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2020,(7)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主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10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中5例各项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3例CA125升高,4例CA199升高,2例CEA升高,1例CA724升高。8例CT或MR检查显示为囊实性病灶,病灶长径为1.50~11.10 cm,7例表现为病灶周边轻度到明显肝内胆管扩张,有壁结节者7例,有不规则分隔及分隔样强化者6例,8例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例患者可见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MR及CT表现为多发转移。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部分患者可有CA199及CA125升高,影像学多表现为界限清晰的囊实性肿物,可有壁结节、胆管扩张、不规则分隔及渐进性强化,部分可出现转移,治疗手段应选择手术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的CT表现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分析病理学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2例,比较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IHCC在CT平扫期均为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不规则轻度强化,以边缘强化为主,门脉期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轻度片状、分隔状或延迟性强化。IHCC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形成延迟强化的基础。结论动态增强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延迟后强化范围增加或不变是IHCC的典型表现,增生的纤维组织是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增强期分叶状或花瓣状肿瘤形态及肝内胆管扩张是IHCC的特异性表现,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黏液性囊性肿瘤10例,囊性肿块较大,肿块平均直径超过10 cm,由较厚的纤维壁分隔成多房囊肿,外壁光滑,边界清楚。浆液性囊腺瘤6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而呈放射状排列,中心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胰腺囊性转移瘤3例,均有肿瘤病史,表现不典型,需结合肿瘤病史定性。胰胚细胞瘤2例,幼儿发病,肿块巨大,肿瘤坏死囊变,形成假-假性囊肿。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1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囊壁上有壁结节。胰腺毛细血管瘤1例,表现与浆液性囊腺瘤相似,难以术前诊断。结论MRI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对术前定性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结果黏液性囊性肿瘤10例,囊性肿块较大,肿块平均直径超过10 cm,由较厚的纤维壁分隔成多房囊肿,外壁光滑,边界清楚.浆液性囊腺瘤6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而呈放射状排列,中心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胰腺囊性转移瘤3例,均有肿瘤病史,表现不典型,需结合肿瘤病史定性.胰胚细胞瘤2例,幼儿发病,肿块巨大,肿瘤坏死囊变,形成假-假性囊肿.胰腺乳头状囊实性肿瘤1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囊壁上有壁结节.胰腺毛细血管瘤1例,表现与浆液性囊腺瘤相似,难以术前诊断.结论 MRI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术前定性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谷城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浆液性囊腺瘤8例,7例小囊型,1例大囊型,小囊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强化是呈海绵状,1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伴钙化,大囊型病灶呈薄壁大囊,无囊壁结节及分隔,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黏液性腺瘤6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4例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黏液性囊腺癌2例,1例伴有肝转移;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均为囊实混合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其特征表现,对术前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上腹部及背部困痛”于2022年8月16日就诊,入院查体、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未检测到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增强CT检查:肝右叶多房囊性占位,内见钙化及分隔,增强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考虑囊腺瘤(图1);MRI肝脏特异性增强检查:肝S7见囊性长T1长T2混杂信号影,大小3.2 cm×3.4cm,内见多发薄壁分隔,增强扫描三期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ADC呈高信号,考虑囊腺瘤(图2)。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下部分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囊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8例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各诊断及治疗情况的优缺点. 结果 8例肝脏囊腺瘤患者均为女性,平均47.5岁,影像学肿瘤病灶4例位于左叶,4例位于右叶,7例表现为囊实性,1例表现为实性;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切除,6例完整切除,术后病理为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行局部切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结论 肝脏囊腺瘤临床多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易误诊,CT及MRI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推荐囊肿全部切除加周围部分正常肝组织切除术,局部切除患者术后复发率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与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肝脏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CT特征性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均出现上腹部胀痛,其中6例(6/8)出现发热,但血常规提示WBC计数正常,HBsAg均为阳性,血清甲胎球蛋白2例正常,余6例平均约123 g/L,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7例无肝硬化基础.8例肉瘤样肝细胞癌均为巨块型,直径约5-10cm,以单发、团块状、囊实性病变为主,多无肝硬化背景(7/8例).6例CT平扫表现为囊实性低密度影,其内见条状分隔影(2例)及散在分布的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4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余2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3例可见门静脉癌栓.结论:肉瘤样肝细胞癌的临床与CT特征具有肝细胞癌及肉瘤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睾丸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特点。结果 25例CT图像均表现为单侧睾丸不同程度的增大,边界清楚。呈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的13例为精原细胞瘤,其中囊变坏死6例,增强扫描为不均匀轻度强化,有分隔样强化4例。畸胎瘤4例,其中良性畸胎瘤3例,呈点状或弧形钙化,成熟型畸胎瘤1例见脂肪成分,2例良性畸胎瘤增强后囊壁、分隔及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恶性畸胎瘤1例,呈不均匀等低密度类圆形肿块,内见囊变坏死。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胚胎癌2例、内胚窦瘤1例,均呈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均匀,较明显强化。间质细胞瘤1例,CT显示睾丸内略高密度结节,内有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结节呈明显强化。含有生殖细胞和性索/性间质成分混合性肿瘤1例,平扫为均匀等密度类圆形肿块。结论睾丸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亦存在相似和重叠现象,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CT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IMT的CT表现。19例中肿瘤发生在肺部6例,腹腔5例,肝脏4例,颈部软组织、胃、气管和中颅窝各1例。结果 CT平扫示14例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1例为高密度。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团块状17例,囊实性包块2例且均发生于腹腔;1例肺、1例胃IMT中,瘤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5例病灶为轻度至中度强化或不强化,14例病灶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继续强化。1例肝脏IMT表现为"花环状"强化。结论认识IMT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科  关天明  文戈 《山东医药》2009,49(29):57-58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33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肿块密度不均匀,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实性部分轻度至中度强化.CT分型:黏膜下型15例,肌壁间型8例,浆膜下型10例.变性、出血、囊变及坏死在CT均表现为低密度.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较高,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及肿瘤坏死可初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极易复发且有恶变为囊腺癌的可能。常见于成人,女性较男性多发。通常表现为单个的较大的(直径可至15~20 cm)囊性类圆形肿瘤,切开表面可及大小不等的多腔,囊壁较薄,内含黏液。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被误诊为单纯性肝囊肿或其他肝脏囊性病变,如棘球蚴等也并不少见。由于治疗方式完全不同,肝内胆管乳头状黏液囊腺瘤须与其他囊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其复发率较高,易恶变并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如继发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神经内分泌癌(HNEC)的CT及MRI特征,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7例HNEC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表现特点。结果原发性HNEC常为单发,CT表现肿瘤平扫为低密度或混杂低密度占位,肿瘤合并出血时其内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肿瘤实性部分门脉及平衡期CT值略高于动脉期;磁共振DWI多呈均匀或厚壁样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部分病变内见高信号囊变区,T1WI呈稍低信号,部分病变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部分病变内可见粗大供血动脉,门脉及延迟期呈等或稍低信号,部分病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肿瘤周围门脉及肝静脉受压移位,但无癌栓形成。转移性HNEC常为多发、体积较大,CT平扫呈稍低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多呈边缘轻中度强化或不均匀强化,门脉及平衡期相对肝实质呈等或稍低密度;磁共振检查DWI多呈环形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T1WI呈稍低信号,大部分病变内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多数可见偏心靶环征,部分门脉血管内可见癌栓。结论 HNEC可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的MS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浆液性囊腺瘤8例,表现为多房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6例:边缘分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房囊性病灶,3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5例囊腺癌患者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结节及分隔强化,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及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结论MSCT能很好显示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不同病变影像学表现。方法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标本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分别为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1例,黏液性囊腺癌10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MSCT诊断浆液性囊腺瘤29例,黏液性囊腺瘤32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41%。结论MSCT检查在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且不同病变有其影像学表现特征,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21例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部位、单(多)囊、最大囊直径、囊壁特征、囊内分隔、肿瘤边界、肿瘤与胰管关系等影像学征象.结果 21例浆液性囊腺瘤中17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多发;均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1.8 cm;4例囊壁或分隔有钙化,7例分隔可见软组织成分;10例胰管轻度增宽.12例黏液性囊腺瘤中6例位于胰头颈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4.5 cm;1例分隔可见钙化,6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2例胰管扩张,3例胰管轻度增宽.6例黏液性囊腺癌中5例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5.1 cm;1例分隔可见钙化,5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1例胰管扩张,1例胰管轻度增宽.所有病灶与胰管均不相通,增强后病灶软组织成分及分隔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少数不典型表现病例,诊断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的多排螺旋CT (MSCT)表现,探讨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肝内胆管乳头状肿瘤的MSCT和临床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对2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中,乳头状腺瘤9例,5例为多发,4例为单发;乳头状腺癌7例,4例为多发,3例为单发.9例乳头状腺瘤患者中,7例表现为扩张的肝内胆管内结节或肿块,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表现为胆管重度扩张,内壁毛糙如绒毛状.7例乳头状腺癌表现为扩张的肝内胆管内结节或肿块,形态及密度类似于乳头状腺瘤.增强扫描9例乳头状腺瘤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持续强化;乳头状腺癌7例,2例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类似于乳头状腺瘤,5例持续较明显强化;1例突破胆管壁并侵犯邻近肝组织.9例瘤和7例癌患者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2632),但动脉期(t=6.53,P<0.01)和门静脉期(t=5.63,P<0.01)增强CT扫描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见肝内胆管呈弥漫性或局限性不同程度扩张,4例伴胆总管中度扩张,1例癌患者见腹腔肿大淋巴结不均匀中度强化. 结论 MSCT对该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及其与肝脏其他肿瘤的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文娟  王成达 《肝脏》2013,18(1):15-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WI)结合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MR 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肝细胞癌11例、胆管细胞癌8例,转移瘤9例、海绵状血管瘤13例、肝囊肿15例。结果肝细胞肝癌典型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胆管细胞癌多为门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多呈逐渐强化,少数较小病灶为动脉期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肝囊肿无明显强化。在MR DWI上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多为稍高信号,海绵状血管瘤为明显高信号,肝囊肿呈低信号。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弥散系数(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血管瘤与肝囊肿囊内ADC值(P<0.05),肝囊肿ADC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MRDWI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海绵样变胆管病的MR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6年解放军第三○二医院MR动态增强扫描及临床诊断的3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海绵样变胆管病患者,观察胆管扩张范围、末端狭窄程度、胆管边缘血管扩张情况等MR征象。结果 33例患者均可见胆管迂曲扩张、管壁不规则,3例可见胆管壁呈"假瘤状"增厚;7例累及肝左叶肝内胆管,4例累及肝右叶肝内胆管,14例累及肝左右叶肝内胆管,8例累及肝内、外胆管;胆总管边缘均可见迂曲扩张血管影;另外,胆管末端狭窄21例,梗阻12例,末端见均匀延迟强化结节4例,末端与门脉栓子关系密切8例。结论 MR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海绵样变胆管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典型表现为胆管扩张和胆管周边血管曲张及胆管末端均匀延迟强化结节。  相似文献   

20.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全部18例用PickerI.Q.T/C型CF机10mm层厚经肝连续平扫、病灶处团注法增强扫描确诊,后经手术(11例)或肝穿刺活检(7例)证实为IHPCC结果IHPCC的Ch表现特征为:①病灶位于肝周边呈分叶融合状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其内有散在或相连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更低密度区.②病灶边缘多较模糊.③病灶均可轻度强化.④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较为常见,其扩张胆管可包绕病灶呈“胆管包绕征”(33.36,16/18).结论CT是IHPCC的较好检查方法;胆管包绕征是本病的CT表现特征之一,具有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