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动脉压迫气囊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74例经股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压迫组(93例)与气囊压迫组(81例),常规压迫组采用常规的压迫止血法,气囊压迫组采用股动脉压迫气囊压迫止血法,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下肢制动时间及腹胀、腰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气囊压迫组血管并发症、下肢制动时间及腹胀、腰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压迫组。结论 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通过股动脉压迫气囊法进行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血管穿刺后的并发症,缩短下肢制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宛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倒,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倒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 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比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于 2 0 0 2 -0 1~ 2 0 0 4 - 0 8对 774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 ,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 (n =382 )和股动脉组 (n =382 ) ,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 36 8例 ,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 372例。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 (P <0 0 5 ) ,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 (P <0 0 5 ) ,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 ,而桡动脉组 0例。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行血管内超声 (32例∶34例 )和球囊切割术 (38例∶37例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 98 2 % (76 0 /774 )。结论 只要规范化操作 ,老年冠心病的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和有效 ,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途径PCI术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骥  郝恒剑  胡少东  李东宝  孔强 《山东医药》2009,49(34):103-10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E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行PCI治疗。结果两组血管穿刺及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相比,P均〉0.05;经桡动脉途径者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者(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PCI治疗老年STE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我院2004年7月到2006年8月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6例,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诊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7.
王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95-4496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是通过股动脉穿刺,其穿刺技术易掌握且成功率高,但是其引起的局部并发症较多[1].近年来,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以其疼痛小、易止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逐渐在临床得以推广.我院近几年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穿刺行介入治疗,对比研究不同介入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传统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径路,但是此法需要患者24h卧床且采取被迫体位,易出现尿潴留、腰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特别是髂动脉严重狭窄或畸形患者不能通过股动脉途径行PCI,故近年来经桡动脉介入(TRI)途径进行PCI已成为一种趋势,桡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方法 冠脉介入患者90例,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44例)与股动脉组(46例),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两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失眠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患者1760例,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为壳聚糖组880例和对照组880例,观察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和患者舒适度。结果 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 vs 19.1%,p<0.01),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245.8±36.7min VS 502.6±124.6min,p<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含壳聚糖一次性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有助于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胡艳其  葛宇  韦婉杉 《内科》2010,5(3):343-344
脑血管病经皮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和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多种动脉途径可供临床选择。股动脉因粗大、不易痉挛、体表投影清楚而易于成功穿刺等优点仍被临床常规采用。2001年2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和治疗,股动脉穿刺伤口的包扎压迫止血护理是介入术后护理的一部分,现对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一种新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因胸痛原因住院的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心绞痛的患者3165例.其中冠脉造影1959例(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而不计入250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6例(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和反关脉而不计入135例),共计2780例入选.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1390例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组1390例.观察术后即刻及出院时桡动脉主、次终点事件.主要终点包括: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前臂疼痛或不适、桡动脉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直径等.次要终点包括压迫时间、压迫止血效果、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组总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P<0.01),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满意度明显较高(P<0.01).结论 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能够减少血管总并发症,减少压迫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对桡动脉内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已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年龄大、腰部疾患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极为不利,而且压迫止血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长,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制剂的使用加大了经股动脉术后的出血[1-3].  相似文献   

14.
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6例,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方面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但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较股动脉组低,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长(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低,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等优点,而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要对该技术完全掌握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用传统单导丝进指引导管失败患者的适宜穿刺路径与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经桡动脉径路用传统单导丝进指引导管失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继续经桡动脉用双导丝进指引导手术、对照组改用经股动脉径路穿刺手术;对比两组的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包扎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成角病变及靶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2.384~-32.555,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相关并发症4例(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例(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8,P <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用传统单导丝进指引导管失败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用双导丝进指引导手术具有效果可靠、操作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率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9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经股动脉途径组105例、经桡动脉途径组9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血管穿刺成功率、鞘管置人时间、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6个月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PCI的效果相同,但前者具有穿刺点血管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心导管介入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明显增多,包括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动静脉瘘、血肿等,需及早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例股动脉穿刺后血管损伤的超声表现,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法(UGCR)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治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2005年在我院接受经股动脉入路的心导管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支架放置术)的患者,使用的血管鞘为F6。术后常规压迫后发现穿刺部位摸到搏动性肿块或听诊闻及血管杂音、震颤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5月-2003年9月住院的14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分成股动脉和桡动脉二组,比较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53%和98.75%(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0%和6.25%(P<0.01)(不包括疼痛和尿潴留等非血管并发症).结论本研究提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不需卧床,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我们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