部检查与治疗,是内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19例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灌注压、收缩压、舒张压、眼内压等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视网膜灌注压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有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0 g尼龙丝检查法、振动阈值检查法、温度浅感觉检查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年龄36~83岁),结合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10 g尼龙丝检查、振动阈值检查及温度浅感觉检查结果,以NCV异常+神经症状或一项简易检查异常为DPN的诊断标准,分为DPN组和非DPN(NDPN)组,计算三种简易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κ值).结果 三种简易检查中振动阈值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κ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1%,90.63%,76.19%,0.53,92.11%,63.04%,与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最好;10 g尼龙丝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最低,与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最差.DPN组中有35人三种简易检查同时异常(敏感度67.31%,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30%,准确度76.19%,Kappa值0.54).结论 DPN的三种简易检查中以振动阈值检查的可靠性最高,联合应用三种简易检查可以对DPN进行有效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4.
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选择40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分别静脉注射α-硫辛酸和甲钴胺连续2周,发现α-硫辛酸可以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血浆内皮素和C反应蛋白,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其疗效与甲钴胺相仿。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的492例患者中的436例进行系统眼部检查,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并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结果 436例糖尿病患者中,155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35.5%.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血压控制以及个人收入水平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早期医疗介入、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控制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第66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中,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报道多达二十余篇,现综述如下:一、DR流行病学Ruth等研究了一种评估DR患病风险计算方法,即早期DR治疗研究计划(ETDRS)。对5102例糖尿病(DM)患者中病程均>9年以上无DN者1949例,以年龄、性别、种族、吸烟、HbA1c、SBP、HDL-C、LDL-C、TG、UAER、Ccr、BMI、病程为变量。每3年监测眼底病变的程度,1949例中6年后有572例发展为DR。分析显示性别、HbA1c、SBP、UAER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和年龄增长的危险性相对较低。非DR发展为DR的危险性可表示…  相似文献   

17.
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丧失。DR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调控失常有关。生长因子与视网膜多种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密切联系,在DR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7]。一、生长因子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与转归新生血管形成是由原有毛细血管出芽生长产生新血管的一系列重要过程,由微血管内皮细胞起主导作用。糖尿病状态下,促使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活性持续存在,使新生血管形成持久、非…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对正常对照者及糖尿病患者分别测P-ERG潜伏期ln25、lp50、ln95及其波幅an25、ap50、an75.结果DM患者视网膜尚未出现病变时,P-ERG的潜伏期已延迟,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延迟,但未达显著性差异.DR及各期波幅下降不显著.P-ERG的潜伏期及波幅与视力无关.结论P-ERG可作为发现早期DR的检查工具,P-ERG潜伏期比波幅具更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